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回首頁

炮炸肉身寒單爺

炮炸肉身寒單爺
*
肉身寒單爺站在武轎上接受炮炸時,會手拿1束榕樹枝當護身工具,也可傳遞狀況給轎手。
資產類別: 民俗-民俗-風俗
所在地址: 臺東縣臺東市
公告日期: 公元2007年01月23日
創建/起源年代: 民國40年(公元1951年)
攝影者: 陳逸軒
經 緯 度: 121.10986,22.75158
指定/登錄機關: 臺東縣政府
公告文號: 府文資字第0963002803號
資產保存者: 民俗-風俗

指定/登錄理由

具文化資產保存價值。

發展源流

關於寒單爺的由來,民間向來有許多說法,其中流傳較廣者有:一、寒單爺為玄壇真君趙公明。傳說趙公明為漢代人,陪張天師煉丹,彈藥練成後張天師分其部分丹藥,食後即得道升天,在天界封為「玄壇元帥」,為道教4大護法之一。又,小說《封神演義》則講述趙公明為商朝將領,隨商太師聞仲討伐西歧,多次施法擊敗周朝將領,最後周方施法打死,魂魄入封神榜封為4財神之一,民間信仰遂以武財神稱之,認為商家以鞭炮迎接寒單爺,今年生意會益發興隆。二、趙公明為瘟神或鬼王,最早見於《搜神記》:「上帝以三將軍趙公明、鐘士季,各督數鬼下取人,莫知所在。」民間則傳說為5方力士之一,在天為鬼,在地為瘟神,故人們以鞭炮驅逐之。三、寒單爺為無惡不作的地方惡霸,死後於元宵節接受炮炸以求「贖罪」。四、寒單爺本為王真君,故神像上有3眼,後誤植為玄壇爺趙公明。

臺東炮炸寒單爺的起源約於民國38年(公元1949年),當時臺東鎮民陳培昌與鄭藤、林國德3人從南部請來寒單爺、天王君和三太子等3尊神像。最初供奉於陳培昌家中,直到民國40年(公元1951年)寒單爺神像由信徒輪流供奉,此時也開始出現炮炸寒單爺的活動。

炮炸寒單爺的發展與地方幫派有密切的關係,因此民間有「流氓神」的說法。早期供奉的爐主、信徒,以及擔任肉身寒單者大都有幫派背景,因此寒單繞境炮炸,也大都選擇戲院、茶室等具娛樂性質與特種行業店家。擔任肉身寒單被炮炸,一方面是抱持「贖罪」的心態,另一方面則是期望在同儕團體面前展現勇武,提升個人評價,加上民間流行「挑戰」,商家以紅包為賭注、用準備炮炸方式向肉身寒單爺挑戰,讓這些「道上人士」對此熱此不疲,其講求戲劇化的效果也容易引起群眾圍觀,逐漸在臺東市街上走紅。公元1970年代,隨著北部縣市禁止炮炸玄壇爺活動,臺東元宵炮炸寒單爺也成為全國獨特的繞境文化。

但由於與地方幫派關係密切以及收受紅包的行為,炮炸寒單爺也長期成為警察機關的關注對象。民國73年(公元1984年)警方以不良組織活動為由專案禁止炮炸肉身寒單爺,使炮炸祭儀停止5年,直到民國78年(公元1989年),在劉櫂漳(1949-)與饒達奇兩位縣議員協助下,當時的爐主侯石林與警方簽署4點切結書,承諾寒單爺出巡不接受挑戰、不收受紅包、禁止使用竹竿掛連炮與強力炮竹,以及出巡神轎不脫隊,遂於該年恢復炮炸寒單爺活動。

民國78年(公元1989年),當年爐主李建智在家成立「玄武堂」固定安奉的場所,並成立管理委員會,結束輪流供奉的傳統。恢復辦理初期,僅於公路局對面的車行炮炸,之後改於隔壁的吉堡洋酒行舉行,未作盛大的遊街繞境。民國87年(公元1998年),臺東市公所與玄武堂合作,將炮炸寒單爺提升為元宵嘉節的重頭戲。近幾年,炸寒單爺活動獨立於元宵節之外舉辦,形成晚會形式,地點選在海濱公園與南京路廣場。

主要特色

傳統的炮炸寒單爺固定在每年元宵節,農曆15、16日兩日舉行。不過隨著平安祭等觀光性質的活動出現,加上分靈廟逐漸增加,炮炸寒單爺的活動也會出現在其他活動或神明誕辰之中。

寒單爺的陣頭形式大致固定。由玄武堂堂主與總指揮擔任領隊,帶著肉身寒單爺數位、轎班12人、炮手隊以及傳遞和協助綁鞭炮工作人員。此外還有護場和運送炮竹的工作人員。

神轎與肉身寒單爺為陣頭的要角。出巡時,寒單爺神像會放在特製的藤椅上,肉身寒單爺站在神像前面接受炮炸。肉身寒單爺不是在神靈附身下接受炮炸,在過去要神明擲筊擲筊同意,並且齋戒禁慾7至10日,現在則無限制。上陣時,肉身寒單爺頭上會綁著寫著「寒單爺」的紅頭巾,並遮住頭髮以防被鞭炮炮火燒焦;面部則包上濕毛巾遮住口鼻,防止煙霧傷害呼吸道;耳部則戴耳塞或棉花,防止砲聲傷害鼓膜。此外,胸前掛著天師印護身,身上除紅色短褲外不穿其他外衣。

站在武轎上接受炮炸時,肉身寒單爺會手拿1束榕樹枝當護身工具,也可傳遞狀況給轎手。據說原本沒有此物,但有1年繞境時,在市區鐵花路與中華路的交叉口,因鞭炮煙霧瀰漫,轎手看不清路線,連人帶轎撞上1棵榕樹,轎上的肉身寒單爺順手摘下1枝葉驅散炮灰,發現很好用,從此變成慣例。

轎班人數約12人左右,早期多為鐵道工人擔任,現在則以馬蘭阿美楊家班為主。炮手過去為商家自行安排,但常以排炮或自行加工炮竹(如塗上漿糊或摻入塑膠成分等)來增強威力,除了常導致意外受傷增加;且造成肉身寒單爺與炮手間的衝突,成為當年警方禁止的理由之一。目前則由玄武堂自備炮手班,並以專車運送鞭炮,供需要的商家使用。

炮炸的方式主要有3種。1種是披炮式,由軟轎上的肉身寒單爺自行披掛連珠炮後引爆,一般用於定點表演時,同時由2名肉身寒單爺一起站在軟轎上,於廣場內繞圈接受炮炸洗禮。竹竿炮式則是將數條連珠炮相互綑綁在竹竿上,一聲令下後由數十位炮手同時點燃並將點燃猛烈爆炸的竹竿連珠炮驅前靠近或圍繞著肉身寒單爺,直到所有竹竿連珠炮燃放完畢。此法因不易控制,容易傷及一旁的轎手與群眾,因此近來較少使用。最後是排炮式(攻炮型),是將排炮以3至5排為1綑將引信纏繞,排炮則用橡皮筋固定。炮手1次拿5至7綑在手上,分散成一個圓圈,肉身寒單爺則在圓圈內隨轎繞圈子接受炮炸。為加強其炮炸的精彩度,有時炮手甚至會以20至40排甚至60排捆住(俗稱雞蛋糕),然後1次點燃,以製造巨大的衝擊力,而炮炸肉身寒單爺這樣深具地方文化特色的活動,被觀光局列為全國十二大的元宵節慶典活動之一。
炮炸的方式主要有3種。其中之一為披炮式,由軟轎上的肉身寒單爺自行披掛連珠炮後引爆。
炮炸的方式主要有3種。其中之一為披炮式,由軟轎上的肉身寒單爺自行披掛連珠炮後引爆。
肉身寒單爺頭上會綁著寫著「寒單爺」的紅頭巾,面部則包上濕毛巾,胸前掛著天師印護身,身上除紅色短褲外不穿其他外衣。
肉身寒單爺頭上會綁著寫著「寒單爺」的紅頭巾,面部則包上濕毛巾,胸前掛著天師印護身,身上除紅色短褲外不穿其他外衣。
圖為寒單爺神像,安放於為繞境特製的藤椅上,等待出陣繞境。
圖為寒單爺神像,安放於為繞境特製的藤椅上,等待出陣繞境。

文獻資料

  • 1.吳騰達(2008〉。《臺東的寒單爺與民俗藝陣》。臺東:中華民俗藝陣研究室。
  • 2.吳騰達(1996)。《寒單爺硏究:八十五年度全國文藝季專書》。臺東:臺東縣立文化中心
  • 3.林佑城(2009)。《寒單爺現況發展之研究》。國立臺東大學東大學健康促進與休閒管理碩士論文。

條目參照

環景連結

    周邊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