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内容区块
:::
回首页

西螺振文书院

西螺振文书院
*
西螺振文书院是云林境内第一间民办书院,也是唯一留存至今的书院建筑。入口的门楼是歇山顶,为民国93年(公元2004年)重修。
资产类别: 古迹-书院
所在地址: 云林县西螺镇广福里兴农西路6号
公告日期: 1985年11月27日
创建/起源年代: 清嘉庆19年(西元1814年)
经 纬 度: 120.46449,23.79451
指定/登录机关: 云林县
公告文号: 府文资字第0962401504号函
资产保存者: 土地所有人(公有):振文书院管理委员建筑所有人(公有):振文书院管理委员会 管理人:锺渊木

指定/登录理由

原为内政部公告指定闽台地区第三级古蹟(县定古蹟)。

主题导览

振文书院的前身是文昌帝君祠,最早是由地方仕绅廖澄河(生卒年不详)等人在清嘉庆2年(西元1797年)所捐献兴建。清嘉庆18年(西元1813年)西螺当地诗社王有成(生卒年不详)等人,有感於地方需要明礼教化,廖澄河也积极协助,隔年成立了振文书院,成立之时振文诗社也献匾「千秋书祖」。

振文书院位於西螺东南部,自成立以来都是地方仕绅风雅酬唱聚会之所,同时也是地方学子就学的地方,有西螺首学之地位。除了教育功能,振文书院同时负有社会教化意义。清末烟毒泛滥,振文书院也创立属於鸾堂信仰的义孚社,以协助戒离烟害。

自创建以来,几乎每隔十余年就会翻修,次数相当频繁,最後一次大修是在民国88年(西元1999年)的921地震之後。

发展源流

清康熙年间清廷收台之後,对於书院的政策一方面禁止「别创书院」,另一方面又新建、重设书院来取代原本明郑留下来之官学。积极以官办书院来树立统治权威,官办书院一开始仍带有义学的色彩,直到清康熙59年(西元1720年)才在台湾府盖了第一间正规的书院「海东书院」,之後各县便起而仿效。到了清乾隆年间,各地开始陆续推广书院,但仍以官方为主力,直到清嘉庆、道光年间,充沛的民间活力才真正刺激了教育市场,振文书院也在此时迈出脚步。

正如同许多同时期的民办书院一样,振文书院亦由文昌庙与所属的文(诗)社、社学所增建。在云林境内,振文书院也是除了官办的龙门书院之外,第一个成立的民办书院,而且也是唯一流传至今的书院。书院成立後,成为西螺街的文教中心,除了原本提倡创立书院的诗社振文社继续在书院活动之外,乡里子弟也可以就近进入书院就读,力图求取功名。

振文书院除了扮演社会教育之角色外,也相当重视社会责任,日明治39年(西元1906年)设立鸾堂义孚社,以协助社会人士戒除烟瘾,是台湾目前可考最早的戒毒团体。在日本时代,书院的教育功能慢慢丧失,原有的社会教化能量便转进鸾堂系统,设懿德堂(现南天修文院懿德分院),在二战改建为奉祀五恩主(文昌帝君、孚佑帝君、关圣帝君、朱衣帝君、绿衣帝君)、孔子与仓颉的文祠庙。

主要特色

振文书院在维护方面非常重视,目前史料明确有记载的维修年代,有清道光18年(西元1838年)、日明治40年(西元1907年)、日大正10年(西元1921年)、日昭和9年(西元1934年)、民国36年(西元1947年),几乎每十年重修一次。民国73年(西元1984年)列入县定古蹟之後,亦於民国78年(西元1989年)进行整体修复工程,但在921地震时受到严重损伤,直至民国93年(西元2004年)才修复完成。

难能可贵的是,虽然振文书院历经多次修建,但是仍能维持基本的原貌,而後期几次修建更引入学者专家参与,让振文书院能在原有基础上修复,目前恢复原本的祭祀功能成为文祠庙,主要奉祀五文昌与孔子、仓颉,地方上的子弟每逢大考或就学的选择时,常来此祈求庇佑,然而管理委员会规定不收香油钱,独力养护振文书院。

振文书院的平面格局为单进二护龙,在正殿与护龙间,各有一个过水亭做为枢纽相互连接,在正殿前面设有拜亭,可让信众进入参拜时,不会直面正殿显得太过突兀,也可延伸纵向的视觉轴线。正殿屋架是三通五瓜结构,瓜筒造型细长类似「木瓜筒」,有溪底派特徵,通梁下的托木是「鳌龙」,为文昌庙或书院的装饰特徵。

建筑群落里还有一些附属建物,例如在民国76年(西元1987年)才兴建的门楼,虽然为现代建物,但所用石材是清光绪年间的泉州白石,当年便埋藏在地下以备未来使用;另外,还有书院建筑常见的字纸亭,顶上的装饰仿燕尾翘脊,相当可爱,与其他台湾现存常见的敬字亭造型稍有不同。
正殿神龛内主祀五文昌与孔子、仓颉。正殿祭祀空间上方的「百代文衡」匾,为民国72年(公元1983年)复制,原件已经损佚。
正殿神龛内主祀五文昌与孔子、仓颉。正殿祭祀空间上方的「百代文衡」匾,为民国72年(公元1983年)复制,原件已经损佚。
正殿屋架是三通五瓜结构,瓜筒造型细长类似「木瓜筒」,有溪底派特征。通梁下的托木是「鳌龙」,为文昌庙或书院的装饰特征。
正殿屋架是三通五瓜结构,瓜筒造型细长类似「木瓜筒」,有溪底派特征。通梁下的托木是「鳌龙」,为文昌庙或书院的装饰特征。
香案为南天修文院懿德分院所献,其前身为设在振文书院内的懿德堂。
香案为南天修文院懿德分院所献,其前身为设在振文书院内的懿德堂。
拜殿的装饰性格强烈,无论是狮座、穿斗、员光(弯弓)都布满装饰。
拜殿的装饰性格强烈,无论是狮座、穿斗、员光(弯弓)都布满装饰。
清嘉庆年间振文书院落成时,振文社所献的「千秋书祖」匾,下方的彩绘为精忠报国与孝感动天。
清嘉庆年间振文书院落成时,振文社所献的「千秋书祖」匾,下方的彩绘为精忠报国与孝感动天。
门楼右侧入口的门枕石,所用石材是清光绪年间的泉州白石。
门楼右侧入口的门枕石,所用石材是清光绪年间的泉州白石。
门楼上正脊与垂脊上的装饰朴实,正脊上的龙是用陶土烧制;垂脊上的仙人偶的身体为泥塑,头部则是陶塑。
门楼上正脊与垂脊上的装饰朴实,正脊上的龙是用陶土烧制;垂脊上的仙人偶的身体为泥塑,头部则是陶塑。
字纸亭是书院建筑必备的设施,顶上装饰仿燕尾翘脊,与其他台湾现存常见的敬字亭造型稍有不同。
字纸亭是书院建筑必备的设施,顶上装饰仿燕尾翘脊,与其他台湾现存常见的敬字亭造型稍有不同。
书院内有百年井头,当年习俗取井水调和香灰可以戒毒。
书院内有百年井头,当年习俗取井水调和香灰可以戒毒。

文献资料

  • 1.程大學編(1999)。西螺鎮志。雲林縣:西螺鎮公所
  • 2.程見勝(2003)。西螺演義。雲林:雲林縣政府文化局
  • 3.黃麗生(2005)。清代邊區儒學的發展與特質:臺灣書院與內蒙古書院的比較。臺灣師大歷史學報,第34期,頁97-136。
  • 4.楊朝傑(2012)。西螺溪下游地區之宗教活動與人群關係——以西螺街媽祖信仰為中心(未出版之博/碩士論文)。臺北市:國立政治大學民族學系研究所。
  • 5.楊朝傑(2015)。清代臺灣西螺街的形成與發展。臺灣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館刊,第9期,頁5-39。

条目参照

环景连结

    周边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