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内容区块
:::
回首页

台南孔子庙

台南孔子庙
*
台南孔子庙于「庙」而言,为台湾创建最早的孔子庙,亦为台湾儒学教育的先声,更是近代教育引进台湾之后第1所小学的所在地,「全台首学」实至名归。
资产类别: 古迹-寺庙
所在地址: 台南市中西区永庆里南门路2号
公告日期: 1983年12月28日
创建/起源年代: 明永历19年(公元1665年)
摄影者: 蓝星球资讯
经 纬 度: 120.20458,22.99017
指定/登录机关: 内政部
公告文号: 72台内民字第202452号
资产保存者: 台南市文庙管理委员会

指定/登录理由

依中华民国73年2月22日颁行之文化资产保存法施行细则第38条综合评定之具历史、文化、艺术价值;具建筑史上之意义,有再利用之价值及潜力者。

发展源流

根据《台湾外纪》记载,永历19年(1665年)明郑时期由陈永华以「十年成长,十年教养,十年成聚」复国计划,建议郑经「须择地建立圣庙、设学校,以收人材。庶国有贤士,邦本自固,而世运日昌矣」,而在承天府南的桂仔埔(鬼仔埔)建立「先师圣庙」。初设时仅设大成殿,用来祭祠孔子,之后又设「明伦堂」作为讲学之用,于永历20年(公元1666年)正月由郑经率领官员举行初次祭孔大典启用,是为全台首学。

康熙23年(公元1684年),台湾纳入清帝国版图,分巡台厦兵备道周昌及首任台湾知府蒋毓英,有鉴于郑氏时期草创的庙形制简陋,因此各捐银百两,加以修建,康熙24年(公元1685年),2人主持改建孔庙为台湾府学,并改称「先师庙」,俗称「文庙」,此时孔庙除先师庙外,东西设有两庑、北边有启圣祠,南边有棂星门,之后又增建了泮池与衙斋,并悬清康熙御书「万世师表」圣匾于正殿中,于是庙貌焕然,大别于前。

康熙39年(公元1700年),福建分巡台湾厦门道王之麟整修庙宇,并在大成殿东边新建明伦堂与堂后的龙亭库;自康熙51年(公元1712年)起,分巡台厦兵备道陈璸又大规模修建,内容除了大成殿、启圣祠外,在棂星门左右,改置文昌祠、土地祠;外设礼门、义路、大成坊及墙垣。明伦堂前两廊分到六艺斋;明伦堂后建教官廨舍及斋厨,东边则建朱子祠,于康熙54年竣工。

乾隆14年(公元1749年),巡台御史杨开鼎第2次大修孔庙,此时台湾府学已获得普遍的重视,全台各地人士踊跃急公合力捐修,乾隆16年(公元1751年)3月完工,而此次工程中大成殿与两侧厅舍(两庑)的规模较先前加倍宽大。乾隆42年(公元1777年)台湾知府蒋元枢「将大成殿东西两庑及五王殿(即崇圣祠)虔加修整」,主要是在东大成坊外增建了泮宫坊,大成殿西边增设了府学署,为台南孔庙规模最大的时期;光绪13年(公元1887年),台湾议准建省,台湾府更名台南府,2年后台湾府学也改称台南府学。

日本领台后,明治29年(公元1896年)「台湾总督府台南国语传习所」于9月1日在台南孔庙开始正式授课,为现今台南市最早传授现代新式教育的学校。孔庙也由原先明清时期汉文教育中的最高学府转变为日本新式教育体系中最基层、给孩童学习的一环。明治31年(公元1898年)发布「公学校令」和「公学校规则」,原传习所在台南孔庙改制设立「台南公学校」,明治37年(公元1904年)更名为「台南第一公学校」。之后到了大正5年(公元1916年)孔庙计划整修,学校才于来年迁于树林街南大附小现址。翌年(公元1917年),日人采解体修护方式就大成殿、明伦堂、东西康、崇圣祠、东西大成坊、礼门、义路、文昌阁、泮池以及泮宫坊加以重建。至于文昌祠、朱文公祠、明伦堂两侧厢房、万仞宫墙及棂星门则不再复建。

二次大战期间,孔庙因受到美军轰炸影响而多处受损,国民政府迁台后台南市政府集资分批整修,于民国42(公元1953年)完工,之后在民国66、68年(公元1977、1979年)又分别重建大成殿与文昌阁,并于民国74年(公元1985年)时,展开大规模整修,并于民国78年(公元1989年)时完成验收。公元1997年左右,原行政院文化建设委员会(今文化部)委托成大建筑系规画以孔庙为中心的文化园区,当时规画范围除孔庙以外还有周围即将迁走的附近市府机关建筑等古迹、历史建筑。而目前的孔庙文化园区是孔庙沿南门路以南两侧,包括武德殿与邻近的忠义国小相连的整体环境。

台南孔子庙于「庙」而言,为台湾创建最早的孔子庙;于「学」则是开启了台湾儒学教育的先声。也是近代教育引进台湾之后第1所小学的所在地,建筑物格局保存完整,收藏诸多古老纪录及文物,「全台首学」实至名归。

主要特色

清乾隆年间,奠定「左学右庙」、「前殿后阁」的形式配置(相关布局可见蒋元枢的《重修台郡各建筑图说》)。孔子庙为台南市保存最为完整之传统建筑群,其体制格局时可作为体验清领时期传统建筑空间之最佳选择。现况为前中后三进,左右侧有两延伸厢房的三合院式建筑,正门为东大成坊,红墙上嵌着1块以满汉文并书的石碑「下马碑」,此乃由康熙8年(公元1669年),康熙皇帝初次主持祭孔大典时所设立的规范,当年康熙皇帝在孔庙外下轿后,步行至大成殿孔子牌位前行二跪六叩之大礼,从此以后孔庙门外便以满汉文同书勒令「文武官员军民人等至此下马」(满文读法「bithecoohaihafasacoohairgen I urseubadejifimorin ci ebu」),以宣示即将进入庄严的圣域,无论何人至此皆须下马步行以表诚敬。台南孔子庙是台湾唯一立有泮宫坊的文庙,泮宫石坊原是清朝时孔庙最外面的出入口,日治时期为了开辟南门路将之东移,现今坊与庙之间被南门路划开而相望。

其构造第一进为大成门,又称仪门(意指「有仪可象」)或戟门,位于大成殿前,有如寺庙的三川殿,面宽三开间、开3门。大成门只有在祭孔时才会打开中门,平时进出只能走左右侧门,以示对孔圣的尊敬,门的两侧分立名宦祠及乡贤祠。第二进是独立式殿堂带露台的大成殿,也是整座建筑的主体,殿内主祀大成至圣先师孔子牌位,采用庄严肃穆的歇山重檐式屋顶。第三进为崇圣祠,左右与两厢连接。两厢由东西庑和礼器库、乐器库组构而成。文庙左侧与名宦祠相连的是入德之门,后便是带单开间抱厦的明伦堂,堂的左后方,屹立的奎阁,1层平面为方形,2、3层则转换为八角形,造型颇为特殊。

大成殿内梁上悬有历任皇帝与国家元首所赠之匾额,自清康熙帝以来8位清朝皇帝、6位中华民国总统共14面,为台湾地区收藏有元首御匾最为完整的古迹。

台南孔庙祭孔大典依照古礼举行。每年春分时举行春祭「释奠」;秋祭则于阳历9月28日孔子诞辰举办。清晨5点开始,就有着紫服的「礼生」以及身穿黑色素衣的「乐生」共130位聚集行礼,这些多由台南「以成书院」的成人们担任;而传统由童子担任的「佾生」则由左近的忠义国小学生选出36人,以6行6列排为方阵身穿古礼服听奏乐为舞。此即依左传所记「天子舞行八佾;诸侯舞行六佾」,因孔子在史记中被尊崇为世家诸侯,也受后世皇帝追封为王,因此行传统「六佾舞」。

祭典所使用的礼器,有许多是乾隆41年由台湾知府蒋元枢所捐造,其中盛酒的陶壶「太尊」特别珍贵,传说乃以山东曲阜孔庙后的孔子墓上的墓土所烧制而成。今山东孔庙所藏的太尊,与此为同时烧制的器皿。台南孔庙祭典所用的这个应为乾隆时期取得,是全世界唯二仅有的珍贵物品。
有两个小门作为平常通行之用,朝东的称为「礼门」,朝西的称为「义路」;其以礼义为名,表示请求孔子之道,必须遵循礼义。图为礼门。
有两个小门作为平常通行之用,朝东的称为「礼门」,朝西的称为「义路」;其以礼义为名,表示请求孔子之道,必须遵循礼义。图为礼门。
独立式殿堂带露台的大成殿,是整座建筑的主体,殿内主祀大成至圣先师孔子牌位,采用庄严肃穆的歇山重檐式屋顶。
独立式殿堂带露台的大成殿,是整座建筑的主体,殿内主祀大成至圣先师孔子牌位,采用庄严肃穆的歇山重檐式屋顶。
孔子庙正门为东大成坊,红墙上嵌着1块以满汉文并书的石碑「下马碑上方满汉文同书勒令「文武官员军民人等至此下马」,以宣示即将进入庄严的圣域。
孔子庙正门为东大成坊,红墙上嵌着1块以满汉文并书的石碑「下马碑上方满汉文同书勒令「文武官员军民人等至此下马」,以宣示即将进入庄严的圣域。

文献资料

  • 1.王浩一(2008)。《在庙口说书》。台北:心灵工坊文化。
  • 2.何祖诚(2013)。《台南孔庙释奠仪节之研究》。佛光大学历史学系硕士论文。
  • 3.李昀蓁(2013)。《历史区域再生研究-台南孔庙文化园区生活聚点建构与连结》。国立成功大学建筑学系硕士论文。
  • 4.傅朝卿、廖丽君(2000)。《全台首学台南市孔子庙》。台南:台湾建筑与文化资产出版社。
  • 5.黄翠梅、李建纬(2011)。《俎豆千古‧礼陶乐淑:台南孔庙释奠礼与礼乐文物》。台南:国立台南艺术大学艺术史学系。

条目参照

环景连结

    周边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