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和平獎獲獎者,18歲加入修會,40歲於加爾各答建立「仁愛傳教修女會」後續在德國、紐約等地建立修會、收容所及開辦學校,奔波世界各地致力窮人服務,奉獻一生。
寺廟建築更氣勢雄偉,具有傳統寺廟的大格局。從山川燕尾、硬山馬背、歇山、歇山重簷、硬山燕尾等不同屋頂形式,連接成優美的視覺效果。每年由官方辦理春秋二祭,是全臺唯一享有祀典的武廟。
金門館原為鹿港士紳許樂三(生卒年不詳)之住宅,建築體應於乾隆52年(公元1787年)前即存在,於嘉慶10年(公元1805年)改建住宅以奉祀蘇府王爺。
雖然法華寺目前大部分的建築重建後為仿木結構,但因其於歷史中的意義且其建築整體規制上仍依循傳統,遂於民國74年(公元1985年)列為3級古蹟。
艋舺龍山寺建築的外觀上,有高翹重疊的屋簷,雕琢細緻的雕刻裝飾。
西湖敬聖亭是原雲梯書院的附屬設施,以原樣保留下來,彌足珍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