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内容区块
:::
回首页

安定长兴宫瘟王祭

安定长兴宫瘟王祭
*
长兴宫原仍勉力维持集体肩扛王船送王之俗,但王船愈造愈大,终于民国77年(公元1988年)起,在王船底部已加装轮架辅以推拉王船。
资产类别: 民俗及有关文物-信仰
所在地址: 台南市安定区
公告日期: 2010年03月03日
创建/起源年代: 明永历33年(公元1679年)
摄影者: 杨晴帆
经 纬 度: 120.25061,23.12968
指定/登录机关: 台南市 政府
公告文号: 府文资字第0990049648A号
资产保存者: 安定区苏厝里长兴宫

指定/登录理由

1.依中华民国73年2月22日颁行之文化资产保存法第59条,以及传统艺术民俗及有关文物登录指定及废止审查办法认定具传统性、地方性、历史性、文化性、典范性。

2.年代久远为当地重要信仰文化活动,保留完整的祭祀科仪,仪式进行除遵循古礼外,绕境方式及王船製作、送神均俱特色,值得保存;且长兴宫瘟王祭最大特色为请王仪式(王箱)、王船造型、送王仪式之挑木桶泼水、扛船;并其持续进行王船祭典,具传承性;保留传统祭典状况良好。

发展源流

苏厝长兴宫位于台南市安定区,此地原平埔地名称「直加弄」,为西拉雅族的目加溜湾社活动的区域。明郑时期汉人开始进入开垦,属于天兴州安定里。在安定北边曾文溪畔的苏厝村得名乃因居民主要多姓苏、林。庄庙长兴宫的文献记载,其建庙起源缘起于明永历33年(公元1679年)3月某夜,苏厝和林厝2庄先民在曾文溪(古台江内海)溪畔听到有悠扬音乐,前往探视发现是1艘小船,上面插12支令旗,上面写有张、余、侯、耿、吴、何、薛、封、赵、谭、卢、罗12府千岁。居民拾获了王船,认为是非常吉利的兆头。于是恭迎入庄,并在曾文溪边(日治时期地籍为直加弄庄苏厝335番地)盖了草庵安座奉祀,因曾文溪溪流经常改道关系,导致庙宇多次迁徙。随着屯垦的移民渐多,信众群体也日广,信徒来自邻近的后堀潭、林厝、西卫、百二甲、崁头、胡厝寮、田寮、湾里街(今台南市善化区)等庄头皆有信徒来拜。

信徒们知道此船是中国大陆沿海聚落建醮祭祀,放流飘洋过海来到苏厝。故也进行送王船的仪式。台湾南部许多庙宇有烧王船的祭典,苏厝长兴宫早在乾隆37年(公元1772年)开办,以后即依神示每逢丑、辰、未、戌年3年举行1科,是历史记录中台湾最早开始举行王船祭典庙宇。初以「放水流」(游地河)方式送王,首科王船曾泊靠于曾文溪北岸的「下宅18欉榕凹湖仔」,为人捡拾奉于八份姑妈宫,39年后被迎入西港庆安宫,而发展出有名的「西港王船祭典」。原本放水流送王船的方式,影响了曾文溪流域下游其他聚落王船祭典,其中包括台南五大香科之一的「西港香」。后来苏厝长兴宫王船祭典则改以火烧送王(游天河)。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民国37年(公元1948年)在现址建庙,现今华南式庙的外观则是民国77年(公元1988年)所重建完成。

主要特色

苏厝长兴宫的瘟王祭,体现在其建立庙宇的过程以及火烧王船「送王」的固定祭典中。

苏厝长兴宫的王爷本由捡拾水漂王船而来,且原本只有12支令旗没有神像金身,以十二瘟王按照天干纪年,每年1位轮值,每逢建王醮当年迎请3位,当值岁者尊称为「大千岁」,前1年值岁者称二千岁,次年值岁者称三千岁,3年1科、1科请3王,所以12年4科刚好12王爷皆迎请到。庙内主祀十二瘟王平时只有「王令」未见「金身」,在举行王醮以前,才由纸糊师傅恭塑绸制金身,通常是在祭典正式开始的1周前,由长兴宫的房科人员将王爷和随从的纸糊金身装入2只铁制的王箱里头,由香阵热闹送往曾文溪畔「王船地」,将王箱放上竹筏贴封条、放置曾文溪上的竹筏,期间长兴宫派员24小时看守并定时上香。7至10日后,王船祭正式开始,起鼓入醮当晚再迎请。这样象征慎终追远,饮水思源意涵的仪式为长兴宫瘟王祭所独有。

「瘟王祭」王醮虽然固定年份3年1次,举办日期不定,然而总在逢科年的农历3月间举行,醮前作业则在前1年就已陆续展开,完整的醮典日程大致如下:

(一)杯选会首:科年前1年农历8月15日。在神前杯选主会首、副会首、协会首、都会首、赞会首的五主会和巡按官等6名醮首,其中前五主会和长兴宫原组织的「八甲首」等13人,即为每科王醮的主事,相关祭典事宜皆由这13人主导。

(二)(舟参)祭活动:科年前1年10月间举行。「舟参」就是王船的龙骨,先到木材工厂「取舟参」,再请造船师傅刨削「造舟参」。择吉日于曾文溪河畔举行「请舟参仪式」,由道士团行开光点眼、赋予龙骨神灵,同时迎请「厂官爷」(督造王船之神)和「总赶公」(领航之神)及其兵将;返庙后,在王船厂「安舟参」(龙骨安座),此后便由造船师傅全力造船。

(三)建造王船:1月底前完成。
(四)竖立灯篙:2月底前。
(五)塑造王爷:2月底前。每科塑造绸布王爷3尊,依值年「十二瘟王」而塑,值岁者尊为大千岁,曾文溪流域主系统的王船信仰模式相同。

聘请糊纸师傅在庙内楼上以纸糊制金身(神像),造成之后直到送王(火化),这些千岁爷神像都不能示于人,,此禁忌迄今依然严守。

(六)王船出澳:3月初前后。为王船举行出澳抛碇仪式,并行「安梁头」、「安崁巾」和「安龙目」之仪,赋予王船神灵,此后才接受信众膜拜、添载。

(七)造设王府:3月初前后。为「请王」作准备;改造长兴宫的正殿,悬挂黄色布幔当成王府。

(八)请王迎驾:3月上中旬,在王醮入醮当日午夜于曾文溪河滩举行。事前先在溪边竹筏上设立香案,恭祀未开光的3尊绸制王爷约10日才举行「请王」,请道长为其开光点眼,赋予神灵。「请王」为王船祭典大事,通常是全庄总动员。

(九)云庄绕境:于「请王」当夜天亮后举行。以1日时间遶遍「顶八庄」,即善化、六分寮、溪尾、十乃、胡厝寮、崁头、西卫和田寮等8庄,最后回到苏厝本庄,各交陪庙宇都出轿出阵参与。早年「云庄」更南下遶巡安定、港仔尾、许中营、港口、油车仔、内郑拐、外郑拐、岭寄和下洲仔等所谓的「下九庄」,后因不愿「王爷兴外庄」而取消。然不论「顶八庄」或「下九庄」,都是曾文溪南岸的庄头,足见苏厝的开发与曾文溪的情感关系。

(十)七朝王醮:分成2部分:
王府内,在7天的王醮期间,千岁爷的神像坐镇在王府里面,每天各会首、甲首穿着正式的礼服,早、中、晚各1次到王府觐朝,称为「祀王」。祀王由房科人员的传喧人员掌控击鼓、献供、投文、领文、禀事、参谒等一定流程,过程庄严肃穆,并设立道士坛,聘请高功道长团,进行祈福禳灾的祭祷仪式。

(十一)普渡宴客:王醮末日午后举行普渡,当夜「请人客」,家家户户皆备筵宴请亲朋好友。

(十二)烧王船:王醮结束翌日上午举行,也是「瘟王祭」的最后仪式恭迎神兵神将与「千岁爷」登舟后,恭送王船启行。早年王船都采竹造,虽然改为木造多年,长兴宫原仍勉力维持集体肩扛王船送王习俗。随着王船愈造愈大,民国77年(公元1988年)起,王船底部始加装轮架辅以推拉。

送王地点在「请舟参」和「请王」的曾文溪河畔,西港开始有王船祭典时,送王方式就由放水流改采火化,此俗延续至今。王船就定位后,将金纸、添载物品等堆放妥当,由会首执事耆老一同上香焚拜后,等待吉时王船自然火化送行。

(十三)卸下灯柱:送王当日下午「谢灯篙」,正式结束醮祭。
送王地点在曾文溪河畔,西港开始有王船祭典时,送王方式就由放水流改采火化,此俗延续至今。图为火化中的王船。
送王地点在曾文溪河畔,西港开始有王船祭典时,送王方式就由放水流改采火化,此俗延续至今。图为火化中的王船。
送王地点在「请(舟参)」和「请王」的曾文溪河畔,图示为会首执事耆老一同上香焚拜,即等待吉时王船自然火化送行。
送王地点在「请(舟参)」和「请王」的曾文溪河畔,图示为会首执事耆老一同上香焚拜,即等待吉时王船自然火化送行。
苏厝长兴宫的王爷本由捡拾水漂王船而来,且原本只有12支令旗没有神像金身,在举行王醮以前,才由纸糊师傅恭塑绸制金身。
苏厝长兴宫的王爷本由捡拾水漂王船而来,且原本只有12支令旗没有神像金身,在举行王醮以前,才由纸糊师傅恭塑绸制金身。

文献资料

条目参照

环景连结

    周边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