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内容区块
:::
回首页

学甲后社集和宫蜈蚣阵

学甲后社集和宫蜈蚣阵
*
蜈蚣阵是以18块木板连装而成,由152人分2班轮流扛抬行走,上面分坐36位小朋友扮演历史人物,每次戏目与出阵皆不相同。
资产类别: 传统艺术-传统表演艺术—杂技
所在地址: 台南市学甲区
公告日期: 2009年05月01日
创建/起源年代: 无公告信息
摄影者: 胡家绫
经 纬 度: 120.18426,23.25241
指定/登录机关: 台南市 政府
公告文号: 府文资字第0980102986号
资产保存者: 后社集和宫蜈蚣阵

指定/登录理由

1.深具传统艺术传承价值与历史地位,具备特殊艺能表现。

2.为学甲刈香必备之阵头,完全人工扛抬,全臺唯一。而龙头凤尾之蜈蚣阵,与其他地方之蜈蚣阵不同,具在地性与特殊性。

3.保存者因家传承袭渊源,精通和能体现该项传统艺术,并在学甲慈济宫上白礁祭典中佔有重要地位。

发展源流

「蜈蚣阵」,或称「蜈蚣棚」或是「蜈蚣阁」,属于「艺阁」的1种,艺阁中亦包含「艺阵」(俗称「阵头」,在台湾用以泛指民间宗教游行中的动态表演)。只是「蜈蚣阵」属于没有表演的艺阵,大致也是台湾阵头中唯一不具动态表演的阵头。

艺阁源自花灯,根据资治通鉴记载,从唐肃宗初年(公元756年)起,民间有「以山车路船载乐往来」的表演形式,推测其可能为艺阁之起源。山车,即在车上搭1个彩绘造景的棚阁,并载着扮成神仙的人物游街;路船,则是以竹木绑成船只形状配上彩绘装饰,由人力肩扛行走。这两种形式均随着汉人渡海来台而传过来,并于清咸丰年间(公元1850至1861年间)成为重要的游艺阵头。蜈蚣阵主要是在木板搭建的支架上乘坐扮相的孩童,由人力肩扛行走动,因此在造型形式属于艺阁一类,但又因它特有的宗教意涵而多被分为阵头一类。

相传为某年中国大陆福建某地居民准备兴建庙宇供奉王爷,没想到动土时惊动了当地的蜈蚣精,地方上从此不得安宁,王爷庙也无法如期完成,王爷盛怒之下,施展法力收服了蜈蚣精,蜈蚣精从此成为王爷的开队部将,成为「百足真人」,因此在刈香时,多有蜈蚣阵(或称百足真人阵)先行开路。民间相信蜈蚣阵具有驱邪逐魔、祛灾保境、开路解厄的神力,因此通常以他做为刈香或绕境时的开路先锋。

在台湾西南沿海地区有5个重要的大型绕境祭典,称为「西南五大香科」,又称「南瀛五大香」,分别为学甲慈济宫学甲香、佳里金唐殿萧垄香、西港庆安宫西港香、麻豆代天府麻豆香以及土城鹿耳门圣母庙土城香;每1个香科绕境时各有特色、各具阵头,其中都有蜈蚣阵,却也各有差异。例如:学甲后社集和宫蜈蚣阵就是参加学甲慈济宫学甲香。学甲慈济宫主祀保生大帝,每年农历3月11日,均会于当地将军溪畔「头前寮」举行祭典,隔海遥祭位于中国大陆福建白礁的保生大帝祖庙慈济宫,因此又称为「上白醮」。原为当地信众早期的遥祭活动,到了民国66年(公元1977年)之后由于官方支持,扩大祭典层次,逐渐成为今日的规模。除每年固定举行上白礁谒祖祭典及绕境外,由于上白礁刈香所经过的香路,主要行经学甲、中洲庄,其他庄头都未列入上白礁祭典绕境的香路。于是慈济宫为祈求其他未被上白礁刈香巡经的庄头平安,遂另择期举行绕行学甲13庄的3天刈香活动,称为学甲香。学甲刈香仪式采「出香-绕境-入庙」的型态,所有参与之艺阵与神轿,每日出发前,都需至慈济宫「拜庙」,由红头法师做法净阵,此仪式有接香的意味;蜈蚣阵也不例外,由于集和宫的蜈蚣阵相传为青龙化身,因此阵式为木制的龙头凤尾,与其他地区纸糊头尾的蜈蚣阵不同。龙头凤尾平日祭祀于集和宫内,开阵之前由法师作法替蜈蚣开光点眼,赋予其法力后启程。启程后,蜈蚣阵首先绕庙埕3圈,之后由人力肩扛带头按照预定的路线绕境。

主要特色

后社集和宫蜈蚣阵于学甲镇每年农历3月11日举行上白礁,且每4年举行刈香活动(3月9日至11日)。学甲后社集和宫蜈蚣阵的特色为龙头凤尾,蜈蚣阵是以18块木板连装而成,由152人分2班轮流扛抬行走,上面分坐36位小朋友扮演历史人物,每次戏目与出阵皆不相同,有「唐太宗出巡」、「薛仁贵征东」、「罗通扫北」和「36天罡72地煞」等等,全依于神明前「掷筊」结果而定,由于游行绕境时整个阵势有如蜈蚣出现、百足爬行,所以称做「蜈蚣阵」。

集和宫蜈蚣阵身上的龙头和凤尾在装阁时才取出,活动结束后再保存好。但自民国80年(公元1991年)起,因为神明指示,开始设位奉祀蜈蚣阵的龙头、凤尾,并取名为「蜈蚣公」,定寿诞为农历的6月25日。为此集和宫还特地请慈济宫保生大帝降驾,替「蜈蚣公」找源头,指出「蜈蚣公」是青龙神转化,因辅佐保生大帝有功,奉旨册封为大帝护卫,有镇煞驱邪之能力。因此,每当绕境时,沿路的住家多提早备好香案等待蜈蚣阵经过时祭拜,另外,因为相传钻蜈蚣阵或是触摸蜈蚣头均可消灾解厄,亦有信徒依序伏地,等待蜈蚣阵从身上跨过。

参与蜈蚣阵的孩童,年纪多介于5至12岁之间。孩童需清早起化妆扮相并穿戴花花绿绿的戏服游行,但只需端坐于座位上,并不需要做任何表演。根据流传于民间的习俗,参与蜈蚣阵的小孩均能平安健康长大,因此报名十分踊跃。若席位供不应求,庙方还会掷筊请示神明决定由哪些孩童参与蜈蚣阵。结果宣布后,中选者必须缴纳新台币2,000元至10,000元不等的费用,其中龙头凤尾的位置最为热门,价码可高上几倍。

集和宫蜈蚣阵为现今唯一具龙头凤尾且以人力肩扛的蜈蚣阵,而其参与的学甲上白礁亦是文化资产,重要性不可言语。
相传钻蜈蚣阵或是触摸蜈蚣头均可消灾解厄,因此蜈蚣阵绕境时常有信徒依序伏地,等待蜈蚣阵从身上跨过。
相传钻蜈蚣阵或是触摸蜈蚣头均可消灾解厄,因此蜈蚣阵绕境时常有信徒依序伏地,等待蜈蚣阵从身上跨过。
集和宫蜈蚣阵为现今唯一龙头凤尾又以人力肩扛的蜈蚣阵,图为阵末的凤尾,而龙头凤尾是阵中最受欢迎的席位。
集和宫蜈蚣阵为现今唯一龙头凤尾又以人力肩扛的蜈蚣阵,图为阵末的凤尾,而龙头凤尾是阵中最受欢迎的席位。
集和宫的蜈蚣阵相传为青龙化身,木制龙头平日祭祀于集和宫内,在开阵之前由法师作法,替蜈蚣开光点眼,赋予其法力后启程。
集和宫的蜈蚣阵相传为青龙化身,木制龙头平日祭祀于集和宫内,在开阵之前由法师作法,替蜈蚣开光点眼,赋予其法力后启程。

文献资料

  • 1.黄文博(1991)。《当锣鼓响起台湾艺阵传奇》。台北:台原。
  • 2.黄文博(2000)。《台湾民间艺阵》。台北:常民文化。
  • 3.陈彦仲、黄丽如、陈柔森、李易蓉、谢宗荣、张志远、陈仕贤等 (1993)。《台湾的艺阵》。台北:远足文化。
  • 4.吕理政等(2014)《天人会水火交》。台南:国立台湾历史博物馆。

条目参照

环景连结

    周边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