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竹城隍庙三川殿前的石狮,石材取自泉州惠安黄塘的玉昌湖青斗石(Bluestone),为石中极品,并自福州延请凋工细凿,展现青绿质地色泽,神貌栩栩如生,历经时间自然演化石材呈显油亮光滑之包浆外表,可爱造型成为中华邮政公司邮政史上首次出现的石狮邮票主角。
新竹都城隍庙日治时期大正13年(公元1924年)重修时,特聘泉州惠安大木匠师王益顺(公元1861年-1931年)主持修建时的作品,其中位于三川殿的八卦藻井,凋工繁複精彩,现今虽被香烟雾燻黑,仍不掩其作工精细之美感。
清光绪13年(公元1887年)新竹地区大旱,新竹知县方祖荫(生卒年不详)向新竹都城隍庙城隍爷、龙王庙龙王、竹莲寺观世音菩萨祈雨,后果然应验,于是上请臺湾巡抚刘铭传奏报光绪皇帝,并于次年赐匾「金门保障」以显神灵,现今匾额高悬于正殿,记录此求雨历史。此匾和竹莲寺「大海慈云匾」一样都是罕见的金底黑字、双龙抢珠样式,并有一对金龙护匾。
位于正殿横樑上有「正直」、「聪明」4字,为全臺湾唯一的末代皇帝溥仪(公元1906年-1967年)御笔赐字,由当年出任满洲国首任外交总长曾获勋一等旭日大绶章的新竹人谢介石(公元1878年-1954年)请匾,放置于城隍庙内,但二战后(公元1945年)匾额下落不明,现在仅存複刻赐字。
三川殿前后簷口各配置一对龙柱,于日治时期大正年间城隍庙重建时,由知名惠安大石匠师辛阿救(公元1886年-1928年)所作,以黑灰色的安山岩(Andesite)为石材,上方八角形柱头承接石柱、下方置八角形柱础,龙身头下尾上缠绕翻转,形成连续弯曲线条,凋刻风格深具代表性。
竹堑中元城隍祭每年自农曆6月28日开始至7月30日关鬼门,为期约一个月。流程如下:一、6月28日阴阳司公(道教神祇,是城隍爷的辅吏)出神龛。二、7月1日:开鬼门、阴阳司公移驾北坛,进行「夯枷、脱枷」仪式。三、7月12日:城隍爷出神龛准备出巡。四、7月13日:由城隍爷的大少爷、二少爷担任查夜(暗访)。五、7月15日:「奉旨遶境赈孤、郑厝贡燕。六、7月16日:城隍爷外庄遶境。七、7月19日:城隍普渡。八、7月20日:城隍入殿。九、7月30日:关鬼门。
竹堑中元城隍祭从每年农曆7月1日下午的「夯枷解厄」活动开始,成千上万信众会将代表锁住罪犯的纸製「枷锁」扛在肩膀上(「夯枷」就是学犯人把刑具套在脖子上,意即人带着「原罪」),透过戴枷、脱枷仪式,让城隍爷赦免除去旧业转好运。
农曆7月15日竹堑中元城隍祭重头戏「城隍赈孤遶境」,城隍爷除遶境新竹市区,并会到北门街郑氏家庙,接受郑家子弟奉茶、洗脸,即俗称的「郑厝贡燕」。其习俗源自竹堑北门开臺第一进士郑用锡(公元1788年-1858年),在清道光8年(公元1828年)都城隍庙重修时出力颇大,为答谢郑家,因此都城隍爷出巡时,会前往郑氏家庙休息接受郑家贡燕。相传城隍爷洗过脸的水可保平安,总吸引信众争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