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回首頁

楠梓天后宮

楠梓天后宮
*
楠梓天后宮主體建築的平面布局屬於兩落帶護龍之建築格局
資產類別: 古蹟-直轄市定古蹟-寺廟
所在地址: 高雄市楠梓區楠梓路1號
公告日期: 公元2007年05月31日
創建/起源年代: 清康熙52年(西元1713年)
經 緯 度: 120.32999,22.72820
指定/登錄機關: 高雄市
公告文號: 高市府文二字第0960028276號
資產保存者: 直轄市定古蹟-寺廟

指定/登錄理由

楠梓天后宮於清乾隆年間即有正式歷史文獻記載,符合具歷史文化價值,為楠梓地區信仰中心及歷史發展之見證。建築本體材料、工法及藝術美學具特色,且位於鳳山縣要衝位置,見證「三山歸一坑」發展地位。

主題導覽

楠梓天后宮名為楠和宮,俗稱天后宮,為高雄市著名媽祖廟宇。楠梓舊稱「楠仔坑」,清代楠仔坑街是鳳山縣境內幾處繁榮富庶的商業聚落,也是府城與縣城間的通衢要津,因此地方居民從臺南大天后宮分靈天上聖母香火於此建廟奉祀。

楠梓天后宮於清咸豐5年(西元1855年)修建奠定今日的建築格局,平面布局屬兩落帶護龍之建築格局,正殿與三川殿相連,後殿、護龍獨立於正殿之外,後殿、護龍與正殿之間無設置廊、亭作聯繫,三座建築各自獨立,僅護龍與三川門之間以過水門相連。

發展源流

楠梓天后宮舊名楠和宮,地方俗稱天后宮,廟址所在的高雄市楠梓區舊地名為「楠仔坑」或「南馬坑」,這地名至今仍被地方居民所使用,清代楠仔坑街是鳳山縣境內繁榮富庶的商業聚落,也是臺南府城與鳳山縣城之間的通衢要津,因此地方居民從臺南大天后宮分靈天上聖母香火在楠梓坑街建廟奉祀。

清乾隆29年(西元1764年)王瑛曾編纂的《重修鳳山縣志》提到在南仔坑街(楠梓的舊稱)有天后宮,可知楠梓天后宮最晚在清乾隆年間就已經存在,而且廟中懸掛清乾隆55年(西元1790年)的「神昭海表」匾額,顯示清乾隆年間的廟宇建築已經具有一定規模。

依據清光緒20年(西元1894年)盧德嘉(生卒年不詳)編纂的《鳳山縣采訪冊》,楠梓天后宮在清咸豐5年(西元1855年)有過整修,這次的整修奠定今日楠梓天后宮為兩落帶護龍之建築格局,佈局為正殿與三川殿相連,後殿獨立於正殿之後,護龍位於正殿與三川門旁,三川門與護龍之間設置過水門。清末至日治時期楠梓天后宮都未再有修建記錄,因而楠梓天后宮的建築保留清代臺灣南部廟宇的建築格局與作法而顯得珍貴。

戰後楠梓天后宮有過幾次重修,民國99年(西元2010年)進行古蹟修復工程,這次工程在對看堵的整修中,經由去漆發現清代的交趾陶與磚雕,民國102年(西元2013年)古蹟修復竣工,這些交趾陶與磚雕再次展現於世人面前。

主要特色

楠梓天后宮的結構牆體採磚石造,三川門與正殿的建築構造為硬山擱檁承重牆系統,後殿與護龍的建築構造為抬樑式構造及硬山擱檁承重牆系統混合,屋頂前後坡鋪設素燒磚紅筒板瓦,屋頂型式採雙坡水硬山單檐翹脊式,三川門的屋脊為三川脊,正殿的屋脊為單脊,後殿的屋脊為馬背脊。

三川門面寬一開間,部口的對看牆在對看堵的部分作交趾陶,立面採用板門與隔扇的組合,開一門,左側板門彩繪昇龍、右側板門彩繪降龍,不同於其他廟宇彩繪人物門神,楠梓天后宮門神繪畫雙龍以寓意媽祖的神格崇高。

正殿與三川門相連成二間式縱深,室內形成連貫性的空間,使得山牆成為雙連式,正殿設置木隔屏作為神龕,明間神龕主祀天上聖母,神龕前供奉千里眼與順風耳神將,次間神龕分別供奉福德正神與註生娘娘。

後殿面寬三開間,明間裝設門扇,次間為斗子砌牆身,牆面開圓窗,窗櫺作竹節。室內前後共二柱形成進深三間,前點金柱與前檐牆之間砌對看牆,後點金柱與後檐牆之間作為供奉神像的空間,明間供奉釋迦牟尼佛、觀世音菩薩、彌勒佛,左次間供奉至聖先師神位,右次間供媽祖的父母奉積慶衍澤公與夫人神位、宣講牌,兩側牆前排列供奉十八羅漢。

護龍面寬三開間,明間裝設門扇,次間為斗子砌牆身,並各開方窗。室內進深一間,左護龍供奉太歲星君,室內擺放光明燈座,右護龍作為楠梓天后宮辦公室。

楠梓天后宮三川門對看堵的交趾陶主題為童子,童子手中的持物分別寓意祈求平安,後殿對看堵的交趾陶主題為壽星與麻姑,兩位仙人寓意長壽,對看堵的交趾陶皆為清代保存至今,作工細膩,歷史與工藝價值重要。
後殿明間供奉釋迦牟尼佛、觀世音菩薩、彌勒佛。
後殿明間供奉釋迦牟尼佛、觀世音菩薩、彌勒佛。
正殿後檐施作「桃園明聖經」經文,為清咸豐 8 年(西元1858年)之交趾陶。
正殿後檐施作「桃園明聖經」經文,為清咸豐 8 年(西元1858年)之交趾陶。
屋頂採雙坡水硬山單檐翹脊式屋頂,屋脊形式為單脊,屋頂前後坡鋪設素燒磚紅筒板瓦,以天溝的排水孔施作成龍頭。
屋頂採雙坡水硬山單檐翹脊式屋頂,屋脊形式為單脊,屋頂前後坡鋪設素燒磚紅筒板瓦,以天溝的排水孔施作成龍頭。
三川門的後屋坡與正殿的前屋坡之間設置天溝。天溝是指建築物兩個胯間的下凹部分,也就是屋面排水的溝槽。
三川門的後屋坡與正殿的前屋坡之間設置天溝。天溝是指建築物兩個胯間的下凹部分,也就是屋面排水的溝槽。
楠梓天后宮正殿主祀天上聖母,清代楠仔坑街是鳳山縣境內幾處繁榮富庶的商業聚落,因此地方居民從臺南大天后宮分靈天上聖母香火於此建廟奉祀。
楠梓天后宮正殿主祀天上聖母,清代楠仔坑街是鳳山縣境內幾處繁榮富庶的商業聚落,因此地方居民從臺南大天后宮分靈天上聖母香火於此建廟奉祀。
護龍供奉太歲星君,建築構造為抬樑式構造及硬山擱檁承重牆系統混合。
護龍供奉太歲星君,建築構造為抬樑式構造及硬山擱檁承重牆系統混合。
中門門扇左側板門彩繪昇龍、右側板門彩繪降龍,寓意媽祖的神格崇高。
中門門扇左側板門彩繪昇龍、右側板門彩繪降龍,寓意媽祖的神格崇高。
護龍的結構牆體均採磚石造,建築構造為抬樑式構造及硬山擱檁承重牆系統混合,在護龍的廊牆施作磚雕。
護龍的結構牆體均採磚石造,建築構造為抬樑式構造及硬山擱檁承重牆系統混合,在護龍的廊牆施作磚雕。
後殿廊牆保存清代交趾陶,裝飾題材為壽星與麻姑。
後殿廊牆保存清代交趾陶,裝飾題材為壽星與麻姑。

文獻資料

  • 1.吳依君(2011)。楠梓天后宮之建築研究。樹德科技大學建築與環境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
  • 2.李淑芳、林勝童(2015)。解讀楠梓天后宮時空膠囊。高雄市:楠梓天后宮代天府管委會。
  • 3.陳文達(1993)。鳳山縣志。臺北市: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 4.王瑛曾編纂、臺灣史料集成編輯委員會編輯(2006)。重修鳳山縣志。臺北市: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 5.盧德嘉纂輯、臺灣史料集成編輯委員會編(2007)。鳳山縣采訪冊。臺北市: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環景連結

    周邊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