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天宫建筑最精彩的部分在三川殿,为日治时期大正元年(1912年)粤派匠师吴海桐(公元1867年-1938年)所作,虽出自粤派匠师,却有浓厚的漳派色彩。屋顶为假四垂(即屋顶上再延伸一层小屋顶),上檐由檐柱出挑(利用天平原理所延伸出去的连续檐板),下檐高挑让屋面平缓,使视觉上形成高耸的感觉。正面以石凋装饰,前后屋檐用石柱支撑,前檐石柱刻有八仙、蟠龙,后檐石柱则凋花鸟,中门画龙为门神。三川殿栋架为四柱三间(两柱之中称间),深七架桁(支撑屋顶的设计),檐口(屋顶雨水掉落处)用吊柱花篮延伸,四垂顶由檐柱昇起,以关刀栱(关刀形状的栱,栱身上面有一缺口,主要在承接由上方斗及栱的垂直重量)出挑,翼角在屋上置垂花柱。三川殿上的剪黏,则是民国50年(公元1961年)重修时,採用名匠洪坤福(公元1865年-卒年不详)的交趾烧作品。
「新港奉天宫往郡进香大旗」为高350公分、宽113公分的毛质、红色直幅大旗,正面绣着八仙纹、笨南港、往郡进香金字,反面为龙凤图与奉天宫天上圣母字样,依照旗上「笨南港奉天宫天上圣母嘉义厅打猫西堡新港街林东义记号敬奉」字样,推测製作时间约在公元1901到1917年间,奉天宫日治时期曾有至臺南活动历史,大旗可能为当时所使用,且设计独特、绣工精緻,旗面纹样立体生动。
昭和3年(1928年),昭和天皇授权临济宗大本山妙心寺,致赠「今上天皇御寿牌」给20所臺湾重要寺庙,以强化臺湾人民的皇民思想,让烧香的民众顶礼,以示对日本天皇的尊敬。二战(公元1945年)后各地日本天皇寿牌都被消灭破坏,目前仅剩新港奉天宫的寿牌基组保存最完整,上面写着「今上天皇陛下圣寿万岁」。特别是木匣中间附有一个菊花浮水印证书,木匣外表镶有「五三桐纹」徽饰,原为日本战国时期(公元1467年-1616年)贵族的家徽,后来演变成只有「政权担当者」(如首相)国定神社才能使用,基组木匣作工精细,呈现百年前日本漆器技艺水准。
新港奉天宫虎爷据说百年前在麻园寮(新港古地名)时期,已奉祀在肇庆堂土地公庙内,相传因君王梦见鬼怪骚扰,虎爷将军救驾有功,被皇帝册封为「状元虎」。一般传统虎爷多奉祀于神明桌下,但奉天宫虎爷因功勋彪秉,故头戴御赐金花供奉桌上,是全臺唯一御赐金花供奉桌上的虎爷,不仅有独立的「虎爷殿」,分灵遍布全臺上千处,甚至远达土耳其。每年农曆6月6日虎爷将军寿诞还会被请上正殿接受信众奉祀,所有分灵的虎爷也会回来谒祖进香。
为感念清嘉庆年间捐资兴建奉天宫的十八庄居民,于是奉天宫开始有妈祖出巡十八庄活动,每3年为街面四庄遶境,在每4年一届的董监事改选翌年,扩大为出巡十八庄和吴地十一庄,以车行方式遶境,民国97年起,改为徒步遶境,并将范围扩大为每年出巡嘉义县市的「山海游香」活动,涵盖嘉义市和嘉义县山、海与平原区,奠定现今奉天宫妈祖元宵出巡遶境的规模,时程达8天7夜。遶境流程大致为贴香条、号炮、通疏、点戏、妈祖出巡、入庙安座等,阵头数量庞大,有大鼓阵、北管、南管、哨角、崑曲,和狮阵等,为新港地区年度重要民俗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