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定/登录理由
具有保存价值
主题导览
日明治29年(西元1896年)日治之初,宜兰仕绅不甘受日统治,乃延请新民堂扶鸾而得「宣扬忠孝、感化人心,劝人向善为要,不必回乡」之神谕,故在开兰进士杨士芳(西元1826-1903年)与乡绅发起下,於明治29年(西元1896年)号召建庙事宜,明治32年(西元1899年)碧霞宫正殿落成,是台湾少数以岳飞(西元1103—1142年)为主神之庙宇。
庙中设立「劝善局」与「乐施社」,宣讲善书、教化社会,并从事施药、施棺、助学、济急等社会福利事业至今。碧霞宫传有门生制度,历经百年不坠,维系百年传统不断,为台湾寺庙仅存之特色。每年祭典隆重呈现「三献释典古礼」并跳演「武佾舞」,不仅符合古制,更标榜忠孝节义精神、保存民族正气宗旨,尤为他庙所罕见。
发展源流
宜兰碧霞宫又名武穆王庙,主祀岳飞,是台湾少见、以岳飞为主神的庙宇,其渊源可追溯至早期之坎兴鸾堂。西元1895年日本治台初期,宜兰士绅不甘受日本统治,特地延请新民堂扶鸾,得「宣扬忠孝,感化人心,劝人向善为要,不必回乡」之神喻,故在陈祖畴(生卒年不详)等17人发起下,於明治29年(西元1896年)3月8日在坎兴街创立「坎兴鸾堂」,以敬祀岳武穆王,并筹建碧霞宫,约在明治30年(西元1897年)动工。
另一方面杨士芳(西元1826-1903年)、李望洋(西元1829-1901年)等人,因有见於割台之际,兵荒马乱、地方不宁,乃共同组织「劝善局」,宣讲忠孝节义,安定人心,并且有意建庙,求一固定集会场所。由於双方动机、作法均不谋而合,而且杨士芳等人拥有科举功名与官衔仕绅之名望,故请杨士芳为首召集主事,终於在明治32年(西元1899年)完成主殿建物。
因碧霞宫建庙初旨有抗日之精神,在地方士绅研商如何保留固有传统伦理之下,名称的由来有两种说法:一为,有遮掩日人耳目,以「碧血丹心望晓霞」之意取名。二为,取自天上岳武穆王所居之殿名为「碧霞」,取其宫殿名称之。日治时期,因平日宣讲善书、教导百姓忠孝节义,也曾开设「乐施社」施米棺以赈恤清寒,间接地协助政府教育人民,於是和日本政府维持着良好的关系,像是明治42年(西元1909年)碧霞宫「劝善局」举行宣讲大会,许多日本官员、公务员和社会菁英皆来参与此活动。另外,庙方也配合台湾总督府,将以往在农历灯节举行的春祭改於新历日期举办。
二战後,因国民党政府对於岳飞信仰有一定程度的重视,使碧霞宫有更稳健的发展。民国39年宜兰县制设立,隔年祭岳大典则由宜兰县长担任主祭,延续至今,祭礼参考祭孔、祭天等古礼,十分讲究。
主要特色
碧霞宫其渊源可追溯至新民堂与坎兴鸾堂。鸾堂中之扶鸾仪式又名扶乩,是中国的一种古占法,清康熙年间台湾已有此类活动;道光咸丰同治年间则已有鸾务,时有文人恭奉神明,设置沙盘、木笔,请神降乩示事。清光绪年间,在宜兰之鸾堂颇多,有名者如新民堂、唤醒堂、未信斋、醒世堂、监名堂、坎兴堂等。
碧霞宫成立之初,便有宣讲善书,教化善行之举,共设有「劝善局」、「鸾堂」与「乐施社」,分鸾、讲、经三部分与赈救等修行,藉由庙方独特之门生制度,门生可自由选择一项或多项修行参加之,此门生制度,历经百年而不坠,维系百年传统,极具特色。
每逢农历2月15日岳武穆王诞辰祭典,庙方以古制「三献古礼」和「武佾舞」致祭,别具特色,为全台仅见的祭岳大典,其蕴含深厚的传统鸾堂儒宗神教文化,保存朴实的原貌。可见以儒教为宗,以神为教,以飞鸾济世,宣讲忠孝节义,出书警顽立廉,是该庙最大特色。
碧霞宫之平面略呈「H」型,中央为正殿与拜殿,两侧配有护龙。於明治32年(西元1899年)全部完工,嗣後有若干次之增建翻修,如大正4年(西元1915年)增建东西廓及左右二廊。所祀神明,中有岳王像,东西廓祀其部将,左右廊合祀五文昌。殿内木材本为福杉,大正8年(西元1919年)修建时改为乌心石,且未施雕刻,显现出纯朴之风。旗杆座也建於此时,其上分别设祭祀「左右屯旗将吏神兵」之小祠。战後,民国42年(西元1953年)一度修缮,50年及70年间大兴土木,拜殿与山门皆於当时改为钢筋混凝土,而失去原貌;原为单开间、马背脊的入口门屋,重建时改为三开间四柱式之山门;燕尾脊屋顶也从原本的红瓦置换为琉璃瓦,与原貌大相径庭。民国75年庙方购置右侧空地及楼房,并於民国88年改建为「武穆文史馆」,与庙後方的杨士芳纪念林园共同形塑了此区浓厚的人文气息,成为宜兰旧城振兴计画中之一重要节点。
碧霞宫之平面略呈「H」型,中央为正殿与拜殿,此为正殿全景。
殿侧一景:殿内木料本为福杉,大正8年(公元1919年)重修时改为乌心石木,且未施雕刻,以简朴为风。
文献资料
- 1.岳武穆王宜蘭碧霞宮管理委員會(2000)。「縣定古蹟」宜蘭碧霞宮簡介(17-20頁)。宜蘭:岳武穆王宜蘭碧霞宮管理委員會。
- 2.中國工商專校(1999)。宜蘭縣縣定古蹟碧霞宮調查研究。宜蘭:宜蘭縣政府。
- 3.卓克華(1999)。宜蘭碧霞宮史蹟研究。史聯雜誌,35,37-58。
- 4.碧霞宮(1997)。文化資產局國家文化資產網。摘自:https://nchdb.boch.gov.tw/assets/overview/monument/19971119000001
- 5.文化部(2018)。臺灣大百科全書。碧霞宮。摘自:http://nrch.culture.tw/twpedia.aspx?id=8459報/祝紀念式(1909)。臺灣日日新報-漢文版(05)。
- 6.蘭陽短信—霞宮春祭(1919)。臺灣日日新報-漢文版(06)。
环景连结
周边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