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和宫为台中市历史最久的庙宇,建筑属漳泉地区传统庙宇风格,古迹范围包括三川殿、拜亭与正殿,并与过水廊、后殿形成平面呈「日」字形,三落二院二护龙配置,3栋独立且等宽的庙殿,依中轴线纵向排列整齐,前后落之间有天井,左右以墙廊围起,是「三开间纵深式」的建筑群。
万和宫三川殿立面为三开间,往后退缩成一个凹字型,中间屋顶挑高与左右屋顶形成明显落差,且建造双层屋脊、并以交趾烧作西施脊(即屋脊上再加脊,并在双脊正面上黏贴剪黏、泥塑或交趾陶);而屋脊中央的「龙马负河图」交趾烧,设有象征太平盛世的麒麟神兽(龙首、马身、狮尾与牛等四种动物之组合),是万和宫建筑的特色之一。
清雍正5年(公元1727年),万和宫创建完成时,是由彭朝桂(生卒年不详)题款敬献,此为台中市现存最古老的匾额,现存放于三川殿上方,颇具历史价值。
万和宫字姓戏源远流长,28字姓轮流办理演戏酬神活动。相传清道光4年(公元1824年),万和宫「老二妈」于旱溪妈祖游庄至南屯时,回返时神轿竟重如万钧无法抬入庙内,众信徒不知所措,经掷筊请示告以演「字姓戏」(由各姓氏出资邀请剧团演出的戏)娱神,后来,每年农历3月21日起,由各字姓举行三献礼、演梨园戏酬神,流传迄今历代不断,并礼遇由将圣母神像带至万和宫与开发犁头店的张国之张姓宗亲开始,最后到林姓宗族(与妈祖同姓,表示谦虚)结束,一头一尾,形成字姓戏「张前林后」的惯例。
老二妈回西屯省亲由「丹庆季妈祖会」主办,初始每年一次,后改为3年省亲一次,自古以来是西屯地区信众重要习俗节庆之一。每年农历3月,迎万和宫老二妈回西屯省亲,路途所经的民家,多设香案餐食以供进香队伍取用。因老二妈遶境回乡路上,信徒热络于途,于是再增塑「圣二妈」神尊,分别遶境不同区域,只有老二妈有回故居烈美堂,两尊妈祖于当天傍晚汇集清灵宫,锣鼓喧天,鞭炮声不绝于耳,为整个遶境活动掀起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