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臺南孔庙创建于明永曆19年(1665年),释奠典礼的举行延续至今,其详细内容收录于日本昭和8年(1933年)出版之《圣庙释奠仪节》(内含典礼流程、礼器、摆设、佾舞、意涵等等),该书称当时以成书院院生生前往中国大陆山东访查后编写而成,其依据可溯及更早之年代。
2.以成书院多年来依据《圣庙释奠仪节》举行隆重严肃之春秋祭祀仪式,传统的儒学精深及礼乐祭仪,在臺南孔庙被完整的保存。历经改政权更迭、烽火岁月,祭孔仪节与礼乐器具依旧被完整的保存。
大成至圣先师释奠典礼为祭孔典礼的正式称法。「大成」为孔庙的代称,「至圣先师」为孔子的尊称,「释奠」语出《礼记》,为祭祀过往圣哲师尊的祭典。换言之,其意涵为,在孔庙祭祀孔子的典礼。释奠在周代之前,为祭祀先贤的祭典,除四季固定举行外,则是天子视察学校或祭祀先师的祭典。孔子去世之后,最早仅以家祭在曲阜孔庙祭祀,至汉高祖12年(公元前194年),汉高祖经过鲁地时,以太牢(古代中国最高规格的牺牲祭祀,以1头全活牛作牺牲,仅限于对天或天子)祭孔子,祭孔规格提升为帝王之礼。正始2年(公元241年)魏齐王以「释奠」礼在辟雍(皇宫内供贵族弟子教育与祭祀的学院)祭孔,开释奠祭孔之例,此后祭祀地点由孔庙转为国学,并逐步制度化。隋文帝时尊孔子为「先师」,并正式规定以「释奠」礼祭孔,遂发展成为祭孔专用典礼形式。
唐代以后,祭孔释奠固定在农历2月与8月上丁之日(意指该月上旬的丁日)。各地也广建孔庙,因此祭孔仪式由京城往各地扩散,成为全国性大典。此后历代祭仪不断扩充和变化,祭仪的内容意涵也不断改变。民国41年(公元1952年),政府宣布祭孔释奠典礼在国历9月28日孔子诞辰纪念日举行,定名为大成至圣先师释奠典礼。
台南的大成至圣先师释奠典礼在台南孔子庙举行。台南孔子庙为全台最早设置,清康熙4年(公元1665年)郑氏政权初平定台湾,郑经参军陈永华提议「建圣庙、设国学,以教化学子;举行科举,为国抡材」,于是在南坊桂子埔建孔庙,并设置明伦堂为国子监,收纳院试(郑氏科举制度最高阶的考试)通过的考生为官员培训,清康熙5年(公元1666年)完工。清康熙21年(公元1895年)日本治台后,孔庙曾改作台南公学校,大正6年(公元1917年)学校移出后进行整修,仍维持祭孔释奠乐局。昭和8年(公元1933年)出版《圣庙释奠仪节》,将台南孔子庙祭孔释奠细节内容整理出来。从此,台南孔子庙即以此仪节规范,作为大成至圣先师释奠典礼的进行流程。
台南孔庙的释奠大典,分成在春秋二祭举行。春季在春分之日;秋祭于国历9月28日举行。
祭仪的程序大致如下:鼖鼓,祭祀人员依序排班,先行释奠礼,然后打开大成门,接着各祭祀人员就定位,并将释奠礼的牲礼之血埋在大成门外西边。接下来,全体人员行迎神仪式,然后正献官先行上香礼,并对孔子牌位行初献礼,完毕全体读祝文后行3鞠躬礼,再由分献官对其他贤哲牌位行初分献礼。接下来进行亚献与终献,其进行方式同初献礼。献礼后,由正献官引导分食赐福的酒肉,完毕后全体行3鞠躬礼,送神至大城门外,接着在门外的燎所点燃捧祝帛,烧毕后礼成退班。
由于台南孔庙为地方孔庙,沿袭清代晚期的官制,释奠典礼为中祀的编制。因此祭孔子的笾豆数为10,酒尊数为3,跳六佾之舞。献官的服饰根据民国18年(公元1929年)的礼服规定,为蓝袍黑马挂,礼生、乐生和佾生则穿宋明的服饰款式。
释奠典礼的空间有许多特色,充分反映出古代中国传统的「礼」的场域概念。首先,不同于其他宫庙的祭仪,释奠典礼讲求左右对称与平等,而没有左尊右卑的现象,因此祭仪出现「左(东)先右(西)后」的现象,以左(东)边为仪式的开始,右(西)边为结束。例如,大成殿堂下左侧乐器为「柷」,柷声响时礼乐乐章开始,右侧乐器为「敔」,乐章结束时以敔声结束;乐章开始时由东侧的麾与节指挥,乐章结束时以西侧的麾与节指挥结束动作;以及正献官由东侧的阶梯上露台,西边的阶梯下等等。
其次,祭仪空间呈现层次性,由神龛到大成门之间存在着由神到人的层递关系。神龛与摆设太牢的供桌为属于神的区位,仅由献官在此行香礼与献礼,以及摆置各种祭品。大成殿则是正献官向神灵禀报参与人员与年代等事项的区位。大成殿最外围的祝胙位是1个中介处,献礼后祭祀人员分享祝福的酒肉即在此。祝胙位南边,中庭是献官站立就位,准备祭祀的区域。中庭外的大成门,则是祭仪空间与现实世界的分界。
最后,释奠典礼讲求整体的阶序安排,此具体呈现在摆设、活动区位与仪式流程上。神位安排上,孔子最高,有独立自的香案和10个笾豆;四配居次,两配分1个香案和4个笾豆;十二哲再居次,东六哲与西六哲各分1香案;两侧东西庑的先儒先贤则是每个庑分1香案,名宦乡贤祠和节孝孝子祠则各设1香案。祭祀上,孔子由正献官祭祀,正献官左右各配两位引赞,其他则由分献官祭祀,左右各配1位引赞。
至于参与人员上,也能分成主祭与辅祭。主祭当中,正献官与分献官为最高,在香案祭祀;居次是陪祭官与祭官,位在中庭;再次为维持秩序的纠仪官。辅祭人员中,引导献官至香案的引赞,能进入香案区活动;其次为协助各种礼仪工作的礼生;再次为吹奏乐器和唱歌的乐生;最后是表演佾舞的佾生。
台南孔庙仍然保持传统礼仪使用猪、牛、羊牲礼祭孔,因此民间习俗流传只要拔到了牛头上的毛,就会增长智慧,也就是所谓拔智慧毛。
神位安排上,孔子最高,四配居次,每两配分1个香案和4个笾豆。图为四配一侧之香案。
正殿神龛与摆设太牢(祭品)的供桌为属于神的区位,两侧有穿着蓝袍黑马挂的献官在此行香礼与献礼,以及摆置各种祭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