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回首頁

大武壠頂荖濃太祖祭典

大武壠頂荖濃太祖祭典
*
頂荖濃太祖祭典儀式是在「公廨」進行。在農曆9月15日黃昏後,族人會準備米買、檳榔、金紙、香枝、豬肉等物放置於公廨地上獻祭。
資產類別: 民俗-民俗-儀式、祭典、節慶
所在地址: 高雄市六龜區荖濃里
公告日期: 公元2012年01月05日
創建/起源年代: 無公告資訊
攝影者: 趙守彥
經 緯 度: 120.65974,23.07727
指定/登錄機關: 高雄市政府
公告文號: 高市府文博字第10170004200號
資產保存者: 民俗-儀式、祭典、節慶

指定/登錄理由

1.早期大武壠社群的生活準則是在雨期耕作,在旱季射獵,具有明確的作息規範,其規範的推動乃是透過祭祀儀式來強化,透過儀式以禁止不可從事的行為,稱之為「禁向」,每年一進入禁向期間,族人就必須遵守許多禁忌;而透過祭祀儀式來解除禁忌,則稱為「開向」。開向後任從射獵、歌舞、婚嫁不妨。足見信仰與其生活之密切關係。

2.頂荖濃太祖祭祀在農曆9月15日舉行,是「開向」,隔年3月26日則為「禁向」。「禁向」和「開向」的儀式是在「公廨(閩南語音ㄍㄞˇ,指祭祀太祖的場所)進行。在農曆9月15日黃昏後,族人會準備米買、檳榔、金紙、香枝、豬肉等物放置於公廨地上獻祭,然後燃香燒金紙,並在公廨前飲酒,跳舞、歌唱,這也就是所謂「牽番戲」。

3.頂荖濃太祖祭祀文化仍保有大武壠社群昔日祭祀結構,不過其形式與內容同時採借漢族及布農族之元素,與其他地區平埔族群祭祀形式略有差異;而其祭祀儀式、牽曲依然保存良好,祭祀食物亦維持傳統形式,且公廨為新建,乃當地居民自力造屋,室內陳設物品亦多為在地居民自發捐贈,地方文史團體也努力保存平埔文化並凝聚地方認同,值得肯定。

發展源流

「頂荖濃」在行政區劃上隸屬於高雄市六龜區荖濃里,頂荖濃是由「頂濃」與「下荖濃」這兩個平埔聚落所構成,聚落居民大多屬西拉雅族大武壟社群,除此之外也有一些漢人、布農人與排灣人移居在此居住。頂荖濃的西拉雅人主要祭祀的神明為「太祖」,也就是西拉雅人的祖靈。在臺南、高雄的沿山地區普遍流傳著「太祖帶領子民度過7年飢荒」的傳說故事,在頂荖濃平埔聚落中亦是如此。傳說西拉雅人的祖先從遙遠的海外來到臺灣,剛在陸地上定居時卻又遭逢7年的旱災飢荒,此時「太祖」帶領子民向上天祈雨,吟唱出1首哀怨的曲調,感動了上天因此降下甘霖。經過這次7年飢荒的事件,為了感謝太祖的庇佑,在太祖的誕辰日,也就是每年的農曆9月15日,頂荖濃居民便會在太祖所處的公廨(西拉雅族祭祀太祖的場所)前吟唱歌謠,除了感念上天與太祖的恩澤之外,也有著懷念祖先對子孫的庇佑。久而久之,這樣的祭祀習俗便成為今日我們所俗稱的頂荖濃太祖祭典。

然而在日治時期,因為殖民當局為了順利開展殖民地的治理計畫,一方面積極地推動同化政策與皇民化運動,另一方面也積極地打壓殖民地人民舊有的信仰與習俗。在此時期,平埔族群的宗教信仰與傳統習俗都遭到禁止,頂荖濃的太祖祭典儀式亦然。雖然到了戰後,頂荖濃的太祖祭典重新恢復舉辦,但由於此時國民政府將平埔族群的傳統信仰與習俗視為陋習,加上1950年代起臺灣經濟體質的變遷,人們的傳統生活方式劇烈改變,造成這個時期願意去學習與承襲傳統習俗的人越來越少,頂荖濃的許多傳統儀式與祭儀歌謠因此逐漸面臨失傳的問題。到了21世紀初葉,頂荖濃中主掌祭典儀式的尪姨和耆老相繼過世,由於聚落內一時找不到能主持祭典儀式的人選,因此頂荖濃居民只好延請鄰近建山部落的布農族巫師前來主持太祖祭典。在民國98年(公元2009年)莫拉克風災中,高雄市六龜區一帶面臨了嚴重的災害,頂荖濃亦在此風災中受到了重創,在聚落的重建過程中,頂荖濃居民們不僅感慨傳統文化的逐漸失傳,亦憂心傳承已久的太祖祭典會毀於一旦,因此積極地推動祭典的保存與推廣工作,一方面有延續傳統信仰與文化之意,期望以此凝聚族人的向心力,另一方面則有祈求太祖庇佑頂荖濃平埔族人風調雨順、平安喜樂之意。

主要特色

根據文獻記載,傳統的大武壟頂荖濃太祖祭典主要指從農曆9月15日起至隔年農曆3月26日間一系列的歲時祭儀,但今日的大武壟頂荖濃太祖祭典則主要指農曆9月15日當天的夜祭儀式。傳統的太祖祭典內容主要可以分為「開向」、「獻祭」、「牽曲」、「禁向」,「開向」與「禁向」是西拉雅人祀壺信仰的重要儀式,西拉雅人所祭祀的神靈沒有具體的形象,大多存在於壺體或瓶體內,「開向」顧名思義就是把瓶中的靈體釋放出來,「禁向」則是將靈體收回瓶中。「開向、禁向」雖然類似於漢人的「鬼門開、鬼門關」,但在信仰意義上卻剛好相反,漢人在「鬼門開」時是諸事不宜,但西拉雅人在「開向」時卻是各種禁忌解除的美好時光,大家可以盡情歌唱、打獵、結婚,反倒是「禁向」之後很多事情都不能做。然而,由於後來頂荖濃太祖祭典的許多細節與儀式作法皆已失傳,當前的太祖祭典在實作上不僅簡化為1日完成,儀式過程中也不再作「開向」和「禁向」等儀式,這使得「獻祭」與「牽曲」(1種由少女擔任,赤腳,雙手交叉牽圍成圈,配合簡單的二進一退舞步,邊唱邊跳的歌曲,意在敬神與緬懷祖先,是西拉雅族「夜祭」祭典中不可或缺的1項儀式)成為今日頂荖濃太祖祭典的主要核心內容。

今日頂荖濃太祖祭典的儀式當日,從清晨起頂荖濃居民便會上山砍竹,保留竹子尾端的細枝與竹葉,並在其上懸掛1塊豬肉,將竹子立於公廨前之後,接著便燃放竹炮、敲打竹鼓,之後將公廨清潔整理過後便會稍作休息。到了晚間約6點半時開始太祖祭典的正典儀式,居民們將要獻祭太祖的物品擺放在公廨前方,等到居民們祭祀完太組之後,部落耆老便會開始帶領眾人吟唱古調,以傳統牽曲古調與舞步圍繞公廨,參與民眾也與部落族人一起手牽手,一同慶祝番太祖聖誕。

頂荖濃太祖祭典有2項與其他地區西拉雅族祭典不同之處。首先是獻祭給太祖的物品,這些獻祭物品以糯米糕、米酒、檳榔、麻糬、香菸、豬肉、芋頭、水果、蕃薯為主,頂荖濃獻祭物品的特別之處在於:一是頂荖濃居民會特別取荖濃溪流裡的青苔來祭拜太祖,二是居民並不使用粿類食品來祭拜太祖,這兩點與其他地區西拉雅族相當不同。在頂荖濃西拉雅人的傳統觀念中,雖然「太祖」是祖靈化身、具有無邊法力,但太祖仍然具有「人性」,太祖也吃一般人吃的東西,因此獻祭物品的差異也反映了西拉雅族由於生活環境不同而存在的內部歧異性。其次,大部份西拉雅族乃至於平埔族群都普遍受到漢化的影響,因而會在傳統祭典中融入許多漢人的文化元素,但由於頂荖濃居民與鄰近布農人的來往交流密切,因此頂荖濃的太祖祭典不僅受到漢化的影響,亦有著布農化的影響。最明顯的例子即是在頂荖濃最後1位祭司過世之後,居民們在經過太祖的同意後,便找了1位布農的男巫師來擔任頂荖濃祭司的職位,今日這位布農祭司不僅只是主持頂荖濃的太祖祭典,在平日也會替頂荖濃居民作法驅邪治病。
當前的太祖祭典在實作上以「獻祭」與「牽曲」(一種由少女擔任,赤腳,雙手交叉牽圍成圈,配合簡單的二進一退舞步,邊唱邊跳的歌曲,意在敬神與緬懷祖先)為主要核心內容。
當前的太祖祭典在實作上以「獻祭」與「牽曲」(一種由少女擔任,赤腳,雙手交叉牽圍成圈,配合簡單的二進一退舞步,邊唱邊跳的歌曲,意在敬神與緬懷祖先)為主要核心內容。
頂荖濃太祖祭祀儀式、牽曲依然保存良好,且公廨由當地居民自力新建、造屋,並捐贈室內陳設物品,地方文史團體也努力保存平埔文化、凝聚地方認同,值得肯定。
頂荖濃太祖祭祀儀式、牽曲依然保存良好,且公廨由當地居民自力新建、造屋,並捐贈室內陳設物品,地方文史團體也努力保存平埔文化、凝聚地方認同,值得肯定。
頂荖濃的西亞雅人主要祭祀的神明為「太祖」,也就是祖靈。包含頂荖濃平埔聚落在內,臺南、高雄的沿山地區普遍流傳「太祖帶領子民度過7年飢荒」的故事。
頂荖濃的西亞雅人主要祭祀的神明為「太祖」,也就是祖靈。包含頂荖濃平埔聚落在內,臺南、高雄的沿山地區普遍流傳「太祖帶領子民度過7年飢荒」的故事。

文獻資料

  • 1.陳漢光(1962)。〈高雄縣荖濃村平埔族信仰調查〉,《臺灣文獻》13(1):102-105。南投市: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 2.陳逸君、劉還月(2010)。《滾滾塵石下的族群離合:莫拉克颱風前後的楠梓仙溪與荖濃溪部落變遷史-四社平埔卷》。南投市: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 3.陳瑤玲、裴瑤(2014)。〈平埔文化復振:以高雄六龜頂荖濃部落的觀察為例〉,《高雄文獻》4(1):80-110。高雄市: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

條目參照

環景連結

    周邊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