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回首頁

寒溪神社遺跡

寒溪神社遺跡
*
寒溪神社遺跡本體,目前僅餘基座,兩側分別遺留兩只石燈籠的基座。
資產類別: 古蹟-縣(市)定古蹟-其他設施
所在地址: 宜蘭縣大同鄉寒溪巷16號寒溪國小後方山坡上
公告日期: 公元2012年07月30日
創建/起源年代: 日昭和7年(西元1932年)
經 緯 度: 121.68751,24.60900
指定/登錄機關: 宜蘭縣
公告文號: 府文資字第1020005416A號
資產保存者: 縣(市)定古蹟-其他設施

指定/登錄理由

1.神社遺跡為日本時代(日治時期),日本政府教化原住民之重要佐證,尤其留存的兩座石碑,見證日本政府統治原住民部落的歷史,彌足珍貴,使本區域成為最具日本皇民化意涵的歷史空間,具歷史、文化、藝術價值。
2.日本時代宜蘭地區所遺留之神社建築,目前僅以寒溪神社之空間格局保存最為完整。雖然本殿建物已不存在,但其基座及附屬設施保存尚佳,具稀少性不易再現。
3.神社建於山坡地,地景配合地形施作,壘石營造階梯及駁坎工法極佳,環境清幽,結合寒溪吊橋等景點可發展為重要文化地景,具再利用價值及潛力。

主題導覽

日本時代的統治前期,第7任總督明石元二郎(西元1864-1919年)是最後一任武官總督,在他之後臺灣總督府已幾乎全面控制原住民地區。為了避免再度發生嚴重的原住民抗亂事件,總督府採用剛柔並濟的統治風格,除了派遣大量警察進駐,在教育及宗教等社會教化上,也花了一番功夫,寒溪神社即是在這種懷柔社會教化政策下的產物。

二戰後,寒溪神社漸漸荒廢,本體皆已傾圮,僅遺留些許遺跡,例如石燈籠以及各平臺基座,民國90年代當地居民秉持遺跡基礎,自行整理環境及修建步道,成為目前所見外貌。

發展源流

寒溪部落位於宜蘭縣大同鄉,族人原本來自泰雅族南澳群,在日明治45年(西元1912年)由南澳的山區搬遷到寒溪部落,居民主要包含寒溪社、四方林社、小南社、大元社、古魯社等五社,以目前的地理位置區分,大約是寒溪、新光、華興、自強等四個社區。

寒溪是番社坑溪的支流,由於溪水非常寒冷,所以當時被稱為「寒死人溪」,根據日大正5年(西元1916年)的五萬分之一番地地形,此地已經標注為「寒死人溪」,而後才改名為「寒溪」,此地也稱為「寒溪社」。寒溪社的位置很重要,所以日本時代將寒溪社視為地方權力核心,並建設了諸多原住民的教化場所,例如寒溪番童教育所(今寒溪國小)以及寒溪神社(祠)。

寒溪祠建造於第16任總督中川健藏(西元1875-1944年)時代,由居住在寒溪部落的五社原住民協力興建,地點在寒溪駐在所之後方山上,其參道約對準現今寒溪國小的操場,可見其居高臨下的精神統治高度。日昭和8年(西元1933年)8月11日上午舉行鎮座式。寒溪神社興建目的是為了要將日本的神道信仰,內化為原住民之中心,取代原本的原住民傳統信仰,讓神社變成原住民的信仰。

為了進一步在精神方面教化原住民,統治當局在宗教層面介入原住民之信仰脈絡,為了強化新的信仰,總督府在山地部落裡面廣設神社,但是部落多以社為名,這些神社為了要避開社名的衝突,通常命名為「祠」,寒溪祠即是如此。而祠內的神職人員幾乎都由當地的駐在警察兼任,具備精神宣慰的作用。

主要特色

臺灣總督府在統治臺灣後,其統治方針一開始是以尊重臺灣文化的方式,容許臺灣語、臺灣文化與日本文化並存,宗教政策也是如此,然除了臺灣的傳統信仰外,日本傳統的神道教亦漸漸在臺灣傳布。神道教在日明治年間轉型為國家神道,成為國家統治人民的重要手段後,在殖民地推行神道教與神社也是必要的行動。在後期武官總督第17任小林躋造(西元1877~1962年)所推動的皇民化運動下,宗教影響越來越劇烈。

日本神社有諸多社格,寒溪社屬於地位較低的「社祠」,是諸社(民社)的一種。爾後為了避開原有部落社名,所以日大正13年(西元1924年)公布〈總內第1132號文〉(關於神社及社之辦理條款),其中第11條便指出「當有不易分辨的情形時,改用『祠』代替神社的『社』」,所以山區部落裡的神社大部分稱為「某某祠」。

二戰後,寒溪神社漸漸荒廢,本體皆已傾圮,僅遺留些許遺跡,例如石燈籠以及各平臺基座,民國90年代當地居民秉持遺跡基礎,自行整理環境及修建步道,成為目前所見外貌。目前寒溪神社遺址格局大致完整,依山坡地形修築成上、中、下三層平臺,中軸線的神社參道也算完整。此外,在最下方的平臺下方,還有一個殘留的洗手臺,是信眾參拜前先洗手淨身之地方。其餘平臺則散有幾只石燈籠及石碑,最上面的平臺則為神社本體,現在只剩基座。

進入寒溪神社遺跡前,會有石製的洗手臺(手水舍),供參拜之民眾洗手淨身。
進入寒溪神社遺跡前,會有石製的洗手臺(手水舍),供參拜之民眾洗手淨身。
寒溪國小的前身為日本時代的寒溪番童教育所,寒溪神社即位於其上方之山坡上。
寒溪國小的前身為日本時代的寒溪番童教育所,寒溪神社即位於其上方之山坡上。
神社側邊前方有「誓文碑」,立碑時間為日昭和12年(西元1937年),碑文誓言強調日治殖民政權下,部落裡面的「社會改善」宣示意味。
神社側邊前方有「誓文碑」,立碑時間為日昭和12年(西元1937年),碑文誓言強調日治殖民政權下,部落裡面的「社會改善」宣示意味。
目前仍保留些許寒溪神社的遺物,但是神社本殿已經消失,毀壞的年代不詳。
目前仍保留些許寒溪神社的遺物,但是神社本殿已經消失,毀壞的年代不詳。
石碑上勒刻「昭和八年十一月」,為寒溪神社的興建時間,其主要供奉日本天照大神和白北川宮能久親王。
石碑上勒刻「昭和八年十一月」,為寒溪神社的興建時間,其主要供奉日本天照大神和白北川宮能久親王。
神社拜殿遺址旁有「銃獵之廢」碑,象徵原住民放棄火器使用,歸順日本的統治。
神社拜殿遺址旁有「銃獵之廢」碑,象徵原住民放棄火器使用,歸順日本的統治。
進入神社本殿的途中會看到遺留的石燈籠基座,為四方形造型,上方的燈籠已遺失。
進入神社本殿的途中會看到遺留的石燈籠基座,為四方形造型,上方的燈籠已遺失。
神社前的石製階梯原本應有鳥居,現已不存在。
神社前的石製階梯原本應有鳥居,現已不存在。
本殿周邊的石燈籠造型是來自平安神宮,在臺灣常見的方柱式立燈籠,上面之刻字已經被抹除。
本殿周邊的石燈籠造型是來自平安神宮,在臺灣常見的方柱式立燈籠,上面之刻字已經被抹除。

文獻資料

  • 1.黃昭堂(1994)。臺灣總督府。臺北市:前衛出版社。
  • 2.東年、簡琬芬、秦英哲(2007)。神社的建築與思想。桃園市:桃園縣文化局。
  • 3.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2013)。宜蘭大同.寒溪神社。檢自:http://www.tonyhuang39.com/tony0985/tony0985.html
  • 4.卡夫卡(2013)。宜蘭.神社寒溪神社。寒溪祠。檢自:https://kafkalin.com/2013-09-11-232/

條目參照

環景連結

    周邊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