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主教白冷外方传教会台湾区院(以下简称白冷会会馆)是白冷会在台的总部。民国42年(公元1953年)10月12日,瑞士白冷会两位传教士锡质平神父(Rev. Jakco Hiber,1917-1985)和司路加神父(Rev. Lukas Stoffel,1913-2002)受邀抵达台东。他们与新成立的花莲教区主教费声远(Rev. André-Jean Vérineux,1897-1983)神父,拜访巴黎外方传教会的隆道行神父(Rev. P. Rondeau,1899-1970),他是东部地区第1位天主教传教士,当时是台东唯一的传教士。在此不久,锡神父与司神父便接手隆神父离去留下的传教基础,锡神父也担任白冷会台湾区首任区会长,同时接下台东县总铎区的总铎(花莲教区管辖花东两县的所有堂区,台东县总铎区则是花莲主教为管理方便而设置的权宜教务行政机构,协助主教管理台东的所有堂区),开始白冷会以台东为核心的在台传教事业。
白冷会会馆最初设在台东市福建路,就是今天的福建路天主堂。后来在杭州街兴建新会馆,据瑞士籍白冷会傅义修士(Rev. Julius Felder)回忆区院的建造由来,当时瑞士总会的Karl Freuler神父恰好来台度假。Freuler神父纪录了基地状况,回到瑞士完成设计图,交由当时在台的白冷会林志柔(Rev. Fretz Weber)修士负责监工,傅义(Rev. Julius Felder,1933-)修士于民国54年(公元1965年)来台后接续监工,并于民国55年(公元1966年)完成。民国64年(1975年),行政大楼与宿舍屋顶更换为隔热建材;公元1981年增建,乃成今日样貌。
在台湾,天主教信仰源于公元1859年,从道明会西班牙籍郭德刚神父(Rev. Fernando Sainz,1832-1895)赴打狗(今高雄)传教开始近百年时间,台湾的天主教信仰都由道明会主持,直到日治皇民化时期、日本政府指派日籍神职人员进行传教,道明会才被取代。民国38年(1949年)大量中国大陆教会人员随国民政府撤退来台,加速扩展台湾天主教会组织的扩展。民国41年(1952年)罗马教廷在台湾重建「中国主教团」、施行圣统制(天主教会的地方行政体制),并设置地方教区,将花莲、台东两县被划为花莲教区,主要传教工作由巴黎外方传教会与白冷会进行。
白冷会全名为白冷外方传教会(Societas Missionaria de Bethlehem,SMB),原为瑞士1间修道院中学,以培养艰困地区传教人员为宗旨。公元1921年改组后成立白冷会,向「贫穷、受剥削的、受轻视的及失去人权的」人群传教,建立一个自养且自我成长的本地教会,而本教会也是传教成果的见证。
白冷会在台东建立50多座教堂,搭起台东、知本、东河、关山、海端、金锋、达仁与兰屿各地教会信仰基础,并以将阿美、卑南、排湾、鲁凯、布农、达悟等原住民族文化融入当地几何风格,创造出具有白冷会特色的教堂,一方面呈现出白冷会简洁又适应在地条件的建筑特色,另一方面也见证了白冷会60年来在台东传教且在地生根、兼具开拓与奉献的在地历史过程。
白冷会会馆作为白冷会在台区会总部,见证了白冷会在台的传教事业。为适应台东高温多雨的亚热带气候,这座白色的建筑外墙设置了许多窗口并使用隔热建材修整屋顶,使其维持冬暖夏凉。其空间配置由苏德丰神父(Rev. Gottified Suter,1929-1989)设计,合院内办公室、阅读室、休憩室,圣堂、和好室,宿舍等一应俱全。另辟中央、户外庭园。其植栽由欧思定修士(Augustin Büchel)种植,茂密繁盛。围墙分别用卵石和2次烧红砖砌成,兼具坚固与美观。由于是会院空间,除供来访神职人员出入与部分办公空间外,会馆维持半封闭的状态,晚上9点后即关闭熄灯,维持会馆的宁静自主。
白冷会会馆建筑的配置与功能,反映了会院制度的运作模式。会院制度是天主教的特殊制度,最早源于12世纪。每个会院是由一群发誓服侍于教会,以教会之名行事的信徒与神职人员所组成,其会士献身于教宗批准下,该会院视为志业的教会任务(传教、扶弱济贫、灵修、医疗、教育与学术研究等)。白冷会以偏远地区传教任务为主,因此其区会馆紧密结合各种在地传教事业,其会馆供各地服务回来的会士交流、支持各地传教事务、供驻院神职人员住宿休憩,其旁侧则是其创立的天主教圣母医院。
白冷会会馆内分成两个部分,1楼为办公室和各种公共活动空间,2楼以上是住宿空间。由于白冷会发源自于瑞士德语区,其公共空间装饰俭朴之中保有相当的中欧风格,阅览室则有德、英、中等多种语言刊物,呈现出院士博学好闻的一面。
除了主建筑外,白冷会馆设有礼拜堂,供会士与驻院神职人员使用。天主教主张信徒须在神职人员的引导下,接触基督真言(见于圣经)与教会圣传,才能准确地了解信仰的内涵,因此在教堂作为举行圣事与讲道的场所,着重在营造神圣空间上。天主堂平面一般为长条状或拉丁十字状,采座东朝西的方位。其入口处设有前廊,将出入人群与圣堂隔开。至于圣堂内部大致上可分为信徒座区、翼廊与祭仪的空间,其中祭仪空间前设有台阶,使其高于翼廊和座区,其前方会有祭坛,作为圣事的进行之处。为了强调营造出神圣性,祭坛通常设于圣堂东侧,日照最充足处,圣堂各窗口也将光源汇集于此,使其成为圣堂内最光亮处,让信徒充分体验到上主的恩惠(日光为天主的象征)。此外,祭祀空间会摆设十字架与各种神像,使信徒感受到庄严感,并有助于神职人员讲道时讲述教会圣传。在白冷会礼拜堂,则以新约四福音书的象征活物(马窦福音:人。马尔谷福音:狮子。路加福音:牛。若望福音:鹰)马赛克圣像作为祭坛装饰,别具特色。
为适应台东高温多雨的亚热带气候,这座白色的建筑外墙设置了许多窗口与天然的散热装置,使其维持冬暖夏凉。
天主教白冷外方传教会另辟中央、户外庭园。植栽由欧思定修士(Augustin Buchel)种植。围墙分别用卵石和二次烧红砖砌成,坚固美观。
建筑空间配置由苏德丰神父(Rev. Gottified Suter)设计,1楼为办公室和各种公共活动空间,2楼以上是住宿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