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内容区块
:::
回首页

埔心罗厝天主堂

保存臺湾第一台罗马字印刷机之印刷本的教堂
埔心罗厝天主堂
*
地 址: 彰化县埔心乡罗厝村罗永路109号
经 纬 度: 120.51360,23.93782
景观收费: 免费
开放日期:
全年开放
开放时间:
全年开放(文物馆预约参观)
主办单位: 财团法人天主教会台中教区
单位网址: 连结
E-mail: lotsu.church@yahoo.com.tw
咨询专线: (04)829-2671

景观价值

埔心罗厝天主堂是道明会(Ordo Dominicanorum)自打狗(高雄古称)进入臺湾后,向北传教的中部首座天主堂,其后大臺北的天主教盛况,也是由此扩展到新北市芦洲后,慢慢发展开来。建于日据时期明治、大正年间,外貌以清水红砖牆面构成的原教堂之教室,门、窗扇周围牆面均保存第二代教堂兴建时期原有样式,现规划作为古文物室,保存创堂以来至今相关古文物,包括臺湾第一台罗马字印刷机之印刷本、神父为即将临终者传输圣事的「飞鸽传袖(书)」、西班牙製的「天神钟(三经钟)」等,从建筑到文物都深富历史价值。

历史沿革

埔心罗厝天主堂又名「罗厝耶稣圣名堂」,清朝同治8年(公元1869年),臺湾当时已经有传教士受邀前往中部竹仔脚(今彰化竹子村,紧邻罗厝村)佈道。光绪元年(公元1875年),彰化县埔心乡罗厝村民涂心往来中南部经商,在高雄聆听天主教神父讲道深受感动,于是邀集亲友敦请道明会吴万福神父到中部传道。次年,即有63位村民受洗,为臺湾中部天主教传教开端。民国38年(公元1949年)大批美国玛利诺会传教士,从中国大陆撤退来此接手罗厝天主堂,道明会士则把重心迁往南部传教。民国76年(公元1987年)以后改由本地神父接管,开始了新的阶段。历经地震及开教100周年改建,目前圣堂为第三代建筑,属于欧洲歌德拜占庭、文艺復兴及罗马式等综合结构建筑物,民国91年(公元2002年)建于日据时代清水红砖牆面的古文物室,被登录为历史建筑。

特色导览

埔心罗厝天主堂平面图标示出埔心罗厝天主堂各导览项目,导览项目有4项,详细内容请见下方
1圣堂溷合多种建筑风格

埔心罗厝天主堂 埔心罗厝天主堂第一代教堂为中式建筑,是中部地区最早兴建的圣堂,于清光绪3年(公元1877年)由吴万福神父(Fr. Vincente Gomar,o.p.)以110元购现址建造,明治39年(公元1906年)原教堂因地震受损,大正元年(公元1912年)由马守仁神父(Fr. Manuel Prat,o.p.)以福州杉及臺湾桧木重建第二代教堂。民国64年适逢天主教堂开教100週年庆,将老旧的教堂拆除更新,成为现今样貌。整座教堂的外观设计,属欧洲歌德拜占庭、文艺復兴、罗马式等综合风格建筑物。

2古文物展览室

以清水紅磚牆面構成的古文物室 埔心罗厝耶稣圣名堂古文物室据推测,应为日据时期明治39年(公元1906年)地震受损后,于第二代教堂时期所兴建,外貌以清水红砖牆面构成,视觉简朴无华,门、窗扇周围牆面红砖叠砌外凸颇具古意。室内陈列创堂以来至今相关历史文物,包括臺湾第一台罗马字印刷机之印刷本、百年以上天神钟、「临终会员证,罗马字白话谱的歌经」等。

3天神钟

陈列于古文物室内的天神钟 陈列于古文物室内的天神钟,重约40公斤,由金、银、铜、铁、玉、鉎、铅、锡等8种金属、物质打造而成,又名「八宝大铜钟」,是光绪8年(公元1882年)由西班牙神父自马尼拉带到臺湾罗厝。二次大战末期物资缺乏,日本军警全臺搜刮金属铜器,还曾为了徵收罗厝天主堂天神钟和村民起冲突。早年罗厝一带农民少有时钟,因此天神钟的钟声就成了民众作息指标。

4奉旨敬教石碑

罗厝天主堂早年正门上方有清光绪皇帝御赐「奉旨敬教」石碑一块,凡官员经过必须文官下轿、武官下马,后来石碑失落,由林天德神父(公元1952年-)再题字一块放置园区圣母像下,以为永久纪念。

温馨叮咛

古文物室内陈列天主教自清朝、日据时代、臺湾光復后到现今的文物,包括天神钟、古地契、临终会员证、罗马拼音经书本等,参访者需事先电话预约。

环景连结

    周边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