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回首頁

淡水清水巖清水祖師遶境

淡水清水巖清水祖師遶境
*
淡水清水巖清水祖師遶境包括每年農曆5月初五晚上的暗訪與5月6日的日巡,俗稱「淡水大拜拜」。
資產類別: 民俗-民俗-儀式、祭典、節慶
所在地址: 新北市淡水區
公告日期: 公元2013年01月30日
創建/起源年代: 日治時期
攝影者: 楊晴帆
經 緯 度: 121.44151,25.17762
指定/登錄機關: 新北市政府
公告文號: 北府文資字第1021114035
資產保存者: 民俗-儀式、祭典、節慶

指定/登錄理由

1.淡水清水巖清水祖師遶境,起源於日治時期民眾迎迓清水祖師以驅逐瘟疫,近百年來的遶境傳承,每年結合當地各大宮廟、獅陣及軒社等陣頭,家戶置香案祭拜,頗能發揮傳統特色及影響力,有著昔日風情,具傳統性。

2.淡水地區居民能共同以安溪人的守護神清水祖師為代表來號召遶境,且神威遠播,顯見遶境活動具有超越族群以及呈現淡水在地的特色,具地方性。

3.淡水清水巖清水祖師蓬萊老祖信仰由來已久,尤因落鼻示警、顯靈退卻法軍,以及在端午驅逐瘟疫等神蹟,且獲清光緒帝敕頒「功資拯濟」匾額,對地方開發史事極具考據價值,具歷史性。

4.傳承古昔遶境風俗,地區動員力強,民眾參與意願甚高,舉區歡騰,近百年來,其遶境活動已形成特殊的民間信仰,富文化特色與價值,具文化性。

5.遶境活動兼及暗訪,日夜歡騰,形成當地入夏之重要宗教活動,且於每年端午時節舉行,參與之宮廟、陣頭甚多,民眾信仰虔誠,已發展出與其他地區不同之特色,具典範性。

發展源流

淡水清水巖祖師廟興建於昭和7年(公元1932年),是淡水街區四大廟宇(龍山寺、福佑宮、鄞山寺、清水巖)之一。雖然清水巖是其中建廟時間最短者,但每年端午隔天的清水祖師遶境卻是淡水地區最盛大的廟會。據傳淡水地區在日治時期發生瘟疫,街民奉請清水祖師遶境驅除病害,而後沿襲為端午節當晚與隔天的遶境活動,並一直延續到今日。

淡水位居淡水河下游右岸,自17世紀起即是北臺灣重要的港口,並開始有漢人移民進入拓墾。到了清乾隆年間,淡水聚落發展而形成街市,各籍移民亦陸續在市街內興建廟宇,淡水的清水祖師信仰早期即是由來自福建安溪移民所奉祀。

相傳今天淡水清水巖祖師廟主祀的蓬萊老祖神像,是在清代由安溪清水巖1位僧人攜帶來臺,後來留在安溪籍的翁姓家中供奉。在清代後期,地方居民曾為了驅除瘟疫而迎請清水祖師遶境,民間並傳說清水祖師曾在遶境途中「落鼻示警」,使民眾前來觀看脫落鼻子的神像而避開災禍。而在光緒10年(公元1884年)清法戰爭波及淡水之後,地方上又流傳清水祖師顯靈助攻之神蹟,並受到皇帝頒發匾額表彰。這些靈驗的事蹟使清水祖師逐漸受到淡水街與附近地區不同祖籍人群的信奉,使淡水的清水祖師信仰在19世紀末期愈加興盛。

日治初期,清水祖師遶境逐漸形成每年舉辦的例行活動。早期的清水祖師遶境只在有瘟疫發生時舉辦,日期並未固定,也以民間認為陰煞出沒的夜間為主;如明治31年(公元1898年)時,淡水曾在7月連續3個晚上迎請清水祖師遶境以求驅瘟禳災。到了明治43年(公元1910年)之後,清水祖師的遶境才成為每年固定在5月6日舉辨的活動。除了因疾病容易在炎熱夏季發生流行以外,也據說是因為民眾提議可利用端午節的應景食品作為祭典供品以節省開支,而選擇在端午隔天舉行。當時淡水還沒有正式的廟宇供奉清水祖師,但遶境儀式年年更加盛大,反映出清水祖師於此時已超越安溪祖籍神之功能,成為淡水街區保佑人民生命安全的信仰中心。

淡水清水祖師遶境在20世紀初舉辦時,就有地方保正與企業紳商的參與支持,到了大正12年(公元1923年),更出現由各商會贊助製作獎旗與金牌的陣頭比賽,使廟會表演因各團體的競爭而更加多元精彩,主辦單位並邀請地方官員與警察擔任比賽評審,以拉近與官方的關係。透過主辦單位的宣傳以及《臺灣日日新報》長期對於廟會的相關報導,遶境儀式年年更加盛大,一直到日治末期皇民化運動期間也未被官方禁止。

隨著遶境儀式的興盛,清水祖師信徒在日治中期以後也日益增加,為方便民眾前往參拜,地方紳商集資興建祖師廟,於昭和14年(公元1939年)竣工,成為淡水街區新的地方公廟。戰後,日治時期的陣頭比賽沒有延續下來,但當時的遶境範圍與路線一直承襲到今日。到了當代,甚至淡水地區以外的北部廟宇也都會派陣頭參加遶境,每年農曆5月5日、6日清水祖師遶境期間仍是淡水最熱鬧的日子,一方面是地方居民祈求平安、延續清水祖師信仰的宗教活動,另一方面也成為展現地方特色、外來遊客共同參與的盛會。

主要特色

淡水清水巖清水祖師遶境包括每年農曆5月初五晚上的暗訪與5月6日的日巡,俗稱「淡水大拜拜」。這2天淡水地區家家戶戶會在家中準備香案迎接神明,並邀請親朋好友回家鄉吃飯,一起熱鬧、看表演,祈求地方平安,是淡水規模最大的廟會。

一般清水祖師廟宇是在清水祖師的誕辰正月初六舉辦祭典,然而淡水清水巖最盛大的祭典則是5月5日、6日舉辦的遶境儀式。淡水居民為了祈求神祇驅除瘟疫、保佑地方安寧而迎請清水祖師在這兩天遶境,也突顯了淡水清水祖師信仰的核心在於神祇對於整個淡水地區的護佑。清水祖師在19世紀末期成為淡水的地區性信仰並產生例行的遶境儀式,反映了當時因聚落已發展為人口密集的城鎮而更容易發生疾病流行,以及地方居民共同遭受天然災害與外來戰事波及的地方歷史背景。遶境慶典在日治時期愈加盛大,則與當時商業模式的改變相輔相成。不同於淡水福佑宮、龍山寺的發展與清代郊商等商業組織關係密切,在郊商隨著港口沒落之後,清水祖師信仰並沒有受到影響,遶境活動的舉辦反而成為商人尋求新的社會網絡與掌控公共事務的平臺,淡水街紳商也藉由舉辦陣頭比賽來製造人潮與消費,促進地方商業活絡,使遶境慶典受到地方商人的贊助而愈加熱鬧。

淡水清水祖師遶境祭典的完整過程包括5月5日晚上的暗訪,5月6日的日巡,以及7日的犒軍儀式。暗訪是驅逐瘟疫的主要活動,除了清水祖師出巡遶境,更重要的是由清水祖師帶領5營部將前往遶境範圍4個方向的邊界進行儀式,以掃除境內邪魔陰煞。日巡則是白天的巡境,淡水幾乎所有廟宇都會派出陣頭參與清水祖師神明遶境的隊伍,日治時期也在這天舉行陣頭比賽。最後1天的犒軍則是以儀式慰勞押送陰煞、保護地方安寧的無形軍隊兵馬。

清水祖師遶境範圍內涵蓋許多清代以來即已存在的地方角頭廟(角頭指庄、街、市之內的次級聚落單位,角頭廟即是角頭居民共同興建祭祀的公廟),包含市街區較多的王爺廟與周圍農業區的土地公廟。這些廟宇在清水祖師遶境的兩天都會派陣頭參與,呈現清水祖師同時也是地方基層神明(如福德正神、王爺)統帥,以及清水祖師信仰將市街區與農業區整合為同一淡水地區的關鍵角色。相較之下,淡水另一個公廟福佑宮的媽祖遶境範圍與清水祖師遶境相近,但並不是境內所有角頭廟都會參與,更突顯出清水祖師作為守護淡水全境的神祇的代表性,以及清水祖師遶境活動凝聚地方的重要意義。

漢人民間信仰中除了一般在白天舉行的神明遶境以外,也有在夜間進行的暗訪儀式,是因為民間認為陰厲在夜間出沒,所以在入夜後才由神明帶領五營部將巡行轄境內各區,掃除各種陰厲瘟疫。暗訪通常是在王爺或城隍等具有司法、審判性質的神明祭典的前1、2天晚上舉行,而清水祖師並非司法神,卻在遶境前1夜有暗訪儀式,也是淡水清水祖師信仰特殊之處,展現出傳統漢人祖籍鄉土神融合王爺與城隍性格,為地方驅瘟除疫之特殊信仰模式,以及漢人民間宗教可融合不同儀式要素、產生地方特殊信仰型態的特性。

清水祖師並非司法神,卻在遶境前1夜舉辦一般僅在司法神祭典前進行的暗訪儀式,展現出淡水地區融合傳統漢人祖籍鄉土神及王爺與城隍信仰性質。
清水祖師並非司法神,卻在遶境前1夜舉辦一般僅在司法神祭典前進行的暗訪儀式,展現出淡水地區融合傳統漢人祖籍鄉土神及王爺與城隍信仰性質。
清水祖師信仰隨著安溪移民傳入臺灣,民間傳說清水祖師曾在遶境途中「落鼻示警」,使民眾前來觀看脫落鼻子的神像而避開災禍。
清水祖師信仰隨著安溪移民傳入臺灣,民間傳說清水祖師曾在遶境途中「落鼻示警」,使民眾前來觀看脫落鼻子的神像而避開災禍。
淡水清水巖是淡水地區居民的信仰中心,每年清水祖師遶境包括農曆5月初五晚上的暗訪與5月6日的日巡,俗稱「淡水大拜拜」。
淡水清水巖是淡水地區居民的信仰中心,每年清水祖師遶境包括農曆5月初五晚上的暗訪與5月6日的日巡,俗稱「淡水大拜拜」。

文獻資料

  • 1.王怡茹(2008)。〈淡水清水巖祖師廟繞境儀式建構下的信仰空間〉。北市教大社教學報7:201-216。
  • 2.王怡茹(2013)。〈戰爭、傳說與地方社會之信仰重構:以淡水清水祖師信仰為論述中心〉。民俗曲藝180:165-215。
  • 3.張靖委(2013)。〈淡水境:淡水清水巖所建構的信仰場域〉。臺北文獻 186:157-215。
  • 4.彭美琴(2006)。〈淡水人的年度盛事--清水祖師繞境活動〉。花蓮教育大學民間文學研究集刊1:245-260。
  • 5.辜神徹(2009)。《臺灣清水祖師信仰:落鼻祖師的歷史與文化》。臺北縣蘆洲市:博揚文化。

條目參照

環景連結

    周邊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