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门县风狮爷外观为狮面人身,凋刻的美感均表现在脸部,尺寸最高可达3.78公尺,如「安岐风狮爷」,最小者如「琼林镶壁风狮爷」甚至不到30公分,因摆放的位置互异,而产生不同的趣味。 一、种类: A、村落型风狮爷:多设于村落四周外围的迎风面、路口,或者寺庙周围,以作为传统「镇风、制煞」之用,产生风水学上的制水煞、挡路箭等功能。因金门东北季风强劲,故风狮爷也多朝东北或北方,材质则多以金门在地的花岗石材或泉州白石,以及水泥、砖石等製成,也有使用黏土涂上灰泥的作品。 B、牆垣屋嵴型风狮爷:设于屋嵴、牆垣或崁入牆壁上,功能为化解风水上的形煞,巷弄路冲、壁刀、屋角等冲煞。此类风狮爷因设在屋顶上或牆角、崁入牆面等处,因此尺寸较小,在材质使用上可做陶塑、泥製、石凋等多种变化。屋嵴型风狮爷位置以放在房屋正厅上方的中嵴者数量最多,除了单狮造型,也会有设计坐在风狮爷上的武士,以增添威武之姿。 二、造型: 金门风狮爷的外观造型,共分为立姿、蹲踞两类,表情千变万化,样貌通常为龇牙裂嘴的凶悍模样、或双眼圆润突出、鼻子宽阔,并露出尖锐的牙齿,并以此为版本变化出多种造型。有些则变化出露齿含笑,宛如卡通人物,如为立姿,通常四肢会以细小方式呈现,更为可爱动人。风狮爷背面多仅刻绘中线,或者凋画鬃毛,不做繁複修饰,尾部则为上捲紧贴背部。立姿状的雄性风狮爷还会在胯下生殖器部位,彷真设计一个「小葫芦」的造型,母风狮爷则一片光滑,有些民众更以谢恩还愿的习俗,为风狮爷披上红色披风以显神威。
位于安岐聚落的泥塑、立姿「安岐风狮爷」,高度3.78公尺,为金门地区尺寸最大的风狮爷,相传安岐风狮爷不仅有「镇风止煞」之功,还曾经让曾流行一时的「痲疯病」在安岐绝迹,成为当地最重要的守护神。因安岐为古宁头战场旧址,枪林弹雨中风狮爷身上原本弹痕累累,后来经国军协助修復成现今样貌,民国83年(公元1994年)还曾入选臺湾邮票主角。
位于芎林民防坑道出口、环岛北路旁,.高188公分的石质「琼林风狮爷」,民国38年(公元1949年)因部队构筑工事,曾一度被埋在土裡,两年后因大雨冲刷重见天日。因其造型高大威勐、线条优美,曾经在文艺季中,被民众票选为「最具神兽威仪」、「穿着最有品味」、「最具表情仪态」的风狮爷,是金门人气最旺、也是金门观光的「代言人」。
位于琼林聚落闽南式建筑群六世宗祠右前方,有「最小风狮爷」之称的「芎林镶壁风狮爷」,就镶崁在琼林21号民宅正屋外面牆壁上,由于受到经年累月的风化作用,目前仅能看出坐姿狮身样貌以及鼻孔和嘴型。石材质地的镶壁风狮爷尺寸只有高28公分乘以宽21公分,却颇有威仪之姿。
位于金门金宁乡东洲孚佑宫左前方「东洲风狮爷」,有金门最会「寻找失物」的风狮爷之称。砖造泥塑、高131公分的蹲踞式造型,背嵴鬃毛十分帅气,现在样貌于民国84年(公元1995年)重建,已是「第三代」风狮爷,不仅是镇村之宝,相传曾经为许多村民和游客找回失物和破获凶案而声名大噪。
官澳聚落原为金门渡口之一,官方文书由此送入金门,此地原有两尊风狮爷但民国38年(公元1949年)左右下落不明,民国84年(公元1995年)再由福建匠师打造石凋材质购入安置,但因官澳风狮爷为立姿,并高达230公分,雄性特徵「小葫芦」的样貌太过写实,因此村民就为风狮爷穿上裙子,于是就有「穿裙子风狮爷」的称号。
位于湖下,高130公分、长相十分喜感的泥塑立姿「湖下风狮爷」,为民国43年(公元1954年)重新塑造,相传十分灵验,庇佑村民连续生男丁。风狮爷原本为白身金边,褪色后由村民重新彩绘呈现今样貌,造型圆浑可爱,颇有卡通人物的喜感。
位于古宁头双鲤湖畔的风狮爷,彫工细腻,且样貌十分俊俏,为高1.2公尺的石凋立姿像。相传北山风狮爷开口朝向林厝,导致该村鸡犬不宁,因此,林厝村民趁着黑夜割掉了风狮爷左耳并打断门牙,以致风狮爷左耳及门牙可清楚地看见修补的痕迹,民国83年(公元1994年)也曾入选为臺湾邮票主角。
位于陈景兰洋楼旁,当地村民尊称「石狮爷伯」的「成功风狮爷」,为高1.24公尺的石凋立姿像,不仅有镇海和镇风的功能,更是当地渔民的守护神。成功风狮爷外观造型为手持绣球,意即「有求必应」之意,肩负镇风止煞、庇佑渔民丰收的任务。
位于塔后高约90公分的泥塑风狮爷,和一般风狮爷造型完全不同,外观看起来完全像拟人化的风狮爷,不仅可爱还有些古灵精怪,两手并举向前,胸前悬着铃铛一串,而且脸部表情十分逗趣,似笑非笑、似哭非哭,令人发窘。是当地军人的守护神,部队执行任务前,都会来此虔诚祭祀,以保佑任务圆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