埔心罗厝天主堂第一代教堂为中式建筑,是中部地区最早兴建的圣堂,于清光绪3年(公元1877年)由吴万福神父(Fr. Vincente Gomar,o.p.)以110元购现址建造,明治39年(公元1906年)原教堂因地震受损,大正元年(公元1912年)由马守仁神父(Fr. Manuel Prat,o.p.)以福州杉及臺湾桧木重建第二代教堂。民国64年适逢天主教堂开教100週年庆,将老旧的教堂拆除更新,成为现今样貌。整座教堂的外观设计,属欧洲歌德拜占庭、文艺復兴、罗马式等综合风格建筑物。
埔心罗厝耶稣圣名堂古文物室据推测,应为日据时期明治39年(公元1906年)地震受损后,于第二代教堂时期所兴建,外貌以清水红砖牆面构成,视觉简朴无华,门、窗扇周围牆面红砖叠砌外凸颇具古意。室内陈列创堂以来至今相关历史文物,包括臺湾第一台罗马字印刷机之印刷本、百年以上天神钟、「临终会员证,罗马字白话谱的歌经」等。
陈列于古文物室内的天神钟,重约40公斤,由金、银、铜、铁、玉、鉎、铅、锡等8种金属、物质打造而成,又名「八宝大铜钟」,是光绪8年(公元1882年)由西班牙神父自马尼拉带到臺湾罗厝。二次大战末期物资缺乏,日本军警全臺搜刮金属铜器,还曾为了徵收罗厝天主堂天神钟和村民起冲突。早年罗厝一带农民少有时钟,因此天神钟的钟声就成了民众作息指标。
罗厝天主堂早年正门上方有清光绪皇帝御赐「奉旨敬教」石碑一块,凡官员经过必须文官下轿、武官下马,后来石碑失落,由林天德神父(公元1952年-)再题字一块放置园区圣母像下,以为永久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