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内容区块
:::
回首页

新埔褒忠亭义民庙

臺湾最大的客家族群信仰中心
新埔褒忠亭义民庙
*
地 址: 新竹县新埔镇下寮里义民路3段360号
经 纬 度: 121.03627,24.84335
景观收费: 免费
开放日期:
全天
开放时间:
全天
主办单位: 财团法人台湾省新竹县褒忠亭
单位网址: 
E-mail: HsinPu.YiMinjosshouse@gmail.com
咨询专线: (03)588-2238

景观价值

新埔褒忠亭义民庙是臺湾最具代表性的客家义民庙,为臺湾义民信仰的重镇,随着臺湾光復(公元1945年)后北部客家人再次向外县市移民,也将义民信仰分香各地,全臺许多义民庙皆以褒忠亭义民庙为本山。其联庄(清朝时期联合几个村庄共同管理治安的制度)信仰规模全臺首屈一指,庙内匾额之多更是一大特色,特别是清代敕赐的「褒忠」,和日据时期台湾总督长谷川清所赠「尽忠报国」匾额皆为庙内重要文物。

历史沿革

新埔褒忠亭义民庙是北臺湾客家族群共同的信仰中心,源自清乾隆51年(公元1786年),朝廷取缔天地会(反抗组织),林爽文(公元1756年-1788年)号召民众对抗,北路部队攻下了淡水后挺进六张犁庄(今竹北六家地区),为保卫家乡,当地仕绅林先坤(公元1725年-1806年)组织义民部队协助官兵平乱,征战中200馀人不幸牺牲。事变平定后,义民的骨骸埋葬于此,俗称大塚。清乾隆皇帝嘉勉在事变中出钱出力的义民,赐匾「褒忠」,地方仕绅倡议建庙祭祀,乾隆53年(公元1786年)冬季奠基,两年后竣工落成。道光15年(公元1835年)义民庙祭祀负责人立「敕封粤东义民祀典簿」规约,建立起桃竹地区客家人共同参与祭典活动的风范,民国95年(公元2006年)列为新竹县县定古蹟。

特色导览

新埔褒忠亭义民庙平面图标示出新埔褒忠亭义民庙各导览项目,导览项目有4项,详细内容请见下方
1褒忠亭牌楼

褒忠亭牌楼 从新埔褒忠派出所前拾级而上,色彩豔丽宏伟的「褒忠亭」牌楼上,有「成仁」、「取义」题字外,牌楼面的门楣上方为五弯连枋斗拱组,斗的造型为圆形,层层相叠,增加牌楼面的立体感与华丽感。门前两侧的石狮为早期作品,为青斗石所凋,左侧为雄狮,右侧为雌狮,狮子体型合度,凋刻线条圆润,堪为佳作。

2大塚、副塚

「粤东褒忠义民之总墓」大塚 位于庙后方有两座宽阔、长满绿草的义民塚。其一为乾隆51年(公元1784年)立、日据时期大正12年(公元1923年)夏月重修的「粤东褒忠义民之总墓」大塚。埋在此处为参加林爽文事变之战斗而牺牲的客家人。清廷有感于义民部队协助平乱之功,颁圣旨敕赐御颁「褒忠」匾褒扬,当时领袖林先坤恭迎敕旨后,将义民的骨骸葬在一起,永垂纪念。另一旁镂刻「地灵人杰」的塚,当地人称之为副塚,则是安葬清朝同治元年(公元1862年),协助平定戴潮春事变的义民骨骸。

3「褒忠」及「尽忠报国」匾额

「褒忠」匾额清朝乾隆皇帝因念及协助官府平定林爽文之乱有功的臺湾义民,亲自御笔书写「褒忠」和「旌义」两块 匾额,分别赐给新竹客家义民及诸罗(嘉义古地名)闽南义民,其中「褒忠」匾额高挂于义民庙正殿上,从此「褒忠」所代表的忠义精神,成为客家族群的写照,匾额也成为义民庙的金字招牌。另一块重要文物「尽忠报国」匾额,则为日据时期昭和12年(公元1937年)日本政府推动皇民化,原台湾总督小林跻造(公元1877-1962年)实施一乡镇仅留一寺庙政策,褒忠庙在被废之列,引发民众恐慌,后来新接任台湾总督长谷川清(公元1883年-1970年)特颁「尽忠报国」匾,以安抚民情。

4义民文化祭

义民文化祭典每年农曆7月褒忠亭的义民文化祭典,是义民爷信仰一年一度大事,源自清朝乾隆55年(公元1788年)庙宇落成后的联庄祭典,初期由林先坤等4姓首事轮流祭祀,道光15年(公元1835年)首事广邀新竹、桃园等信众共襄盛举,祭祀圈随之扩大至13庄,轮祀制度为每年一轮,同年立「敕封粤东义民祀典簿」规约,民国65年(公元1976年)祭祀圈更达到15大庄的空前规模,褒忠亭义民庙也成为臺湾最大的客家信仰中心。

温馨叮咛

每年农曆7月20日的义民文化祭,是客家族群最具代表性的活动,庙埕广场有信众虔诚祭祀的供品,也有热闹的庆典活动。

环景连结

    周边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