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三峽長福巖清水祖師聖誕祭典活動傳承了數百年來移民社會敬天、尊神的深邃文化傳統,且由七股信眾輪辦,未曾脫序,為當今大三鶯地區重要廟埕文化標的,具有傳統性。
2.祭典活動發展成突出的神豬競賽與祖師公聖誕相結合之信仰特色,絕異於其他地域,不僅豐富了儀式與意旨,更是當今北臺灣地區廣為人知的祭典,具有地方性。
3.祭典活動係以輪祀營造族群和諧,凝聚鄉情氛圍,並反映出安溪籍移民早期拓墾文化遺留之人群信仰特質,具有歷史性。
4.祭典活動由七股姓氏輪祀,並發展出華麗的神豬裝飾藝術,深具特殊文化價值;且在祭典後,習慣上均將豬公肉分享親朋好友,藉討吉利,其敬天法祖與敦親睦鄰之精神,具有文化性。
5.開豬禮、食平安等,深具緬懷先民普渡濟眾之文化真諦,在同類型祭典中屬最經典,亦最受矚目者,且成其他地方觀摩之對象,具有典範性。
6.三峽長福巖素有「東方雕塑藝術殿堂」之美譽,足增清水祖師公聖誕祭典活動之無形文化資產生命力。
三峽長福巖清水祖師聖誕祭典活動,除慶祝清水祖師之聖誕外,祭典活動亦結合三峽當地的神豬競賽,因而由宗教祭儀轉化為區域性的大型慶典,為其最大特色。
祭典活動有兩個主軸,一個是祖師聖誕以及神豬競賽,另一個酬神戲的演出。祖師聖誕在農曆正月初六舉行,當天會舉行一年一度的神豬比賽,以及各種公戲的活動表演。慶典的活動,歷來是由長福巖的7大股輪流擔任爐主來負責舉辦,但在前1天的正月初五,便會先進行稱為「遊境」的繞境活動。在各地的角頭祭祀組織安排之下,以各里為單位,邀請祖師公到祭祀圈內巡視。遊境時,各戶信徒則在家門口擺上神桌供品,祭拜祖師公,並在神轎經過時前去換香火,以從祖師公那裡分到福分。
初六的賽豬公則是祭典的最高潮。當天各地信徒將自己最肥大的豬公送到廟埕。在現場群眾簇擁下,經過1個早上的競賽,選出該年的豬公,獲勝者可以得到廟方的獎狀。之後便舉行盛大的祖師聖誕餐宴(不過由於祖師公為出家人,餐宴為茹素,沒有豬肉的部分)結束後,獲勝者會將神豬的豬肉在廟埕「出售」,剩下的則拿來宴請親友。
酬神戲是聖誕的另一個大重點。在初五遊境當天,會上演祖師公戲,初六則有豬公戲,表演地點皆在祖師廟的廟埕,但在春節期間,各角頭也會舉行自己的酬神戲活動。三峽祖師爺廟的酬神戲過去是由三鶯信徒弟子自行組成戲班,登臺演出,因此保留相當多的地方元素,如使用泉州北管樂曲為主,由當地歷史悠久的樂社演奏,演出內容以八仙、福祿壽三仙等「扮仙戲」為主。這種地方子弟自行投入經營,當地有句話稱為「看戲看亂彈,吃肉吃三層」。惟隨著經濟條件富裕,在地的樂社逐漸凋零,甚至必須打破禁忌收女性弟子以維繫,大量的演出則轉由聘請外地的職業樂班或電子樂隊來承擔,上述的傳統逐漸沒落。
吃拜拜是慶典很重要的活動,也是三鶯祭祀圈的重要特色,客人這次給人請,下次就要作東請對方,這種不斷的交換關係使得祭祀圈內部的成員形成1個龐大的互動社群。賽豬公之後的神誕宴即為重要的吃拜拜活動,也是祖師廟周遭社群互動的重要場合,而獲獎者賽後也要拿豬公肉宴客,也是吃拜拜的概念。此外,當年擔任爐主的字姓會成員,也要代表廟方到各地給角頭請,這也意味著下次的宗教慶典還要當東道主招待這些角頭,這讓角頭與廟方,建立起一種長期性的關係。
經過1個早上的競賽,選出該年的豬公,獲勝者可以得到廟方的獎狀,之後便舉行盛大的祖師聖誕餐宴。
酬神戲是聖誕的另一個大重點。在初五遊境當天,會上演祖師公戲,初六則有豬公戲,表演地點皆在祖師廟的廟埕。
三峽祖師廟過去是以渡海進香的方式進行祭典,現已改由長福巖7大股在地舉行祭典科儀,以慶祝清水祖師聖誕。圖為聖誕慶典中三獻禮科儀實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