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回首頁

鳳山龍山寺

鳳山龍山寺
*
鳳山龍山寺的平面布局屬於兩落帶拜亭、護龍之建築格局。
資產類別: 古蹟-國定古蹟-寺廟
所在地址: 高雄市鳳山區和德里中山路7號
公告日期: 公元1985年11月13日
創建/起源年代: 清乾隆初年
經 緯 度: 120.36206,22.62107
指定/登錄機關: 文化部
公告文號: 文建壹字第4499號
資產保存者: 國定古蹟-寺廟

指定/登錄理由

具有保存價值
(備註:西元1998年5月14日以前由內政部公告,未明述指定理由)

主題導覽

鳳山龍山寺創建於清乾隆初年,相傳發跡於當年一泉州人士路過現址,為取井水,將隨身攜帶的香火袋掛在井旁石榴樹上,香火袋夜晚發出異光,於是人們將石榴樹砍下供奉為觀世音菩薩,並在井上建佛寺。

鳳山龍山寺現址位於清代鳳山縣新城大東門旁,建築坐南朝北,平面布局屬於兩落帶拜亭、護龍之建築格局,中軸線建築保存清代建築格局,護龍並在民國76年(西元1987年)進行改建。三川門與正殿之間設置拜亭,這種空間組構為正殿緊落於三川殿之後,兩建築之間藉由拜亭作聯繫,形成連貫性的空間,三川門面寬三開間,明間凹入、左右次間設對看門,這種作法稱為「凹壽式」,立面採用木作與石作並用,立面作法保存清初寺廟建築立面作法,成為一大特色。

發展源流

關於鳳山龍山寺的源起,廟方與信徒咸信是起源自清朝,一位泉州籍人士路經鳳山龍山寺現址時,為了取井水,而將隨身攜帶的香火袋懸掛在井旁石榴樹上,離去時忘了將香火袋帶走,此後每到入夜香火袋即發出異光。當地街民視為異象,便將石榴樹砍下奉為開基觀音佛祖神像,神像供奉於古井上直到今日。

清朝光緒20年(西元1894年)盧德嘉纂輯的《鳳山縣采訪冊》記載鳳山龍山寺在清乾隆30年(西元1765年)創建,但是從懸掛在正殿神龕上的「南雲東照」匾額,年款「乾隆歲次庚辰」,顯示鳳山龍山寺在清朝乾隆25年(西元1760年)以前就已經建立,而且從信徒捐匾的行為來看,當時鳳山龍山寺的建築已具規模。

鳳山龍山寺在清朝乾隆之後,分別在清朝嘉慶12年(西元1807年)、清朝道光15年(西元1835年)、清朝同治10年(西元1871年)進行重修,這幾次重修經過被刻成碑文立在寺中,為鳳山龍山寺重要歷史資產。檢視碑文內容 ,清朝嘉慶12年(西元1807年)是一次大規模的修建,基本格局大致有前殿、後殿和護龍,奠定今日鳳山龍山寺的建築格局,之後的幾次重修也維持格局而不作調整。

日昭和8年(西元1933年)將兩側的護龍改建成洗石子的西洋式建築,民國47年(西元1958年)進行三川門與正殿的整修,從臺南聘請知名藝師陳玉峰(西元1900-1964年)施作門神彩繪,聘請葉鬃(生卒年不詳)施作剪黏。民國76年(西元1987年)鳳山龍山寺進行古蹟修復工程,聘請臺南知名彩繪藝師潘岳雄(西元1943-)重繪門神,這次工程同時將護龍改建為鋼筋混凝土兩層樓仿古樓房,並增建鐘鼓樓,成為今日所見的鳳山龍山寺建築型式。民國94年(西元2005年)鳳山龍山寺再次展開古蹟修復工程,這次工程保存葉鬃在井壁的剪黏。

主要特色

鳳山龍山寺坐南朝北,平面布局屬於兩落帶拜亭、護龍之建築格局,兩落即三川門與正殿,拜亭位於三川門與正殿之間,拜亭的兩側附有龍、虎天井,這種空間組構為正殿緊落於三川殿之後,兩建築之間藉由拜亭作聯繫,形成連貫性的空間。

結構牆體均採磚石造,建築構造為抬樑式構造及硬山擱檁承重牆系統混合,三川門面寬三開間,立面採用木作與石作並用,腰板以下為石雕檻牆,腰板以上裝設木雕檻窗,三川門的板門門神是彩繪藝師潘岳雄(西元1943-)所繪,明間門扇繪韋馱與伽藍護法,次間門扇繪四大天王。前後用三柱,只留前部口,明間凹入、左右次間設對看門,這種作法稱為「凹壽式」,三川門後方因為設置拜亭的關係而不設後步口,點金柱棟架架內採三通五瓜疊斗式,全部進深共八架,屋頂採雙坡水硬山單檐翹脊式屋頂,形式為三川脊,屋頂前後坡鋪設素燒磚紅筒板瓦。

三川門、拜亭、正殿的棟架為各自獨立的系統,但之間以劄牽梁相互連繫,拜亭為四柱,屋架為二通四疊斗捲棚式屋頂,全部進深共六架,屋頂採四垂頂,屋頂鋪設素燒仰合瓦,拜亭的後屋坡與正殿的前屋坡之間設置天溝。龍、虎天井的井壁保留葉鬃以泥塑剪黏的方式製作的虎與龍。

正殿作不裝設門扇之敞廳式,前後用四柱,前面二柱構成部口,中央點金柱棟架架內採三通五瓜疊斗式,全部進深共十三架,屋頂採雙坡水硬山單檐翹脊式屋頂,屋頂鋪設素燒筒板瓦。

鳳山龍山寺的祀神配置在三川門室內,於兩側牆前供奉四大天王神將,四尊神將的表情生動。正殿明間於後點金柱之間設置木隔屏作為神房,神房內於洗石子臺座上設置神龕,龕內供奉泥塑鎮殿觀音佛祖像,脅侍木雕善財與龍女像,鎮殿神像前方供奉兩尊開基觀音佛祖像,這兩尊神像即是傳說中懸掛香火袋的石榴樹,人們將石榴樹砍下,未經雕鑿而在樹幹外戴上頭冠與披上神衣。左次間神龕供奉護法韋馱尊天菩薩等神像、右次間神龕供奉伽藍護法等神像,兩側牆前供奉十八羅漢。
三川門、拜亭、正殿形成連貫性的空間,拜亭兩旁為天井。
三川門、拜亭、正殿形成連貫性的空間,拜亭兩旁為天井。
三川門採取明間凹入、左右次間設對看門的「凹壽式」作法。
三川門採取明間凹入、左右次間設對看門的「凹壽式」作法。
清朝乾隆25年 (西元1770年)之「南雲東照」匾,為鳳山龍山寺所存最古之匾額。
清朝乾隆25年 (西元1770年)之「南雲東照」匾,為鳳山龍山寺所存最古之匾額。
觀音與善財、龍女神像作工精細,是廬山軒陳祿官所做的泥塑神像,陳祿官為臺灣知名福州派粧佛藝師。
觀音與善財、龍女神像作工精細,是廬山軒陳祿官所做的泥塑神像,陳祿官為臺灣知名福州派粧佛藝師。
鳳山龍山寺在民國76年(西元1987年)改建護龍,左廂房供奉華嚴三聖,右廂房供奉地藏王菩薩。
鳳山龍山寺在民國76年(西元1987年)改建護龍,左廂房供奉華嚴三聖,右廂房供奉地藏王菩薩。
三川門的板門門神是彩繪藝師潘岳雄所繪,明間門扇繪韋馱與伽藍護法。
三川門的板門門神是彩繪藝師潘岳雄所繪,明間門扇繪韋馱與伽藍護法。
虎天井的井壁保留葉鬃,以泥塑剪黏的方式製作的虎。
虎天井的井壁保留葉鬃,以泥塑剪黏的方式製作的虎。
鳳山龍山寺保存數塊清代修建之碑記,其中清道光15年(西元1835年)之「重修龍山寺碑記」為泥塑,材質作法特殊。
鳳山龍山寺保存數塊清代修建之碑記,其中清道光15年(西元1835年)之「重修龍山寺碑記」為泥塑,材質作法特殊。
鳳山龍山寺的祀神配置在三川門室內,於兩側牆前供奉四大天王神將,神將的表情生動。
鳳山龍山寺的祀神配置在三川門室內,於兩側牆前供奉四大天王神將,神將的表情生動。

文獻資料

  • 1.盧德嘉(1960)。鳳山縣采訪冊。臺北市: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 2.李乾朗(1986)。鳳山龍山寺調查研究與修復計畫。高雄縣:高雄縣政府。
  • 3.李奕興(2006)。臺灣的龍山寺。臺北縣:遠足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 4.王瑛曾編纂、臺灣史料集成編輯委員會編輯(2006)。重修鳳山縣志。臺北市: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環景連結

周邊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