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城製作方式从早期简单的几排木条钉製单向或双向前后发射,逐渐演变成以角铁做成基座的大型炮城,内部分成数层,上面铺以铁网让蜂炮插在网上固定射向,并有多角度的发射设计,每支蜂炮以炮心相连,数量从数千到数万,甚至达十几万支之谱,正中央放置火心,外观再以纸煳上各种造型,安放屋内等待神轿遶境时推出燃放酬谢神恩。
盐水蜂炮早年迎神轿施放的爆竹,为一般安全的连珠炮和烟火,二战结束(公元1945年)后开始出现「蜂炮」(冲天炮),为纸质弹头。民国73年(公元1984年)炮城开始造型化,此时纸质蜂炮也进化成塑胶弹头,不仅鸣叫声音更响亮,当炮城内的蜂炮倾巢而出时,随着蜂炮拖曳的火光划过夜空,爆炸声不绝于耳,声光效果震慑人心。
盐水蜂炮承袭历史,施放对象为武庙关圣帝君遶境安民的神轿,活动原本只有元宵节当天,因耗时过长,后来改为分两区轮流进行,从农曆正月14日上午一直到15日深夜,为期两天。 绕境路线大致为: 正月14日白天:武庙出发→旧岸内→牛稠仔→中庄→后寮→旧营→刺桐寮→观音坪→武庙。 晚上:武庙出发→土库→竹围仔尾→桥南老街→草店尾→武庙。 正月15日白天:武庙出发→茑松脚→武庙北侧社区→武庙。 晚上:武庙出发→武庙路→三福路→大众庙→中山路→中正路→伽蓝庙→朝琴路→福安宫→点心城→月津桥→福南宫→回到武庙结束。 每年蜂炮施放路线会依事前会议决定,在遶境活动当中,要燃放炮臺的各家都已先登记,神轿抵达门前后,就推出炮臺,由主人拉开红布,撕下贴在炮臺上的「恭祝 关圣帝君圣诞千秋」红纸,在神明面前与金纸共同焚烧祝祷后,引燃炮臺,让神明点收,神轿则以3进3退方式接收,场面热络。
自民国73年(公元1984年)蜂炮炮巢开始造形化,蜂炮也由纸弹头的冲天炮换装成塑胶弹头蜂炮,不仅发出的蜂鸣声更大,且爆炸危险性更高,参加活动民众应准备完整的保护装备以免受伤。包括头戴全罩式安全帽、脖子围围巾或毛巾、棉质或牛仔外套、长裤、手套及平底鞋或运动鞋,切忌穿雨衣等可能融化或起火之衣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