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现地域风貌或民间艺术特色,具历史文化价值者,符合文化景观登录及废止审查办法第2条2款。
灵泉禅寺佛殿坐落于基隆月眉山灵泉禅寺境内,为1座台湾传统汉式合院建筑,与周遭的开山堂、月眉三塔等建筑构成庞大的佛教伽蓝,灵泉禅寺为台湾第1座具有丛林规模的禅寺,亦为日治时期本土佛教四大法脉月眉山派的发祥地、基隆八景之一「灵泉晚钟」,在台湾的佛教历史与人物、建筑史中都具有极重要的价值。
灵泉禅寺之命名缘于「寺东山腰,自涌洁清之泉水,雅特自然,故曰灵泉,而号曰灵泉寺」,前身为创立于明治35年(公元1902年)的灵泉寺,后由僧侣江善慧(1881-1945)投入寺院的建设与法务的推动,现今所见的佛殿便为善慧所建设。善慧俗名江清俊,原系斋教龙华派的斋友,日治初期福州鼓山涌泉寺的僧侣妙密、善志来到基隆传法布教,江清俊因侍奉僧侣起居,后经善志的引荐在明治35年(公元1905年)前往涌泉寺出家受戒,返台后在基隆地方仕绅的支持,以及月眉山大水窟地主布施土地作为建寺用地,向政府当局提出设立申请,最终在明治40年 (公元1907年)获得核准兴建天王殿。随后大殿(佛殿)落成,另陆续增建功德堂、前殿、天王殿、西归堂、报恩堂讲堂、禅堂、入不二门(山门)、灵泉三塔、开山堂,甚至三宝殿等。过程中寺院信徒众多,例如基隆知名矿业家颜云年(1874-1923)捐建寺前第一山门—入不二门,其他如士绅辜显荣(1866-1937)、许梓桑(1874-1945)等人的巨资捐助,也才使得大殿(佛殿)、禅堂、天王殿、开山堂、灵塔等工程次第竣工。
除了修建庙宇与传播宗教外,灵泉禅寺还着重佛教文化事业。大正6年(公元1917年),开山祖师善慧法师主导创办台湾佛教中学林(今泰北高中),并将此办学经验转换至佛教学院的教育工作。大正13年(公元1924年),正式创办「灵泉寺佛学院」,培植僧众人才。自明治42年(公元1909年)以来,也历次开坛传授四众戒法或二众戒会。由于善慧法师着重弘法传戒与教育工作,首开台籍僧人办学、传戒之风,直到善慧法师圆寂之时,派下分别院已有近70座,形成所谓月眉山灵泉寺派,成为台湾最具影响力的法脉之一。
佛殿建筑后来在大正年间已显朽坏,昭和7年(公元1932年)4月动工整修至11月竣工,使得寺院格局得以完备。灵泉寺历史不仅代表了月眉山派的发源地,透过原灵泉寺建筑群的沿革变迁,其丰富的佛教发展历史因此得到具体见证。基隆市政府于民国97年(公元2008)年登录「灵泉禅寺佛殿」为历史建筑。
现今所见的佛殿为增改建而成,第1代佛殿由现存图面资料来看,为1座一条龙的汉式建物,由本堂与库里所组成。江善慧以「皆效鼓山」作为对营建灵泉禅寺的期许,因而明治43年(公元1907年)总督府许可(生卒年不详)兴建天王殿,善慧随即在原有佛殿建筑旁增建,并在佛殿前兴建天王殿、佛殿的左右兴建过水廊,形成完整的合院建筑,奠定了灵泉禅寺的丛林格局。佛殿的正殿建筑在大正年间已显朽坏,昭和7年(公元1932年)4月动工至11月竣工,昭和8年(公元1933年)4月13日举办落成法会。佛殿的第1落分为天王殿、报恩堂、西归堂,第2落分为玉佛殿、韦驮祠与禅房、伽蓝殿与禅房,左右为走廊。
佛殿的第1落始建于明治45年(公元1909年),原有木构建筑在战后已显老旧,民国44年间(公元1955年)就建筑立面进行整修,以近代建筑的开窗形式取代原有窗户,并使用了空心砖这类建材。民国63年(公元1974年)至民国68年(公元1977年)间在既有的建筑基础上拆除改建,改建成1座2层楼的钢筋混凝土建筑,1楼供奉弥勒尊佛坐像、韦驮尊天菩萨立像、四大天王坐像,这批佛像为日治时期来自福州的妆佛名匠林起凤所塑造,是台湾佛教供像艺术中的佳作,弥勒殿的2楼作藏经使用。
佛殿的第2落建于昭和7年(公元1932年),平面呈现五开间,为11架楹抬梁式砖木混合构造,前檐深出3架楹且高,后檐浅短略低。明间、左次间、右次间为玉佛殿,室内供奉佛像,悬挂彩、帐、幢幡,设置钟与鼓,摆放大磬与木鱼等法器,是举办法会的空间。玉佛殿的室内在后坡7架至11架之间、后点金柱之间设置方台,台上泥塑山体,朝外处供奉泥塑释迦3尊像(释迦牟尼佛、迦叶尊者、阿难尊者),释迦牟尼佛结跏趺坐于莲台之上,双手持定印,迦叶尊者与阿难尊者皆呈站姿,迦叶尊者面容较具年纪,双手抱拳作拱于胸前,阿难尊者呈现青年相貌,合掌置于胸前,方台也供奉骑狮、持如意的文殊师利菩萨,骑象、持莲花的普贤菩萨,两尊菩萨与释迦牟尼佛组成「华严三圣」;山体朝后门处供奉站姿阿弥陀佛像、坐姿准提佛祖像、十八罗汉像,惟现今供奉于山体上的罗汉像已非日治时期供像。第2落的左、右稍间,分别为韦驮祠与禅房、伽蓝殿与禅房,室内设置寿屏,屏前供奉坐姿护法神像,屏后做为僧侣起居的禅房,室内设置半楼。
左过水廊悬挂1块金属制的云板,铸造于大正3年(公元1914年),基隆市政府于民国101年(公元2012)年登录为古物。
伽蓝殿与禅房,室内设置寿屏,屏前供奉坐姿护法神像。
韦驮祠与禅房,屏后做为僧侣起居的禅房,室内设置阁楼。
释迦牟尼佛结跏趺坐于莲台之上,双手持定印,迦叶尊者与阿难尊者皆呈站姿,两尊菩萨与释迦牟尼佛组成「华严三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