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内容区块
:::
回首页

大武垄顶荖浓太祖祭典

大武垄顶荖浓太祖祭典
*
顶荖浓太祖祭典仪式是在「公廨」进行。在农历9月15日黄昏后,族人会准备米买、槟榔、金纸、香枝、猪肉等物放置于公廨地上献祭。
资产类别: 民俗及有关文物-信仰
所在地址: 高雄市六龟区荖浓里
公告日期: 2012年01月05日
创建/起源年代: 无公告信息
摄影者: 赵守彦
经 纬 度: 120.65974,23.07727
指定/登录机关: 高雄市 政府
公告文号: 高市府文博字第10170004200号
资产保存者: 无公告信息

指定/登录理由

1.早期大武壠社群的生活准则是在雨期耕作,在旱季射猎,具有明确的作息规范,其规范的推动乃是透过祭祀仪式来强化,透过仪式以禁止不可从事的行为,称之为「禁向」,每年一进入禁向期间,族人就必须遵守许多禁忌;而透过祭祀仪式来解除禁忌,则称为「开向」。开向后任从射猎、歌舞、婚嫁不妨。足见信仰与其生活之密切关係。

2.顶荖浓太祖祭祀在农曆9月15日举行,是「开向」,隔年3月26日则为「禁向」。「禁向」和「开向」的仪式是在「公廨(闽南语音ㄍㄞˇ,指祭祀太祖的场所)进行。在农曆9月15日黄昏后,族人会准备米买、槟榔、金纸、香枝、猪肉等物放置于公廨地上献祭,然后燃香烧金纸,并在公廨前饮酒,跳舞、歌唱,这也就是所谓「牵番戏」。

3.顶荖浓太祖祭祀文化仍保有大武壠社群昔日祭祀结构,不过其形式与内容同时採借汉族及布农族之元素,与其他地区平埔族群祭祀形式略有差异;而其祭祀仪式、牵曲依然保存良好,祭祀食物亦维持传统形式,且公廨为新建,乃当地居民自力造屋,室内陈设物品亦多为在地居民自发捐赠,地方文史团体也努力保存平埔文化并凝聚地方认同,值得肯定。

发展源流

「顶荖浓」在行政区划上隶属于高雄市六龟区荖浓里,顶荖浓是由「顶浓」与「下荖浓」这两个平埔聚落所构成,聚落居民大多属西拉雅族大武垄社群,除此之外也有一些汉人、布农人与排湾人移居在此居住。顶荖浓的西拉雅人主要祭祀的神明为「太祖」,也就是西拉雅人的祖灵。在台南、高雄的沿山地区普遍流传着「太祖带领子民度过7年饥荒」的传说故事,在顶荖浓平埔聚落中亦是如此。传说西拉雅人的祖先从遥远的海外来到台湾,刚在陆地上定居时却又遭逢7年的旱灾饥荒,此时「太祖」带领子民向上天祈雨,吟唱出1首哀怨的曲调,感动了上天因此降下甘霖。经过这次7年饥荒的事件,为了感谢太祖的庇佑,在太祖的诞辰日,也就是每年的农历9月15日,顶荖浓居民便会在太祖所处的公廨(西拉雅族祭祀太祖的场所)前吟唱歌谣,除了感念上天与太祖的恩泽之外,也有着怀念祖先对子孙的庇佑。久而久之,这样的祭祀习俗便成为今日我们所俗称的顶荖浓太祖祭典。

然而在日治时期,因为殖民当局为了顺利开展殖民地的治理计划,一方面积极地推动同化政策与皇民化运动,另一方面也积极地打压殖民地人民旧有的信仰与习俗。在此时期,平埔族群的宗教信仰与传统习俗都遭到禁止,顶荖浓的太祖祭典仪式亦然。虽然到了战后,顶荖浓的太祖祭典重新恢复举办,但由于此时国民政府将平埔族群的传统信仰与习俗视为陋习,加上1950年代起台湾经济体质的变迁,人们的传统生活方式剧烈改变,造成这个时期愿意去学习与承袭传统习俗的人越来越少,顶荖浓的许多传统仪式与祭仪歌谣因此逐渐面临失传的问题。到了21世纪初叶,顶荖浓中主掌祭典仪式的尪姨和耆老相继过世,由于聚落内一时找不到能主持祭典仪式的人选,因此顶荖浓居民只好延请邻近建山部落的布农族巫师前来主持太祖祭典。在民国98年(公元2009年)莫拉克风灾中,高雄市六龟区一带面临了严重的灾害,顶荖浓亦在此风灾中受到了重创,在聚落的重建过程中,顶荖浓居民们不仅感慨传统文化的逐渐失传,亦忧心传承已久的太祖祭典会毁于一旦,因此积极地推动祭典的保存与推广工作,一方面有延续传统信仰与文化之意,期望以此凝聚族人的向心力,另一方面则有祈求太祖庇佑顶荖浓平埔族人风调雨顺、平安喜乐之意。

主要特色

根据文献记载,传统的大武垄顶荖浓太祖祭典主要指从农历9月15日起至来年农历3月26日间一系列的岁时祭仪,但今日的大武垄顶荖浓太祖祭典则主要指农历9月15日当天的夜祭仪式。传统的太祖祭典内容主要可以分为「开向」、「献祭」、「牵曲」、「禁向」,「开向」与「禁向」是西拉雅人祀壶信仰的重要仪式,西拉雅人所祭祀的神灵没有具体的形象,大多存在于壶体或瓶体内,「开向」顾名思义就是把瓶中的灵体释放出来,「禁向」则是将灵体收回瓶中。「开向、禁向」虽然类似于汉人的「鬼门开、鬼门关」,但在信仰意义上却刚好相反,汉人在「鬼门开」时是诸事不宜,但西拉雅人在「开向」时却是各种禁忌解除的美好时光,大家可以尽情歌唱、打猎、结婚,反倒是「禁向」之后很多事情都不能做。然而,由于后来顶荖浓太祖祭典的许多细节与仪式作法皆已失传,当前的太祖祭典在实作上不仅简化为1日完成,仪式过程中也不再作「开向」和「禁向」等仪式,这使得「献祭」与「牵曲」(1种由少女担任,赤脚,双手交叉牵围成圈,配合简单的二进一退舞步,边唱边跳的歌曲,意在敬神与缅怀祖先,是西拉雅族「夜祭」祭典中不可或缺的1项仪式)成为今日顶荖浓太祖祭典的主要核心内容。

今日顶荖浓太祖祭典的仪式当日,从清晨起顶荖浓居民便会上山砍竹,保留竹子尾端的细枝与竹叶,并在其上悬挂1块猪肉,将竹子立于公廨前之后,接着便燃放竹炮、敲打竹鼓,之后将公廨清洁整理过后便会稍作休息。到了晚间约6点半时开始太祖祭典的正典仪式,居民们将要献祭太祖的物品摆放在公廨前方,等到居民们祭祀完太组之后,部落耆老便会开始带领众人吟唱古调,以传统牵曲古调与舞步围绕公廨,参与民众也与部落族人一起手牵手,一同庆祝番太祖圣诞。

顶荖浓太祖祭典有2项与其他地区西拉雅族祭典不同之处。首先是献祭给太祖的物品,这些献祭物品以糯米糕、米酒、槟榔、麻糬、香烟、猪肉、芋头、水果、蕃薯为主,顶荖浓献祭物品的特别之处在于:一是顶荖浓居民会特别取荖浓溪流里的青苔来祭拜太祖,二是居民并不使用粿类食品来祭拜太祖,这两点与其他地区西拉雅族相当不同。在顶荖浓西拉雅人的传统观念中,虽然「太祖」是祖灵化身、具有无边法力,但太祖仍然具有「人性」,太祖也吃一般人吃的东西,因此献祭物品的差异也反映了西拉雅族由于生活环境不同而存在的内部歧异性。其次,大部份西拉雅族乃至于平埔族群都普遍受到汉化的影响,因而会在传统祭典中融入许多汉人的文化元素,但由于顶荖浓居民与邻近布农人的来往交流密切,因此顶荖浓的太祖祭典不仅受到汉化的影响,亦有着布农化的影响。最明显的例子即是在顶荖浓最后1位祭司过世之后,居民们在经过太祖的同意后,便找了1位布农的男巫师来担任顶荖浓祭司的职位,今日这位布农祭司不仅只是主持顶荖浓的太祖祭典,在平日也会替顶荖浓居民作法驱邪治病。
当前的太祖祭典在实作上以「献祭」与「牵曲」(一种由少女担任,赤脚,双手交叉牵围成圈,配合简单的二进一退舞步,边唱边跳的歌曲,意在敬神与缅怀祖先)为主要核心内容。
当前的太祖祭典在实作上以「献祭」与「牵曲」(一种由少女担任,赤脚,双手交叉牵围成圈,配合简单的二进一退舞步,边唱边跳的歌曲,意在敬神与缅怀祖先)为主要核心内容。
顶荖浓太祖祭祀仪式、牵曲依然保存良好,且公廨由当地居民自力新建、造屋,并捐赠室内陈设物品,地方文史团体也努力保存平埔文化、凝聚地方认同,值得肯定。
顶荖浓太祖祭祀仪式、牵曲依然保存良好,且公廨由当地居民自力新建、造屋,并捐赠室内陈设物品,地方文史团体也努力保存平埔文化、凝聚地方认同,值得肯定。
顶荖浓的西亚雅人主要祭祀的神明为「太祖」,也就是祖灵。包含顶荖浓平埔聚落在内,台南、高雄的沿山地区普遍流传「太祖带领子民度过7年饥荒」的故事。
顶荖浓的西亚雅人主要祭祀的神明为「太祖」,也就是祖灵。包含顶荖浓平埔聚落在内,台南、高雄的沿山地区普遍流传「太祖带领子民度过7年饥荒」的故事。

文献资料

  • 1.陈汉光(1962)。〈高雄县荖浓村平埔族信仰调查〉,《台湾文献》13(1):102-105。南投市:台湾省文献委员会。 
  • 2.陈逸君、刘还月(2010)。《滚滚尘石下的族群离合:莫拉克台风前后的楠梓仙溪与荖浓溪部落变迁史-四社平埔卷》。南投市:国史馆台湾文献馆。 
  • 3.陈瑶玲、裴瑶(2014)。〈平埔文化复振:以高雄六龟顶荖浓部落的观察为例〉,《高雄文献》4(1):80-110。高雄市:高雄市立历史博物馆。

条目参照

环景连结

    周边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