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内容区块
:::
回首页

新竹金山寺

新竹金山寺
*
新竹金山寺主体建筑格局是一座单落三开间带左右护龙的建筑
资产类别: 古迹-寺庙
所在地址: 新竹市东区仙水里金山201号
公告日期: 1985年08月19日
创建/起源年代: 清咸丰3年(西元1853年)
经 纬 度: 121.01527,24.77782
指定/登录机关: 新竹市
公告文号: 七四台内民字第338095号
资产保存者: 金山寺管理委员会

指定/登录理由

具有保存价值

主题导览

新竹金山寺位於新竹科学园区内,此地名为「金山面」,地名如当地山势,形如「金」或「人」字,取「形开金面」之意。清乾隆、嘉庆年间汉人入垦,崇祀观音以保开垦平安,清咸丰3年(西元1853年)郭家献地,建造草庵称为「香莲庵」,历经修建改名,日治明治29年(西元1896年)重建後改名「金山寺」。

金山寺主体建筑为坐东南朝西北,格局是一座单落三开间带左右护龙的建筑,正身明间供奉观世音菩萨、韦驮、伽蓝护法、十八罗汉、太岁星君,左护龙供奉注生娘娘,右护龙供奉九玄七祖牌位。

发展源流

新竹金山寺一带山势形如「金」或「人」字,中间坡度和缓,可以眺望竹堑城,故取风水吉祥之意「形开金面」而称「金山面」。清乾隆、嘉庆年间汉人入垦此地,崇祀观音以保开垦平安, 清咸丰3年(西元1853年)郭家献地,建造一座草庵称为「香莲庵」。清同治初年天恩和尚(生卒年不详)倡捐改建,易茅为瓦,由於附近环境清幽,寺右有冷水坑,故成为新竹的一处名胜,常有游客游览。同治6年(西元1867年)林占梅(西元1821-1868年)作〈游灵泉禅寺题壁〉,此时改名为「灵泉寺」。

清光绪12年(西元1886年)士绅林汝梅(占梅之弟,西元1833-1894年)倡议修建成三合院格局,光绪14年(西元1888年)开始募化扩建,考量寺名「灵泉」容易与北门郑家别墅「冷泉」混淆,又为祈祷清廷长治久安,遂改寺名为「长清寺」。

日治明治28年(西元1895年),长清寺遭日军焚毁,隔年由闽籍人士杨标(生卒年不详)倡首鸠资重建,为去除不祥,也为除去日军疑忌,而使用寺庙所在地名「金山面」命名为「金山寺」。

战後金山寺作为监狱使用近16、17年之久。民国67年(西元1978年)新竹设立科学园区,金山寺纳入徵收之列,直到民国68年(西元1979年)暂列为古蹟、民国74年(西元1985年)内政部正式公告为古蹟後,金山寺的保存问题才解决。

民国79年(西元1990年)展开古蹟修复工程,民国80年(西元1991年)迎神安座并建醮,此後参拜人数日增,空间不足,遂於民国81年(西元1992年)增建後殿等附属设施,民国85年(西元1996年)竣工举行安座仪式。

主要特色

新竹金山寺现存栋架为日治明治29年(西元1896年)重建时所奠定,建筑现貌迄今仍保持传统寺庙建筑之风格。主体建筑方位为坐东南朝西北,格局是一座单落三开间带左右护龙的建筑。

金山寺的壁体以土埆砖墙为主要材料,墙身作法上以卵石台度作基础,台度上承接斗子墙,而内墙作法为土埆墙表面再予以白灰粉刷,构架形式为大木梁柱和砖土承重墙混合之结构系统,仅正身的步口有作擡梁式构架,其余皆是作圆桁直接搭在砖墙上的硬山搁檩式作法。

正身为三开间,立面采用板门与隔扇的组合,隔扇的隔心为直棂,板门则因长年烟燻而无法辨识所绘的门神,檐口构架为一通叠二瓜栋架,叠斗柱顶起卷棚顶的双脊檩,檐口柱为圆木柱。

正身室内采用四枝砖砌的方柱「砖顿」,取代木栋架的「四点金柱」形制,在砖柱之间以木通梁及通随,使室内空间畅通。明间神龛供奉观世音菩萨,龛外供奉韦驮与伽蓝护法,室内两侧墙前分别供奉十八罗汉,原本供奉的镇殿观音像老旧、十八罗汉像遭窃,遂於民国75年(西元1986年)改为樟木雕刻的佛像。

正身共十五架桁,屋顶采双坡水硬山单檐翘脊式屋顶,屋顶铺设素烧板瓦,屋脊翘脊平缓,装饰较少。左护龙厢房内供奉注生娘娘,右护龙厢房内供奉「本寺各姓氏九玄七祖莲座」牌位,後殿供奉的是释迦牟尼佛、药师佛、阿弥陀佛。

正身的步口摆放的出食台是金山寺现存的重要文物,出食台为一座石雕八角柱,具有古拙苍劲之韵味,石柱上刻有「香莲庵大清咸丰拾年岁次庚申仲冬立」与「原漳泉南沐恩弟子方仕钦等敬献」,显示金山寺在清咸丰年间称为「香莲庵」,且寺内曾有僧侣,因而设置出食台作为僧侣进行出食仪式使用。
后檐墙彩绘释迦牟尼佛故事,从左而右依序为劝佛回宫、佛陀降生、四王献钵,三幅彩绘主题对应大雄宝殿主祀释迦牟尼佛。
后檐墙彩绘释迦牟尼佛故事,从左而右依序为劝佛回宫、佛陀降生、四王献钵,三幅彩绘主题对应大雄宝殿主祀释迦牟尼佛。
镇殿观世音菩萨像是民国75年(公元1986年)所妆塑(制作神像的古称)。
镇殿观世音菩萨像是民国75年(公元1986年)所妆塑(制作神像的古称)。
台湾民间信仰常将观音与十八罗汉一同供奉,金山寺是在正身室内两侧沿着墙面供奉十八罗汉。
台湾民间信仰常将观音与十八罗汉一同供奉,金山寺是在正身室内两侧沿着墙面供奉十八罗汉。
护龙屋面铺设板瓦,马背山墙的形式为火形马背,形式作法简朴。
护龙屋面铺设板瓦,马背山墙的形式为火形马背,形式作法简朴。
新竹金山寺保存之出食台与石狮,是金山寺现存的重要文物。
新竹金山寺保存之出食台与石狮,是金山寺现存的重要文物。
出食台为一座石雕八角柱,具有古拙苍劲之韵味。石柱上刻有「香莲庵大清咸丰拾年岁次庚申仲冬立」与「原漳泉南沐恩弟子方仕钦等敬献」,且寺内曾有僧侣,因而设置出食台作为僧侣进行出食仪式使用
出食台为一座石雕八角柱,具有古拙苍劲之韵味。石柱上刻有「香莲庵大清咸丰拾年岁次庚申仲冬立」与「原漳泉南沐恩弟子方仕钦等敬献」,且寺内曾有僧侣,因而设置出食台作为僧侣进行出食仪式使用
正身面宽三开间,立面采用板门与隔扇的组合。
正身面宽三开间,立面采用板门与隔扇的组合。
正身室内采用砖砌方柱,不同于其他庙宇所使用的木柱、石柱作法。
正身室内采用砖砌方柱,不同于其他庙宇所使用的木柱、石柱作法。
新竹金山寺于民国81年(公元1992年)增建大雄宝殿。
新竹金山寺于民国81年(公元1992年)增建大雄宝殿。

文献资料

  • 1.中原大學建築研究所歷史與理論研究室(1987)。台閩地區第三級古蹟新竹市金山寺修復研究。桃園縣:中原大學建築研究所歷史與理論研究室。
  • 2.徐裕健計畫主持,李樹宜、郭致良協同主持(2008)。新竹金山寺調查研究暨修復再利用計畫。新竹市:新竹市文化局。

环景连结

    周边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