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内容区块
:::
回首页

七娘妈生,做十六岁

七娘妈生,做十六岁
*
仪式进行时,「做十六岁」者祭拜织女后,须由七娘妈亭下匍匐钻过去,象征已由少年转为成人。
资产类别: 民俗及有关文物-风俗
所在地址: 台南市中西区
公告日期: 2008年06月18日
创建/起源年代: 无公告信息
摄影者: 开隆宫
经 纬 度: 120.19362,22.99529
指定/登录机关: 台南市 政府
公告文号: 南市文发字第09718518250号
资产保存者: 开隆宫

指定/登录理由

1.全臺最早举办七夕十六岁成年礼地区,具地方特色及文化传承与生活价值意义。

2.此民俗活动具普遍性,全市各区街庙、社区及家户皆有举办。

发展源流

农历7月7日为七夕,又名七巧节,相传在这晚上牛郎织女将于天上渡过鹊桥相会,又传这天是织女生日,所以也称为「七星妈诞辰」,俗称「七娘妈生」。七夕乞巧(向织女乞求1双巧手、巧技、巧智的意思)原是传统社会的民俗活动,具有古昔生活传承的价值意义,于七夕夜晚拜七娘妈仍存在社会生活中,后转换成为「做十六岁」的科仪。

「七娘妈」中的「七」有一说为第7的意思,即指天帝的第7个女儿,也就是织女。亦有一说这个「七」乃指织女和她的6个姊姊一共7位。而在闽南的传说中,织女的姊姊们由于同情牛郎织女这对佳偶被王母娘娘拆散,便在暗中保佑牛郎织女这两个「孩子」,由此发展出七星娘娘是儿童保护神的说法。而因古时医学不比今日,婴儿夭折所在多有,后来发展出父母把子女送给七娘妈作为「契子」,即作神明义子、义女的习俗,以祈求孩子能够健康顺利长大。父母并为孩子许愿,如果子女能顺利长大到16岁,必定回庙中还愿。

在台湾民间则以16岁为成年,称「做十六岁」。做十六岁相传始于清朝台南府西外城「五条港」(今台南市西区长乐街一带),原五条港沿埠岸的各进出口行郊(郊为台湾清领时期的商业公会组织),商行云集,码头装卸搬运的劳力工作不乏有未满16岁的童工帮忙以贴补家用。故当地工人家里孩子若届满16岁时,便请来工头及亲朋欢庆,同时资证孩子长大成人,今后不再领半薪,可领取大人的全份工资。所以男孩16岁被认可为长大成为男丁,于此日举行隆重的典礼。

台湾做十六岁习俗和「七娘妈生」相关连。通常在幼儿周岁前后,准备香烛、花果、七娘妈亭(纸糊灯座)前往供奉七娘妈的寺庙向七娘妈祈愿,请求保佑,然后以古钱、银牌、锁牌,串红线为「絭」(音同卷),挂在幼童脖子上,这在民间称为神的「契子」,有如母子一般亲近。直到16岁成年,在该年七娘妈生这一天「脱絭」,取下古钱红线,拜面线、粽子等,答谢多年来的保佑之恩。

大陆地区福建、浙江等地的县志、地方志也有记载男女16岁「出幼」、「出童子」为成人;民国49年(公元1960年)的台北县志稿中,也记有小孩16岁当年度的七夕「做十六岁」。今日全台湾仅在台南市尚存16岁成年礼仪式。

主要特色

不同于中国大陆传统男子20岁行冠礼,女子15岁行笄礼作为成年礼,台湾一般以16岁为成年。根据《台湾惯习记事》,台湾总督府法院在公元1902年的判决中,承认台湾一般以 16 岁为成年,达 16 岁者,可以有完全的法律行为能力、负担法律责任。意义是日本法官依据调查,认定「16岁为成年」是台湾旧有风俗习惯,与日本本土的法律不同。除法律上的认定之外,在民间风俗上亦有关于16岁的记载。日治时期著名女作家黄凤姿(1928-)所出版的第1本书籍其题即为「七娘妈生」,书中收录了少女黄凤姿所听闻的台湾民间故事以及关于台湾风俗的随笔。文中叙述,每逢农历7月7日「七娘妈」生辰,16岁以前的儿童必须参与祭拜,以祈求平安成长。

台湾的「做十六岁」成年仪式核心强调「拜契」(祭拜契母七娘妈)之后的「脱絭」,而非穿戴帽冠。家中有16岁小孩的家户,在七夕的数天前就已开始准备各项牲礼、油饭、四果、面线及红龟粿等;不同一般拜祭神明的是,会另外准备镜子、梳子、胭脂、针线及香水等女妆用具,还有鲜艳的凤仙花、鸡冠花、圆仔花等妆扮花朵。仪式进行时,「做十六岁」者先祭拜织女后,由七娘妈亭下匍匐钻过去,男孩起身后由左边绕3圈,女孩由右边绕3圈,代表「出婆姐间」(或称「姐母间」、「鸟母间」),指已经长大成人。婆姐相传是临水夫人的女婢;「姐母」、「鸟母」音近,或说是七娘妈的姐妹;都是一起帮忙照顾儿童的,因此用「出」字来表示可以独立。最后再把「七娘妈亭」焚烧献给七娘妈居用。「七娘妈亭」以竹片和纸糊成,高约1公尺,五颜六色颇为华丽。做十六岁这天,孩子的外公外婆须致赠衣服、鞋帽、项练、手表、脚踏车等,表示祝贺。做十六岁有的在自家,有的则到寺庙举行,大规模集体的仪式,现今台南地区以开隆宫最盛。

今日台南市政府以做十六岁为台南特有风俗大力推行,开隆宫每年农历7月7日「七娘妈诞辰」举办团拜仪式以外,于该日前后另择1或2日举办仪式。每场仪式以政府首长官员或台南地区立法委员率领主持,并有庙方人员及志工引导参与的青少年和参观家长进行各项科仪,每场参与的青少年超过2000名,场面极为盛大壮观。参与者需先行报名,并汇款给予开隆宫代办仪式所需整组祭品包含素五牲、红龟、寿桃、寿面、寿金、胭脂花粉、七娘妈亭,近年开隆宫并赠送做十六岁上衣1件。而现今在前述仪式外,在最后可租用传统礼服再钻七娘妈亭轿下而出,成为家长摄影留念的最佳时机,另外开隆宫在礼成之后另举办「状元绕境」活动,参与的成年礼生可向庙方人员登记后,着服饰、租借马匹由马夫牵引绕境。

台南开隆宫,也是台南唯一主祀七娘妈的庙宇,其神像是7尊女性样貌的雕像,代表其信仰对象不仅为织女1人;开隆宫同时陪祀临水夫人及注生娘娘,这3种女性神祇都与保护妇女、幼儿有关:七娘妈是育儿长大相关、临水夫人保佑妇女生产平顺、注生娘娘则掌管妇人生男育女。职司妇幼的神祇集中于1地,不仅反应了早期台湾先民们对于代代延续的生产之事的生命危险的担忧;也显示汉人社会中父权强大,侧重生男孩的压力。

作为台湾汉人的成年礼,「做十六岁」的意义在于由少年进入成人的「通过仪式」,经过这个礼仪之后,男女便正式长大成人,社会也肯定他们的成长。而在今日面对社会的变迁与社会学习体系的扩大。做十六岁成年礼更加深家庭亲子关系与社会的集体记忆,促进社群的认同。
开隆宫在礼成之后另举办「状元绕境」活动,参与的成年礼生可向庙方人员登记后,着服饰、租借马匹由马夫牵引绕境。
开隆宫在礼成之后另举办「状元绕境」活动,参与的成年礼生可向庙方人员登记后,着服饰、租借马匹由马夫牵引绕境。
因现代16岁青年多为学子,开隆宫做十六岁成年礼包含拜魁星,以及掷筊祈愿、祈求魁星加持等活动。
因现代16岁青年多为学子,开隆宫做十六岁成年礼包含拜魁星,以及掷筊祈愿、祈求魁星加持等活动。
台南开隆宫「七娘妈生,做十六岁」成年仪式参加者可身着传统礼服、再钻七娘妈亭轿下而出,象征感谢庇护,顺利长大成人。
台南开隆宫「七娘妈生,做十六岁」成年仪式参加者可身着传统礼服、再钻七娘妈亭轿下而出,象征感谢庇护,顺利长大成人。

文献资料

  • 1.曾文亮(2010)。〈全新的「旧惯」: 总督府法院对台湾人家族习惯的改造 (1898-1943)〉。台湾史研究17(1),125-174。 
  • 2.林兴仁主修,盛清沂总纂(1983)。《台北县志》(<中国方志丛书>台湾地区第 66 号)。台北:成文出版社。 
  • 3.彭美玲(1999)。〈台俗「做十六岁」之渊源及其成因探讨〉。台大中文学报第11期。 
  • 4.苏柔雯(2010)。《七夕节的由来及其节俗研究─兼论台俗十六岁戎年礼 》。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国文学系硕士专班硕士论文。 
  • 5.王秋桂(1995)。《中国节日丛书-七夕》。台北:行政院文化建设委员会。 
  • 6.洪淑苓(2001)。 〈织女信仰与女性民俗文化-兼及七夕诗文的性别批评〉。《台大文史哲学报》第 54 期,页 243。 
  • 7.林金田(1990)。〈台南市开隆宫与「做十六岁」成人礼之浅探〉,收录于《台湾文献》第 41卷第 3、4 期合订本,页 80。 
  • 8.徐福全(1997)。〈我国传统的成年礼〉,收录于《礼仪民俗论述专辑》第7辑,页 80-81。台北:内政部。

环景连结

    周边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