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配天宫具文化资产保存价值、建筑史上之意义,有再利用之价值及潜力及当代地方营造技术流派特色,因此指定为古蹟。
配天宫,原名「朴仔宫」或称「朴树宫」,传创立於清康熙26年(西元1687年),清同治4年(西元1865年)重修工程落成时更名为「配天宫」。在清代、日治、民国等时代皆有大型的增建与修复,历经多位名匠师之手,拥有诸多艺术文化资产。另外,像是保留树根雕刻而成的「镇殿妈」、相传为康熙皇帝御用金杯筊、日治大正11年(西元1922年)蒜头糖场制糖株式会社员工敬赠之青铜香炉与一对青铜大烛台、大正4年(西元1915年)信众以林朝英(西元1739?-1816年)书法制作捐赠的「莫不尊亲」匾额,皆为值得一见的文物。
每年可於农历正月到妈祖诞辰期间观赏「御赐灯花」,相传可追朔至清嘉庆皇帝感念养育水师提督王得禄的兄嫂,为配天宫每年的盛事。
朴子地区於荷治时期称之为「Caatzieu」,後译成汉字为「猴树」,推测此地名音源自平埔族,於《热兰遮城日志》就有猴树渔场与猴树溪(今朴子溪)的记载。根据日治昭和8年(西元1933年)相良吉哉(生卒年不详)主编《台南州祠庙名监》记录,配天宫创立於清康熙26年(西元1687年),原名「朴仔宫」,为某个半月庄人士从鹿港请来,途中在牛稠溪(今朴子溪)南岸的挂茶屋里停留,附近民众请求於此建庙,并依庙旁的朴树为名。亦有一说相传於康熙21年(西元1682年)间,东石半月庄人士林马(生卒年不详)常往来福州、兴化、莆田一带贩卖「福圆肉」,同时经常赴湄洲天后宫膜拜妈祖。有年妈祖托梦特赐其请奉金身一尊返回台湾,回程途经牛稠溪南畔,暂宿朴树下过夜。此後附近居民闻香气氤氲,并纷往膜拜。再啓程时顿觉金身重若泰山,掷筊问卜於神,妈祖乃意驻斯地,爰建茅殿供奉,并以朴树之名称作「朴树宫」,聚落便以此为中心向外发展,亦以「朴仔街」称此街市。
清康熙54年(西元1715年)全面改建「朴仔宫」中殿与拜殿;清乾隆36年(西元1771年)也进行修缮;至清嘉庆20年(西元1815年)地方仕绅王得襄(生卒年不详)、黄志仁(生卒年不详)主导增筑,亦有一说为王得禄(西元1770-1842年)其如夫人林氏(生卒年不详)为叩酬圣母恩覃,捐献钜金扩建神宫。
朴仔宫(另一称为朴树宫)更名为「配天宫」,原因年代众说纷纭,根据较可信的说法是:清同治4年(西元1865年)重修工程落成时,庙方董事将庙名取意「配享千秋馨香、功参天地造化」而更名。日治时期亦有大修缮,於日治大正元年(西元1912年)据信由漳州名师陈应彬(西元1864-1944年)主持,采用「对场作」的方式,并首开日本官方补助台湾庙宇修建之例。战後,陆续有大规模的增、修建。民国102年(西元2013年)遭逢祝融之灾,造成山川、正殿与左右过水廊受灾,县府与庙方争取文化部修复,委托各领域专家共同修复石作、泥塑神像、油漆彩绘、门神彩绘、交趾陶及剪黏泥塑等7大项类别,於2年後修复完成,始成今日样貌。
配天宫的建筑配置大致呈「囬」字型,整体庙宇呈现正方型,中轴线上的空间最为尊贵,依次是华丽的三川殿、高大的正殿和後殿。最左右侧是厢房,作为办公等空间。正殿的两边设置钟楼、鼓楼,以突显华丽的屋顶线条。大正元年(西元1912年)整修时,相传请到当时漳州名师陈应彬(西元1864-1944年)与郭塔(生卒年不详)所主持,是嘉义唯一采对场作的庙宇。庙中巧思还有像是庙沿憨番扛庙角的交趾陶;和东洋风影响下着白西装人物的交趾陶等等。庙内的千里眼、顺风耳,为交趾陶名师叶王(西元1826-1887年)於清同治4年(西元1865年)的作品,堪称是镇庙之宝;另外,配天宫前殿的三幅门神,是日治时代民俗彩绘大师蔡草如(西元1919-2007年)作品,弥足珍贵,後修整时异地保存之。
至民国97年(西元2008年)大整修时,诸多文物已经损毁、风化,此次修复均依古蹟保护法保留原样,邀请彩绘名师陈寿彝(西元1934-2012年)、交趾陶国宝级艺师林再兴(西元1929-2010年)、剪黏大师许哲彦(西元1947年-)等艺师操刀,使配天宫建筑在雕琢彩塑上,增添更多艺术珍宝。民国102年(西元2013年)遭逢祝融之灾後,造成山川殿、正殿及左右过水廊严重毁损,在请托各方大师修复下,经过2年多努力修复完成。值得一提的是,原本的交趾陶出自已故艺师林再兴(西元1929-2010年)之手,此次特别聘请其子林金仓(西元?年-),复原其父生前的作品。
庙中有诸多珍贵的文物,例如像是以巨大朴仔树雕刻而成「镇殿妈」,目前树根仍盘结於地下,被誉为请不动的妈祖;存有湄洲妈祖庙日治大正9年(西元1920年)前往进香相赠,相传为康熙皇帝御用金杯筊;大正11年(西元1922年)蒜头糖场员工集资所献敬赠之青铜香炉与一对大烛台,皆为值得一见的文物。最後每年可於农历正月到妈祖诞辰期间於此观赏「御赐灯花」,相传清嘉庆皇帝为感念养育水师提督王得禄的兄嫂,因此邀请其到北京皇宫内观赏元宵灯花,後期因其老迈不克前往,於是御赐可於自宅中布置,兄嫂以与大家同乐之心,将御赐灯花委托移至配天宫举办至今,传为佳话。
林朝英(公元1739-1816年)书法「莫不尊亲」匾额,为日治大正4年(公元1915年)信众捐赠,今日所见为火劫表面炭化后拼接而成之。
以巨大朴仔树雕刻而成的「镇殿妈」,目前树根仍盘结于地下,被誉为请不动的妈祖。
日治大正11年(公元1922年)制糖株式会社蒜头糖场员工集资所献敬赠之青铜大烛台
日治大正11年(公元1922年)制糖株式会社蒜头糖场员工集资所献敬赠之青铜香炉
相传康熙皇帝御用金杯筊,为日治大正9年(公元1920年)前往湄洲进香时相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