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化县城早期以闽粤地区移民人口为主,圣王庙早期为漳州人重要信仰中心,更是代表性古迹建筑,近代由于社会结构改变产生本土化,原乡民地域观念渐少,香火亦不复昔盛,有必要为圣王庙扩大保存空间及维护古迹风貌。
开漳圣王名陈元光(657-711),唐总章2年(公元669年)时,其父陈政(616-677)入闽讨伐,后来陈政逝世,陈元光于唐仪凤2年(公元677年),继任其父之征伐。垂拱2年(公元686年),陈元光上表请设漳州,漳州设治,陈元光为首任漳州刺史。唐景云2年(公元711年)时,陈元光在征战中亡故。唐开元4年(公元716年),立庙祭祀。宋徽宗政和3年(公元1113年),赐庙额「威惠」。陈元光因建立漳州、推动该地经济文化政策等贡献,被称为开漳圣王,为漳州人所重,并逐渐添上神化的色彩。
随着赴台湾开垦的移民,作为漳州守护神的开漳圣王也来到台湾。大正8年(公元1919年)台湾总督府编印的《台湾宗教调查报告书》中,全台开漳圣王共53座祠庙,台中、彰化地区共有7处。
主祀开漳圣王的圣王庙,在乾隆26年(公元1761年)建庙于县城西门附近,为漳州移民的信仰中心。乾隆60年(公元1795年)时,发生陈周全(?-1795)事件,陈周全等人进入彰化城后,因部众劫掠等原因,导致民众反感。且尽管泉州籍的陈周全起事之初,集结了漳、泉、客等不同籍贯的部众,但仍无法摆脱分类问题。当时清军的反攻自西门入城,位于西门附近的圣王庙和其漳属信众便成为重要的协助。但在该事件中,圣王庙也遭受波及,直到嘉庆12年(公元1807年)才有重修的纪录。
道光28年(公元1848年),台湾中部发生强烈地震,以彰化、鹿港受创最为严重,许多彰化地区的庙宇,在此次地震后,皆有重修的纪录,圣王庙也在咸丰10年(公元1860年)重修。大正元年(公元1912年),圣王庙在总董林献章(1857-?)的主事下,结合漳州各邑董事进行重修。此次重修形成圣王庙今日的规模,也重修了长生禄位祠。
战后初期,圣王庙的部分空间被作为军队的仓库,从此少有民众进入庙中参拜。庙产则由彰化市公所接收,也由彰化市公所担负管理维护的责任。民国60年(公元1971年),彰化市公所将圣王庙的空间出租,设立威惠托儿所。后又经过几次的整修,但民国71年(公元1982年),托儿所仍以圣王庙安全堪虞为由,结束招生。此后,圣王庙庙门经常关闭,建筑也日益毁坏。
民国74年(公元1985年),内政部公告圣王庙为2级古迹,民国80年(公元1991年)进行整修工程,于民国85年(公元1996年)竣工。民国96年(公元2007年)和民国100年(公元2011年),又分别针对开漳圣王神像与匾额进行修复工作。
圣王庙又称威惠宫,也称大圣王庙,因彰化城内有另1座由陈姓族人所建的小圣王庙,其属性较接近宗族庙,今已不存在。圣王庙为漳州移民的信仰中心,与其他地区移民的人群庙并立,是地区开发史的重要证据。圣王庙三川殿前有1座八字墙,在彰化市区有八字墙作法的庙宇尚有元清观。外框以泉州白石围绕,顶堵雕有一装饰用的假脊假檐,上头还隐约可看到瓦当和滴水,左右框则雕饰象征平安的花瓶,台基上为三王图(一般可见禽中之王凤凰、兽中之王麒麟和花中之王牡丹),象征三王献瑞。八字墙墀头(山墙靠近屋檐口,屋角成斜面的部分,多以灰泥做框,内以泥塑或交趾陶做装饰,庙宇或大宅则安置交趾陶片,或摆上小石狮以镇邪)用泉州白石雕了1对闭口狮座,造型古朴活泼。
三川殿屋顶采用硬山升檐的作法,中央屋顶部分往上升高。前殿中脊上有1法轮,加上两旁栩栩如生的剪黏龙饰,象征双龙抢珠。门楣上以狮首门印装饰门簪,两旁有1对青斗石雕石狮,基座则刻上麒麟、凤凰和八骏马,雕刻工法苍劲有力,线条浑厚。前殿檐柱下的方形石柱珠,各面图案以双夔龙为框,中央为夔龙组合的字,左为「福」字,右为「禄」字。
拜殿屋脊上有双龙护卫的仙人骑兽,造型独具特色。拜殿前的1对龙柱,采单龙盘柱,龙紧贴柱身盘绕2圈,在台湾其他地方甚为少见,此龙柱柱身为圆形,无镂空雕,左龙柱和右龙柱造型明显不一,左龙柱为4爪不握珠,张口含珠,右龙柱为3爪握珠,口微张但不含珠,造型朴拙。
圣王庙的正殿供奉开漳圣王,两旁为一老一少太监侍者。在近年整修施工过程中,发现正殿神龛下埋有砖契,砖上以墨字题年代和吉祥字句,是古代建屋仪式的证物。正殿木架构以3根通梁、5个瓜筒组砌而成的栋架,称为三通五瓜,在三通五瓜的梁柱下方,有龙头鱼尾造型的木雕,称为鳌鱼,意喩独占鳌头、金榜题名。
彰化圣王庙的祭典中,以每年2月15日开漳圣王寿诞最为隆重。《彰化县志》便载:「每年二月十五日,演剧祝寿,灯烛烂若日星,匝月不休。」圣王庙的后殿供奉开漳圣王夫人,左室供奉观音菩萨,右室则供奉圣王庙创庙和修建有功者的长生禄位。在许多开漳圣王庙里,都会陪祀圣王妈,但是专辟一厢祭祀者较少,且每年5月5日圣王妈圣诞时,也会举办盛大的活动。
拜殿前的1对龙柱,采单龙盘柱,龙紧贴柱身盘绕二圈,在台湾其他地方甚为少见,此龙柱柱身为圆形,无镂空雕,左龙柱和右龙柱造型明显不一,其中左龙柱为四爪不握珠,张口含珠。
正殿木架构以三根通梁、五个瓜筒组砌而成的栋架,称为三通五瓜,在三通五瓜的梁柱下方,有龙头鱼尾造型的木雕,称为鳌鱼,意指独占鳌头、金榜题名。
圣王庙的正殿供奉开漳圣王,两旁为一老一少太监侍者。正殿神龛下埋有砖契,砖上以墨字题年代和吉祥字句,是古代建屋仪式的证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