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殿内的软身妈祖神像,历史比白沙屯拱天宫更为悠久,拱天宫建庙后,软身妈祖更集开基妈、镇殿妈及进香妈于一身,本地人暱称为「大妈」。神像样貌垂帘歛眉、柔和面容,根据鹿港薪传奖凋刻大师吴清波(公元1931年-2012年)鑑定,神像可能来自官方或唐山名家所奉祀。每年「大妈」北港进香期间,则由「黑面二妈」与「粉面三妈」镇殿。
白沙屯妈祖徒步进香为全臺各妈祖进香遶境活动中,徒步距离最远的行程,自苗栗县通霄镇白沙屯拱天宫出发至云林县北港朝天宫,来回约400公里。进香遶境特色是只有「起驾日」、「刈火日」与「回宫日」事先知道,每年天数和路线皆不固定,全凭妈祖于每年农曆12月15日中午13时由值年炉主掷筊请示妈祖旨意。整个活动过程包括:筊筶择日、放头旗、 登轿、出发到北港、进火、回宫、开炉,是臺湾最特殊的进香队伍。
进香前3天由拱天宫主委与值年炉主执旗,向妈祖行礼祭拜后,固定于庙前龙柱上,意在昭告四方白沙屯妈祖年度进香拉开序幕。头旗兼具指挥进香队伍及无形的兵马、除煞、开路等功能,执旗者均为男性,兵器配置方天画戟,以强调其阳刚特质。
启驾仪式开始时,妈祖登轿安座,行轿到前庭等待后龙镇南港地区的「山边妈祖」前来会合,共乘神轿一起到北港进香。
为进香活动最重要仪式 由朝天宫住持法师以朝天宫内终年不灭的光明灯引燃金纸到「万年香火」炉中,诵念经文祈求圣母庇佑植福,再以火勺掏引圣火到白沙屯的「火缸」中送入「香担」(装载火缸之工具,由值年副炉主遴选男性信徒肩负平安携回香火的任务)、贴上封条后,一路引回白沙屯、不得熄灭,以象徵妈祖万年香火流传不绝、法脉相传之意。
回宫安座后妈祖与火缸被送进正殿神龛内,薰染万年香火的灵气,待12天后才开炉。此时香丁脚会持香旗禀明参与进香活动,向妈祖祈福,庙方人员则取出火缸,将取回的香火添加于庙中香炉内,完成开炉仪式。
白沙屯妈祖进香和其他进香活动最大的差异,就是路线是由妈祖透过神轿的力量传导择定路线,因此没有固定路线、没有行程表,也没有固定的歇息停驾地点。特别是每当到达重要叉路口,神轿常有停顿「行轿」(就是产生自然的上下或前后摆动、顿促等)动作,会自行引导轿夫前进,有时过桥、甚至行小路,2001年进香时妈祖还带领信徒们徒步涉水跨越浊水溪传为美谈。
臺湾妈祖进香活动由来已久,白沙屯妈祖随香的信众也愈来愈多,自清朝开始随行信众称为「香丁脚」,意思为派遣家中「壮丁」,揹着一付装有香旗、金纸、草鞋、乾粮、雨伞和简便衣物的网袋,日夜跟随神轿行走,也轮流为妈祖抬轿。全程徒步进香的磨练,对年轻的香丁脚而言,宛如一场成年礼,对广大妈祖信众而言,则是体力与信仰的苦修考验,每年信众自动自发随妈祖爬山涉水不辞辛劳,信仰精神令人动容。
早期进香白沙屯妈祖进香因香丁脚人数少,途中不论男女老少都要共同帮忙抬轿,无民间仪式对女性的忌讳,后来演变为在适当的路段,不论男女甚至外国人,无种族、性别之分,都可以替妈祖抬轿效劳,成为白沙屯妈祖进香另一大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