禮拜堂為仿歌德式風格,採雕工精緻的唭哩石和紅磚搭配呈現紅白相間效果。內部以白、粉紫色為主,並將屋架結構露出,以鑲空方式減少厚重感,是臺北地區現存的早期基督教建築,也是全臺僅存使用魚鱗銅瓦的教堂。
大成殿樑上懸掛之清代匾額,以知縣陽桂森所鑄之銅製大鏞及雍正帝「生民未有」、乾隆帝「與天地參」巨匾,最具歷史價值。戟門牆垛鑲嵌花鳥磚雕,櫺星門脊六支「通天筒」,為全臺孔廟僅見。
在一鳥居與本殿之間的參拜道上分布二鳥居與石燈籠,鳥居的型式為神明造、石燈籠的型式為春日型,神社的本殿坐落於三層臺基之上,臺基與玉垣為日本時代保留至今的遺構,在歲月的摧殘中顯得特別珍貴。
五年祭刺球儀式是由祭師向空中用力抛擲祭球,圍成一圈的每位族人代表,各自持著10多公尺長之專用竹竿,朝祭球爭相刺去。
樂成宮正面照
海山神社留存的參道階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