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内容区块
:::
回首页

台东天后宫

东臺湾唯一的清代官建寺庙
台东天后宫
*
地 址: 台东县台东市中华路一段222号
经 纬 度: 121.15498,22.75724
景观收费: 免费
开放日期:
全年度
开放时间:
上午5时30分至下午10时
主办单位: 台东天后宫
单位网址: 连结
E-mail: 2010mazu@gmail.com
咨询专线: (089)310-120

景观价值

臺东天后宫为东臺湾唯一奉祀天上圣母(妈祖)的官庙,在当时面对严峻挑战的垦拓环境,对早期移民聚落,产生稳固凝聚的作用。庙内保有清朝光绪皇帝在平乱后的赐匾、妈祖田石碑等古物,在东臺湾开发历史,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日治时期皇民化运动下,天后宫还保存了汉民族文化,臺东元宵节神明遶境,更由臺东天后宫发起延续迄今,每12年1次的大型祈安清醮,为臺东市重要的祭典活动。

历史沿革

清光绪元年(公元1875年),清朝政府于臺湾后山设卑南厅,光绪10年(公元1884年)提督张兆连(生卒年不详)率镇海后军,在今臺东市中华路设营。光绪14年(公元1888年)臺东地区原住民族因不满因水尾垦抚局委员,徵收各地田亩清丈费过于严苛,大庄客民刘添旺(生卒年不详)结合附近垦民及平埔族人起事,造成「大庄事件」祸延臺东。起事民众烧毁厅署,官兵不及3百人苦守17日,后来援军踵至始解重围。光绪15年(公元1889)年提督张兆连等人为感恩妈祖灵显相助,率先捐出养廉银倡议建庙。次年春动工,并分灵自臺南祀典大天后宫,光绪17年(公元1891年)完成,成为东臺湾清代唯一的官庙。天后宫原设于现和平街东禅寺,日治时期昭和5年(公元1930年)因颱风、地震损毁龟裂,便由地方人士捐出现址并发起募捐,耗时3年于昭和8年(公元1933年)完工,后又多次重修于民国70年(公元1981年)兴建牌楼、康乐臺、钟鼓楼等,成为今日样貌,民国92年(公元2003年)列为臺东县历史文化建筑。

特色导览

台东天后宫平面图标示出台东天后宫各导览项目,导览项目有4项,详细内容请见下方
1「灵昭诚佑」与「灵助平蛮」匾额

「灵昭诚佑」与「灵助平蛮」匾额 天后宫正殿上方分别悬挂清光绪皇帝所颁赠的「灵昭诚佑」,及提督张兆连「灵助平蛮」两块匾额。其中「灵昭诚佑」为大庄事件平乱后,天后宫建庙时,由张兆连奏请赐匾,相传当时匾额送抵臺东时,因臺东无港口,船隻皆由成功小港上岸,因小港也有天后宫,运送人员不察误送至小港天后宫,后来臺东天后宫久候不到匾额,于是再请颁匾额一方。而「灵助平蛮」匾额原为张兆连感谢臺南祀典大天后宫妈祖涌泉助平乱而赠与庙方,民国99年(公元2010年)两庙为强化交流,因此複製一模一样的匾额回赠。

2妈祖田石碑

妈祖田石碑 位于天后宫庙内的妈祖田石碑已有百年以上历史,妈祖田来自提督张兆连兴建天后宫完成后,为使庙宇能有收入来源、永续经营,因此将位于池上乡大坡村的义田拨为妈祖田,由佃农交租给天后宫,原始石碑也见证汉人在臺东垦拓的历史。

3昭忠祠文、武将军

昭忠祠文、武将军 臺东天后宫右护室的昭忠祠,原位在埤南厅宝桑东海滨,于光绪7年(公元1881年)由埤南厅南路理番同知袁闻柝,为纪念开发「后山」死难先贤烈士而建,供奉神主牌位,后来因颓圮,光绪19年(公元1893年) 移祠中神主牌于妈祖庙旁奉祀,后再历经建祠、日治时期皇民化运动拆除,直到日治时期昭和8年(公元1933年)年臺东天后宫迁建现址,一併入新庙副祀。殿内奉祀着文、武将军,文将军为清朝时期的海防同知袁闻柝(公元1822年-1884年),武将军为当年被暴民包围的镇海后军提督张兆连,因两人与天后宫关係密切,而被信众供奉祠内。

4元宵节遶境

臺东县元宵节的「元宵神明遶境活动」,最早起源于日治时期,因当时环境卫生条件差,疫病连连,臺东天后宫遂以主祀神妈祖,结合海山寺观世音菩萨、福安宫福德正神、天官堂白佛恩主公和顺天宫的苏府王爷出巡遶境市区,以驱逐邪煞赐福地方信众,后来演变成地方年度宗教盛事,每年均由臺东天后宫主办,遶境队伍均多达70多对,除了传统神轿、乩童、七爷八爷、三太子、神将团、八家将、什家将,以及五路财神、宋江阵、龙阵、狮阵、八仙艺阵、高跷阵、锺馗艺阵、大鼓阵等阵头,还有艺阁花车等。

温馨叮咛

臺东天后宫经常举办各种的民俗庆典,每年农曆3月23日妈祖生日、元宵节诸神遶境,以及12年一次大型祈安清醮,都是最重要的祭典。

环景连结

    周边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