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内容区块
:::
回首页

新竹县赛夏族Pasta’ay (矮灵祭)

新竹县赛夏族Pasta’ay (矮灵祭)
*
矮灵祭祭典主要仪式包含一连3夜的娱灵仪式,第3日在主祭口念咒语请矮灵降临之后,便会展开通宵达旦的歌舞。
资产类别: 民俗及有关文物-信仰
所在地址: 新竹县五峰乡
公告日期: 2013年10月04日
创建/起源年代: 无公告信息
摄影者: 赵守彦
经 纬 度: 121.13897,24.57815
指定/登录机关: 文化部
公告文号: 文资局传字第10220115721号
资产保存者: 新竹县五峰乡赛夏族文化艺术协会

指定/登录理由

1.赛夏族Pasta’ay祭典内涵显现该族群的文化价值、宇宙观及民族知识。符合传统艺术民俗及有关文物登录指定及废止审查办法第3条第2款第1目:「风俗习惯之历史传承与内容显现人民生活文化典型特色者」之指定基准。2.祭歌与舞蹈、肩旗和臀铃等艺能及文物保存完整,传承赛夏族独特的祭典仪式与艺能特色。符合传统艺术民俗及有关文物登录指定及废止审查办法第3条第2款第2目:「人民岁时重要风俗、信仰、节庆等仪式,显示艺能特色者」之指定基准。3.2年一小祭、10年一大祭,赛夏族人共同维护传统祭仪的特色与延续,展现族群参与的自发性与认同感。符合传统艺术民俗及有关文物登录指定及废止审查办法第3条第2款第3目:「民俗艺能之发生与变迁,其构成上具有地方特色,且影响人民生活者」之指定基准。

发展源流

赛夏族的族称为「Saysiyat」,主要分布于新竹县五峰乡五指山麓和苗栗县南庄、狮潭两乡丘陵地。赛夏族可以进一步分成北赛夏群与南夏赛群,前者主要分布于新竹县五峰乡境内,与泰雅族混居,人口大多集中在今大隘村,少数居住在花园村比来部落;后者则分布于苗栗县南庄乡东河村、蓬莱村、狮潭乡百寿村,并与泰雅族、客家人混居。

矮灵祭是赛夏族最重要的祭典活动,矮灵祭的族语为「Pas-ta’ay」(音同「巴斯达隘」),「pas-」的意思为「做、举行、举办」,「ta’ay」的意思为「矮灵、矮人」,因此「pas-ta’ay」就字面而言可以理解为「举行祭祀矮灵的仪式」。相传在百多年前,在上坪溪溪谷的山洞中住着一群小矮人,赛夏族人称之为「ta’ay」,他们的语言与赛夏族人一样,虽然身材矮小但智慧却很高,矮人与赛夏人的交流往来相当频繁,他们经常教导赛夏族人农耕渔猎技术、治病方法,赛夏族人对他们心存感激。

然而,矮人却也经常趁机轻薄赛夏妇女,赛夏人虽然心生不满,但考虑到经常接受矮人的帮助,因此也就无奈地忍气吞声。终于在一起赛夏妇女遭矮人调戏的事件后,几位气愤填膺的赛夏青年设计了陷阱来报复矮人,而造成矮人们的重大伤亡,仅余2名年长矮人逃过一劫。事后这2名幸存的矮人决定离开故居地,离去前忍着悲痛传授祭歌及祭仪给赛夏人,并告诫赛夏族人须每年祭拜矮人灵魂,否则必有灾祸。

在矮人离开后的次年,赛夏族人开始灾祸连连,包括农作欠收、猎获减少、饥荒与瘟疫等等,这使得赛夏人相当恐慌,认为这些灾祸事件来自于矮人的诅咒。为了请求矮人的原谅,赛夏人便在秋收之后、农历10月中旬的月圆之夜起,举行仪式祭祀矮人的灵魂,连续3个夜晚,从太阳下山开始跳舞祈祷,直至次日太阳出来,赛夏人称此仪式为「Pas-ta’ay」,也就是今日我们所熟知的赛夏族矮灵祭。

然而在日治时期,日本人于公元1939年开始在台湾实施皇民化运动,普遍设立神社企图改造民间固有信仰,赛夏族的传统信仰亦受到日本人的打压。日人首先强制缩短赛夏族矮灵祭的举行期间,接着又将每年举行的矮灵祭改为2年一小祭、10年一大祭。到了战后,原住民的传统文化与信仰被国民政府视为陋习,赛夏族矮灵祭亦被视为迷信的一环,这让赛夏人在台湾社会中,无论是人口上或文化上都成为「弱势地位」的族群。直到1980年代起,在族群运动浪潮的鼓励之下,赛夏族人积极地向外推广赛夏族矮灵祭,一方面希望透过外在社会对其文化传统的看法,来肯定赛夏族传统文化的价值,另一方面则希望藉此来加强族人对于传统文化的肯定与维护,作为凝聚族群与文化认同的来源。

主要特色

日治之前的矮灵祭在每年稻米逐渐成熟时举行,到了日治时期就改为2年举行1次,举行日期大多选在农历10月间,确切时间则由赛夏南北群的长老每次共同开会决定。矮灵祭的「祭典仪式」总共历时6天,但在实际上族人却在1个月前就开始准备「祭前仪节」,因此完整的矮灵祭仪式期间往往长达1个多月。「祭前仪节」的过程主要可以分为:(1)约定祭期Kakawas(2)结芒草约期(3)讨论会Babalon(4)协调会Ayalaiou(5)绑芒草结Umosig(6)预备Hahaλoan。祭前仪节的意义主要在于祭期约定与仪式筹备,约在9月份起赛夏南北两群的长老就会开始商谈与决定正式仪式的时间,在商谈结束后,双方便各自开始筹备各项事宜,除了祭歌舞蹈的练唱之外,也会在房屋和器具上绑上可以驱邪的芒草结Umosig,这是为了避免仪式期间受到恶灵作祟。

正式祭典仪式的程序繁杂,但主要可分为迎灵、娱灵和送灵3个阶段。在祭典第1日,由主祭带领众人面向东方祈祷,邀请矮灵明天来参加仪式;第2日,由主祭家准备米糕、烟斗、鱼、泉水,供奉在祭屋内的矮灵神位之前(称之荐晚餐),迎接矮灵前来享用,这个过程仅由主祭家成员才能参与,极具禁忌性与神秘性。接着是一连3夜的娱灵仪式,第3日在主祭口念咒语请矮灵降临之后,便会展开通宵达旦的歌舞,各家扛着代表自己姓氏的舞帽Kirakil,在舞蹈队伍中来回巡行;第4日族人以丰年舞来追念祖先和感谢矮灵庇佑,并祈求来年稻粟丰收;第5日则是举行谢灵仪式,整个娱灵仪式的意涵在于回忆与矮人相处的情景,并表达对于矮灵的虔敬。到了隔日清晨则会举行送灵仪式,主祭在祭屋内祭拜矮灵后,接着便会驱灵。最后1日,族人们集体到河边送灵,至此矮灵祭的「祭典仪式」便算是正式结束。

赛夏族的矮灵祭在仪式意涵与仪式形式上,有2个主要特色值得我们注意。首先,不同于赛夏族其他的仪式如祖灵祭、祈天祭、播种祭等,矮灵祭主要是以「异族」作为祭祀对象的祭典,这点在台湾原住民的传统仪式中亦属罕见。除此之外,矮灵祭在赛夏族所有的祭典中是规模最大、禁忌最多、族人最敬慎戒惧的祭典,由于矮灵祭有神秘的传说故事、盛大的歌舞仪式,因此相较于其他仪式而言,矮灵祭是赛夏族最外显、最为人所知的仪式。其次,在矮灵祭的过程中,赛夏人运用了许多不同类型的器物,其中包括舞帽Kirakil(亦称肩旗)、蛇鞭Paputol、十年大祭祭旗Sinadon等,这些器物在仪式的运用不仅有着视觉上的效果,它们本身也是具有特殊神圣意涵的法器,舞帽Kirakil是矮灵的神座,各家族姓氏代表扛着舞帽Kirakil在歌舞中巡行,象征矮灵到场与族人共舞。蛇鞭Paputol是主祭在仪式中的独特法器,具有驱除云雨、除病和保佑孩童平安长大的力量,也是正统主祭权力的表征。大祭祭旗Sinadon则是十年大祭时才能制作的特殊器物,以高达2到3尺(约60-90公分)的竹杆,挂着上红下白2块长方布旗而成,大祭祭旗被认为是最神圣的法器,具有强大的祈福庇佑力量,能够影响全族的命运,因此在制作和使用上都具有严格的禁忌,赛夏人相信每个人在一生中至少必须参与2次十年大祭,并透过对背大祭祭旗者的拍肩仪式,能够使人一生平安顺利。
矮灵祭须准备祭品、器物、串祭品用的竹签,以及装祭酒用的竹杯。
矮灵祭须准备祭品、器物、串祭品用的竹签,以及装祭酒用的竹杯。
祭典第2日,由主祭家准备祭品,供奉在祭屋内的矮灵神位之前,迎接矮灵前来享用。过程仅限主祭家成员参与,极具禁忌性与神秘性。此图为主祭家人在祭屋外面向东方,迎接矮灵到来。
祭典第2日,由主祭家准备祭品,供奉在祭屋内的矮灵神位之前,迎接矮灵前来享用。过程仅限主祭家成员参与,极具禁忌性与神秘性。此图为主祭家人在祭屋外面向东方,迎接矮灵到来。
赛夏人运用了许多不同类型的器物,其中包括舞帽Kirakil(亦称肩旗)。写有家族姓氏的舞帽Kirakil是矮灵的神座,,由各家族姓氏代表扛着在歌舞中巡行,象征矮灵到场与族人共舞。
赛夏人运用了许多不同类型的器物,其中包括舞帽Kirakil(亦称肩旗)。写有家族姓氏的舞帽Kirakil是矮灵的神座,,由各家族姓氏代表扛着在歌舞中巡行,象征矮灵到场与族人共舞。

文献资料

  • 1.小岛由道(1998【1915】)。《番族惯习调查报告书〔第三卷〕赛夏族》。中央研究院民族学研究所编译。台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学研究所。 
  • 2.古野清人(2000【1945】)。《台湾原住民的祭仪生活(高砂族祭仪生活)》,叶婉奇译。台北:原民文化。 
  • 3.胡台丽(1995)。〈赛夏矮人祭歌舞祭仪的「迭影」现象〉。中央研究院民族学研究所集刊,79:1-44。 
  • 4.胡家瑜(1996)。《赛夏族的物质文化:传统与变迁》。台北:内政部。 
  • 5.胡家瑜(2000)。〈器物、视觉沟通与社会记忆:赛夏族仪式器物的初步分析〉。考古人类学刊,55:113-141。 
  • 6.陈春钦(1966)。〈向天湖赛夏族的故事〉。中央研究院民族学研究所集刊,21:157-196。 
  • 7.陈春钦(1968)。〈赛夏族的宗教及其社会功能〉。中央研究院民族学研究所集刊,26:83-119。 
  • 8.陈运栋、张瑞恭编(2000)。《赛夏族史话—矮灵祭》。桃园:华夏书坊。 
  • 9.简鸿模(2007)。《矮灵、龙神与基督:赛夏族当代宗教研究》。南投:国史馆台湾文献馆。 
  • 10.赵福民(1986)。《赛夏族矮灵祭之研究》。中国文化大学民族与华侨研究所硕士论文。 
  • 11.郑依忆(2004)。《仪式、社会与族群:向天湖赛夏族的两个研究》。台北:允晨文化。

条目参照

环景连结

    周边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