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建築雖經歷次修繕,空間格局大致未做明顯改變,目前正殿多數彩繪與山川殿步口左右兩側之彩繪仍甚精緻,評定具歷史文化價值,公告為歷史建築。
佳里北極玄天宮,原名榮昌祠、榮昌堂或蔡榮昌堂,是少見由私人祠堂轉為公廟的地方信仰,與佳里地區近代的開發史有密切關係。
北極玄天宮原是蔡姓家人的祠堂,奉祀佳里三五甲蔡氏開臺祖蔡光明自中國大陸迎奉來臺的玄天上帝,以及蔡姓祖先的神主牌,當地人稱為榮昌祠,佳里蔡氏家族成員則稱為「祖厝」。關於榮昌祠的興建年代,存有2種不同的說法。據廟壁上所嵌的碑記記載,為嘉慶8年(公元1803年)所興建的。但根據相良吉哉《臺南州祠廟名鑑》的記載,是由同治13年(公元1874年)由蔡寬永等3人籌資4000元銀元倡建,並於光緒3年(公元1877年)始告竣工。對於記載上的衝突,《南瀛歷史建築志》認為嘉慶8年(公元1803年)時所興建的應只是草祠,而至同治年間才興建了較具規模的宗祠,所以北極玄天宮應為創建於嘉慶8年(公元1803年)之說較為可靠。
在戰後,榮昌祠仍然聲名遠播,並且以角頭廟的身份參加蕭壠香(佳里金堂殿的刈香活動,榮昌祠以「蕭壠十七角角頭廟」的身分參與刈香,明治39年(公元1906年)蕭壠香停辦,民國76年(公元1987年)復辦後改以主神陣頭的身份參與)和西港香(蕭壠香停辦後,以附隨鎮山宮名義,參與此香)等刈香活動。民國81年(公元1992年)成立蔡榮昌祠管理委員會,取代原由蔡家四柱輪流擔任爐主的管理方式,民國85年(公元1996年)榮昌祠更名為北極玄天宮,正式轉為主祀玄天上帝的角頭廟。
民國88年(公元1999年),玄天宮分別遭遇了921及1022大地震,建物受損,使得管理委員會緊急進行施作支撐工程。民國92年(公元2003年)5月臺南縣政府文化處登錄為歷史建築,並獲得了文建會補助修復經費,進行一連串的建築修復工作,這其中包含管委會決議下,民國93年(公元2004年)6月至翌年2月間,北極玄天宮建築的西側增建了蔡榮昌祠,正式將蔡氏宗祠與玄天上帝廟分開。而後續的其他廟埕(廟前廣場)、金爐改建等工程,亦於民國97年(公元2008年)陸續完成。
佳里北極玄天宮座北朝南,整體格局是由廟埕和建築本體所組成,廟埕是以方型大紅磚鋪地。而建築物本體則可區分為廟身和左右護龍,旁邊則為民國93年(公元2004年)增設的蔡榮昌祠建築。不同於臺灣常見的宮廟建築,玄天宮的廟身建築為傳統的家祠格局,包含了三川殿、左右廊、天井和正殿,但隨著近代的幾次整修,融入了現代建築的元素,以及當代民間裝飾彩繪藝術的作品,獨具特色。
玄天宮的三川殿屋頂採三川脊形式,屋頂為兩坡硬山,屋身則為三開間七架楹,屋脊則為燕尾翹脊,翹脊曾於昭和15年間(公元1940年代)被毀,直到民國52年(公元1963年),蔡氏家族募資,邀請名匠王石發(生卒年不詳)承造剪黏,正脊(中脊)正上方剪黏福祿壽三仙,兩邊為雙龍,形成「雙龍朝三仙」剪黏。三川殿前面的廊柱為1對混凝土材質仿作的龍柱。正門門神則繪有秦叔寶和尉遲恭。廟身之左右廊則為4架楹雙坡屋架,樣式較為單純。而三川步口的左右壁則有楊勝波(生卒年不詳)的交趾陶作品,更有臺南彩畫師蔡草如「龍吟」、「虎嘯」、「玉堂富貴」、「芝山祝壽」等精緻磁磚彩繪,這些水車堵彩繪磁磚雖為近代所作,但製作精細,相當具有特色。
正殿為檐柱、金柱所構成的空間,共有13架楹。正殿的主要構架為抬樑式作法(以下層梁抬上層梁之構架),彩繪頗為豐富,以花草、風景、人物為主,廟內正殿前壁堵以杉木雕刻,兩旁壁堵的彩繪,精緻秀麗,左右壁有由佳里匠師楊勝波作「東方朔捧桃」及「麻姑獻壽」等吉祥圖案的泥塑人物,民國73年(公元1984年)第3度局部整修時,在正殿左右壁增添了「天官賜福」、「財子壽」等彩繪壁畫,則是彩繪師薛明勳所繪的作品。此外,左右護龍則為廂房,正面下半堵磚砌、上半堵木板,屋頂則為硬山馬背的九架楹建築。左右護龍雖在民國93年(公元2004年)修護時有大規模整修,但基本上格局的變化並不大。
北極玄天宮所奉祀的玄天上帝,計有鎮殿神以及大帝、二帝、三帝等分身神像,其祭祀活動以農曆3月3日玄天上帝的聖誕祭典最為隆重,並制定了3年1科的出巡繞境活動。
另外,北極玄天宮還有1個參與刈香等慶典活動的專屬藝陣「文武郎君」。該藝陣又稱「羊管」或「羊管走」,是三五甲蔡氏家族先人從中國大陸傳來,在臺灣流傳至今已有200多年歷史。成員約30人,分為樂器與唱曲兩部份,是1個深具地方文化特色的藝陣。
民國73年(公元1984年)第3度局部整修時,在正殿左右壁增添了彩繪師薛明勳所繪的作品,圖為其中的「天官賜福」
玄天宮的廟身建築為傳統的家祠格局,包含了三川殿、左右廊、天井和正殿,廟埕以方型大紅磚鋪地。
佳里北極玄天宮,原名榮昌祠、榮昌堂或蔡榮昌堂。現北極玄天宮所奉祀的玄天上帝,計有鎮殿神以及大帝、二帝、三帝等分身神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