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内容区块
:::
回首页

美浓广善堂

美浓广善堂
*
美浓广善堂基于其在六堆地区儒教信仰的重要地位,加上正堂本体及围墙仍维持日治时期大体旧貌,具有重要建筑价值。
资产类别: 历史建筑-寺庙
所在地址: 高雄市美浓区福美路281号
公告日期: 2005年05月24日
创建/起源年代: 日大正6年(公元1917年),昭和8年(公元1933年)竣工
摄影者: 赵守彦
经 纬 度: 120.52962,22.90816
指定/登录机关: 高雄市 政府
公告文号: 府文资字第0940107826B号
资产保存者: 美浓广善堂

指定/登录理由

1.广善堂是日治时期美浓地区儒教信仰宣讲劝善的重要场所,六堆地区的儒教信仰绝大多数亦是由此为基点,向外扩展所设。其在六堆地区儒教信仰历史发展上,具有重要历史地位。

2.广善堂创建日治大正年间,是北部客家之儒教信仰随移民至杉林区后再到美浓所设之重要信仰中心。

3.广善堂背倚山,前有圳道环抱,择址上有风水上的考量,目前整体环境大体仍维持。具有传统择址之智慧。

4.建筑本体中,正堂主体结构仍为昭和年间所建,前堂及门楼于民国66年(1977年)改善,正堂主体建筑及四周围牆仍维持日治时期的形制,工法及材料仍存,具有一定之建筑价值。

5.宣讲堂为民国37年(1948年)所建屋顶可见传统瓦顶技术与西式桁架结合之地方性作法,具地方性特色。

6.基于其在六堆地区儒教信仰的重要地位,加上正堂本体及围牆仍维持日治时期大体旧貌,具有重要建筑价值,故建议登录为历史建筑。

发展源流

美浓地区的开发历史可追朔至清乾隆元年(公元1736年),林丰山、林桂山(生卒年不详)两兄弟,率领40余人,从武洛庄(今屏东县里港乡武洛)入垦灵山、双峰山、月光山麓,并建立「开基伯公」(现在灵山下),这是客家人垦殖美浓的开端。数年后于现在美浓溪北岸与羌仔寮溪、竹仔门溪汇合处建立聚落,称为「弥浓庄」,日治时期大正9年(公元1920年)将「弥浓」改为「美浓」。

美浓广善堂位于弥浓里,其祭祀圈涵盖人口最稠密的大弥浓庄地区,包括弥浓、泰安、东门、中圳、合和、福安六里,旁及禄兴、广德、兴隆里部分地区。依据该堂编撰的堂志,堂内供职人员包括理事长、常务监事、理监事、经理、顾问总共59人,前述弥浓庄各里占了55人,旁及3里仅有4人,镇内其他里都没有该堂的供职人员,祭祀圈的界定非常明显。

美浓广善堂为美浓地区四大鸾堂之一,与广兴善化堂、石桥仔善诱堂、南隆辅天五谷宫同属于降笔会的鸾堂系统。日治时期,高雄县客家聚落鸾堂信仰可以画分为两大支系,日治前期以杉林乡月眉村乐善堂为起点,相继分香成立旗山镇圆潭宣化堂、美浓镇广善堂,传到广善堂后在短短的10年内,后续成立了龙肚庄的广化堂、广兴庄的善化堂、九芎林庄的宣化堂、石桥庄的善诱堂,甚至远传至六龟乡新威庄的劝善堂。另1支系则是日治中期以南隆地区的五谷庙为中心,相继到美浓镇龙山里狮形顶的朝天宫,这一支系源于日治时期大量引进北部桃竹苗客家人入垦南隆农场,在物资贫乏、生活困顿面临极大身心理挑战下,垦民移植原住地的信仰作为守护神。

美浓广善堂即是在大正4年(公元1915年)春,由美浓古阿珍纠集志同道合者12人,从成立于大正3年(公元1913年)杉林区月眉里的乐善堂(高雄县客家地区最早成立的鸾堂,带动美浓、旗山地区的鸾堂信仰),迎请三恩主(关圣帝君、孚佑帝君、司命真君)香火奉祀于俗名牛皮寮下的古细番住宅,开启美浓地区的鸾堂信仰。

大正6年(公元1917年)4月,信众们集资向地主曾李杨来购得建庙基地,庙址位在弥浓山下,背倚网形山,面对美浓溪,被视为堪舆学上的风水佳地。信徒积极开荒整地,初建草堂安奉神位,主祀三恩主。来年冬天,正殿落成,秉持「己欲善而民善」之理想,将堂号名为「广善堂」。此后,陆续于大正11年(公元1922年)增建两侧横屋、大正12年(公元1923年)建讲堂,组织与堂规也日渐完备。昭和8年(公元1933年)11月完成后殿玉清宫,奉祀玉皇大帝。至此,广善堂整体的规模大抵完成。

战后,广善堂积极投入美浓区的地方建设,更发起祈雨、祈安等祭祀活动,民国55至74年(公元1966-1985年)间筹建大福醮,俨然成为美浓区民的信仰中心。民国85年(公元1996年)后殿凌霄宝殿落成,巍峨的三层楼建物,安奉玉皇大帝、佛陀与菩萨,既有的玉清宫则改为文昌殿。在陆续的扩建与翻新过程,广善堂融入不同阶段的建筑特色与民间信仰,清楚纪录儒、释、道等三教合一的历史过程。客家话的「讲」与「广」同音,所以居民也将「广善堂」称为「讲善堂」。

主要特色

广善堂基地座北朝南,创建于日治大正6年(公元1917年),来年正殿竣工,此后,陆续增建两侧横屋和宣讲堂。昭和8年(公元1933年)11月完成后殿玉清宫后,规模大抵完成,为传统庙宇建筑群。轴心建筑空间是由埕、门楼、前殿、文昌殿、凌霄宝殿,以及周围相关建筑包括宣讲堂、清修轩、福善大楼、获福餐厅、厨房、文物馆等所构成。中轴线建筑由前而后,为广善堂前殿(1层楼建筑)、文昌殿(又称玉清宫,2层楼)及凌霄宝殿(3层楼建筑),楼层数渐次升高成为视觉焦点,且正殿与后殿之间以西式柱式回廊加以串连,结合成1座双堂两横屋的传统式样却又略带洋味的宗教建筑。

构造材料主要为木料、红砖、混凝土。构造方式依据年代不同亦有所差异,广善堂前殿采红砖承重墙身构造、木构造屋架。宣讲堂以红砖承重墙身构造、洋式山形双坡屋架构筑。文昌殿(玉清宫)及凌霄宝殿墙身及屋顶均使用钢筋混凝土营造。建筑本体是以钢筋水泥为建材,结构简洁朴素,因而虽已80余年,也有其阶段性的修建,基本上仍保有其完整性。不同于闽式庙宇以牌楼或山川殿赋予庙宇的入口意象,广善堂是以山门、围墙构成圣、俗的空间场域。

广善堂前殿屋顶使用传统瓦顶的形式,屋顶内部则是以大木构架做为支撑。建筑本体中,正堂主体结构仍为昭和年间所建,正堂主体建筑及四周围墙仍维持日治时期的形制,工法及材料仍存。前殿主祀关吕张三恩主,左正间为招待客人使用之客厅,右正间为参拜民众问事、收惊场所,以及鸾生或女尼日常修行念经空间。「文昌殿」奉祀文昌帝君,左右横屋分为2层,供办公、藏书使用。宣讲堂为民国37年(公元1948年)所建,屋顶可见传统瓦顶技术与西式桁架结合之地方性作法,正面之门面是其主要特色,门面上以细致的彩绘、对联作为装饰,为进行鸾书宣讲空间。「凌霄宝殿」上层为玉清宫凌霄宝殿主祀玉皇大帝;中层为大雄宝殿供奉三宝佛;下层楼为活动中心;殿后有1座开基福神坛。

广善堂的重要祭仪中,除了承办每年一度的牛埔坪公墓义冢祭典活动之外,每年天公生(农历正月初九)还承办恭送圣迹的仪典,这个仪式可追溯至乾隆年间第2任右堆总理林长炽所发起组织的字纸会。此项祭仪早期是由地方仕绅组成的圣迹会办理,但由于圣迹会成员凋零,近年由广善堂接办这项深具传统民俗文化精神的活动。客委会将每年农历正月初9举办,已有百年历史的美浓「迎圣迹‧字纸祭」列为「客庄十二大节庆」之一,活动由惜字组织「美浓圣迹会」主办,圣迹会目前附属于广善堂组织之下。每逢活动当天上午,与会者衣着客家传统蓝衫,准备牲醴果品,在广善堂前美浓溪畔举行祭典。来自美浓各地的老人家,聚集在广善堂,时刻一到,在主祭者的带领之下,随着吹奏的八音鼓乐,向众神明报告字纸祭即将开始。敬拜过开基伯公后,将下庄仔敬字亭(即弥浓庄敬字亭,建于清乾隆34年(公元1769年),为3级古迹)及广善堂1年来收集到的金香灰及字纸灰,倒入河中,请海龙王将人间敬惜字纸的诚意转报天公,祈求来年庇护河川水量充沛、田园农作物丰收,也保佑地方人民幸福平安。至于为何选择农历正月初9举办,另有说法是在客家人传统习俗中,正月初9这天不能洗衣服,不可晒衣服,所以那天的河水最干净,才会选中此日送字纸灰。
广善堂内建有宣讲堂,设置宣讲师讲法劝善,因此广善堂一直作为宣讲劝善之用,过去是教化人心、居民听课的场所。
广善堂内建有宣讲堂,设置宣讲师讲法劝善,因此广善堂一直作为宣讲劝善之用,过去是教化人心、居民听课的场所。
民国85年(公元1996年)后殿凌霄宝殿落成,巍峨的3层楼建物,安奉玉皇大帝、佛陀与菩萨,既有的玉清宫则改为文昌殿。
民国85年(公元1996年)后殿凌霄宝殿落成,巍峨的3层楼建物,安奉玉皇大帝、佛陀与菩萨,既有的玉清宫则改为文昌殿。
美浓广善堂为大木构造,屋顶使用传统瓦顶的形式,屋顶内部则是以大木构架做为支撑。
美浓广善堂为大木构造,屋顶使用传统瓦顶的形式,屋顶内部则是以大木构架做为支撑。

文献资料

  • 1.《美浓广善堂概要》。美浓:广善堂管理委员会。
  • 2.萧盛和(2004)。《一个客家聚落区的形成及其发展:以高雄县美浓镇为例》。
  • 3.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历史学系硕士论文(硕士张二文(2008)。〈高雄县客家鸾堂的起源:月眉乐善堂与其鸾书之研究〉。《台湾学研究》5: 32-53。

条目参照

环景连结

    周边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