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内容区块
:::
回首页

竹山社寮紫南宫吃丁酒

竹山社寮紫南宫吃丁酒
*
「吃丁酒」又称为「吃福」,意即分享当地居民娶妻、添丁的喜气。紫南宫庙方会将信徒祭拜土地公的供品烹煮成麻油鸡供参与民众共食,象征分享福气。
资产类别: 民俗及有关文物-风俗
所在地址: 南投县竹山镇
公告日期: 2009年09月02日
创建/起源年代: 有关起源年代目前并不可考。(无公告信息)
摄影者: 赵守彦
经 纬 度: 120.72255,23.81705
指定/登录机关: 南投县 政府
公告文号: 府授文资字第09801854362号
资产保存者: 紫南宫管理委员会

指定/登录理由

不仅深具地方文化历史意义,并能将之活化,形成规模庞大、蓬勃发展的民俗活动。登录保存团体紫南宫管理委员会制度完善,发扬取之于大众、用之于大众的精神,不仅妥善推动庙务,并致力办理小区各项福利及建设工作。

发展源流

位于南投县竹山镇社寮地区的紫南宫,过去曾被称为「竹脚崎土地公庙」、「大公庙」,现在以「借福德金」闻名全台,素有「神明银行」之称,并且与新北市南势角烘炉地南山福德宫、屏东车城福安宫号称「台湾三大土地公庙」。

紫南宫主祀福德正神,俗称土地公。当地传说清乾隆年间,嘉庆太子(1760-1820)曾经在林圮埔遭土番围攻,随身大将李勇(生卒年不详)也殉职,是因为福德正神的庇佑才得以平安渡过浊水溪再从鹿港返回京城,后敕封紫南宫福德正神。因此紫南宫土地公的塑像佩戴官帽,并有文武护将随从,实属少见。明治年间重建时,再陪祀福德夫人土地婆,并加奉祀三官大帝及石头公。

紫南宫的在地信仰民众以社寮大公街以东至枫仔林,亦即目前的社寮里第4至8邻为主。在紫南宫的信仰圈内,除了每年神明圣诞时的祭典之外,也流传着新婚、新丁(「丁」是指男丁)拜土地公的习俗;亦即每年正月15日,境内各家户凡有娶媳妇、或是男丁诞生的家户,都必须准备供品前往紫南宫敬拜土地公;隔天庙方会将供品煮成麻油鸡,俗称「丁酒」,再分送给境内各家户共同享用,象征分享土地公的庇佑。如果外地进香团在此时到访,一般境内家户也会邀请香客共享、一尽地主之谊。

因为紫南宫借金灵验事迹的普遍流传,信众范围已扩展至全台各地,香客高达数10万人。原本由辖境内信徒新婚、出丁所祭拜的鸡只已不足供应众多的香客,所以改由庙方向外采购鸡只办理,吃丁酒活动也改成中午举办,以便当日前来参拜的各地香客享用。原本以社寮辖境5邻为主要范围的吃丁酒习俗,逐扩大为正月16日当天前往紫南宫的各地信众都一起享用;在紫南宫庙方与社寮文教基金会的共同筹备办理下,近年更发展成极为盛大的民俗节庆活动,参与人数超过10万人。如今吃丁酒不仅是社寮地区流传已久之习俗,亦是被居民称为「大公庙」之紫南宫与地方社会关系紧密的象征。

主要特色

「吃丁酒」习俗在每年农历正月16日举办,是充满喜气与欢乐氛围的盛大活动。「吃丁酒」又称为「吃福」,意即让所有参与的民众分享当地居民娶妻、添丁的喜气和福气,同时也获得土地公的庇佑。原初的祭典内容为,从去年农历过年至今年农历过年期间,紫南宫辖下共 5 邻,凡有男婴诞生的家户,正月15日元宵节时就必须以整只阉鸡(不限1只;另一说是以2或6等具有吉祥意涵的只数为原则)敬拜并感谢土地公的福佑;凡有新婚者的家户,则必须以猪头为敬拜土地公的祭品;至16日上午,庙方会将鸡头冠及尾椎的肉切下,交由该家户的人带回,其余部份由庙方烹煮成麻油鸡酒与全体社寮信徒共同分享。再者,紫南宫辖下5邻的家户,每户至少都要派出1位人手在16日的活动中担任义工;工作内容包括清洗准备食材和烹煮鸡肉等厨房工作、协助庙方登记借金或文书抄写,以及棚架搭设与活动前后的环境打扫等。

发展至今,祭典内容日渐完备也更为复杂,今日「吃丁酒」活动详细过程大致如下:

一、 准备贡品
1. 新婚的家户必须准备「猪头」1付和米酒1瓶。
2. 续弦的家户必须准备「挂腿(猪后脚)」1付和米酒两瓶。
(民国80年起,都改为「挂腿(猪前脚)」1付及米酒)。
3. 「添丁」的家户必须准备「阉鸡」1付和米酒1瓶。
4. 新婚又添丁,就必须同时准备新婚祭品及添丁祭品,俗称「一担」。
5. 「许千金」 的人家会准备「母鸡」1付和一些鸡蛋及米酒1瓶。

二、 报喜:庙方会请专业的报喜人,敲锣打鼓地在家户间为民众报喜。

三、 取下祭祀品
1. 庙方将新婚的「猪头」祭品,以刀取下「嘴颊肉」,然后将剩下的猪头加上红包,送还给信众。(民国80年改为「挂腿(猪前脚)」后,庙方依例取部份猪脚肉,将剩下的猪脚加上红包,送还给信众。)

2. 「添丁」及「许千金」的人家,于元宵节当天祭祀后,由庙方将「阉鸡」及「母鸡」的鸡头、鸡翅、鸡脚、鸡尾椎(俗称四点金,连同鸡身骨架)连同红包送回给信众,意谓「肉给人吃,骨头不让人家啃」。

四、 分享
农历正月16日一早,庙方就会将祭品调理成麻油鸡,并准备菜饭及各式食物,于中午时正式举办「吃福」活动。

吃丁酒活动至今已盛大发展为全国性的「土地公传奇吃丁酒文化季」,并结合社寮文教基金会共同举办,系列活动自每年除夕夜开始,直到正月16日「吃丁酒」为最高潮。当日也有展现社寮地区和紫南宫文化特色的竹工艺大金鸡及竹艺大元宝的大公街踩街活动,象征社寮地区民众共同向紫南宫土地公表达敬意,并祈求土地公继续福泽地方和各家各户。已有270年历史的紫南宫,极具历史价值,除了祭祀活动外亦保存了多项古文物,其中包括百年石制香炉(上有清道光廿七年、大公庙的铭刻)及清朝光绪年间台湾镇总兵吴光亮所立的「永济义渡碑记」石碑。所办的「吃丁酒」不仅深具地方文化历史意义,并为社寮地区注入新活力,带动整个竹山社寮里社会福利与观光经济发展,也成为南投县最著名、最具吸引力的民俗活动。
在紫南宫庙方与社寮文教基金会的共同筹备办理下,近年吃丁酒活动发展成极为盛大的民俗节庆活动,参与人数超过10万人。
在紫南宫庙方与社寮文教基金会的共同筹备办理下,近年吃丁酒活动发展成极为盛大的民俗节庆活动,参与人数超过10万人。
庙方将供品煮成的麻油鸡俗称「丁酒」,再分送给境内各家户共同享用,象征土地公的庇佑扩及各家。
庙方将供品煮成的麻油鸡俗称「丁酒」,再分送给境内各家户共同享用,象征土地公的庇佑扩及各家。
位于南投县竹山镇社寮地区的紫南宫,过去曾被称为「竹脚崎土地公庙」、「大公庙」,现在以「借福德金」闻名全台,素有「神明银行」之称。
位于南投县竹山镇社寮地区的紫南宫,过去曾被称为「竹脚崎土地公庙」、「大公庙」,现在以「借福德金」闻名全台,素有「神明银行」之称。

文献资料

  • 1.刘枝万(1961)。〈南投县风俗志宗教篇稿〉。《南投文献丛辑(九)》,图版12。南投县:南投县文献委员会。页117-118。
  • 2.刘先进等编辑(1997)。《南投县寺庙名录》。南投县:南投县政府民政局。页149-150。
  • 3.黄耀能总纂(1999)。《南投县志卷六文化志胜迹篇》。南投市:南投县政府。页:155-156、171(照片)。
  • 4.林文龙(1998)。《社寮三百年开发史》。社寮文教基金会。页117-120。
  • 5.曹美良总编辑(2000)。《南投县文化休闲导览手册》。南投市:南投县政府文化局。页122-123。
  • 6.陈哲山总编纂(2002)。《竹山镇志:下册》。南投县:竹山镇公所。页1343-1344、1395、1668。
  • 7.刘耀南主编(2003)。《竹山风情录》。竹山镇故乡重建促进会。页:130-132。
  • 8.魏裕鑫撰稿(2010)。《浊水溪线:南投县小区深度文化之旅手册:竹山镇、鹿谷乡、名间乡》。南投市:南投县政府文化局。页:14-18。
  • 9.卢思岳总编辑(2013)。《走读台湾:南投县1》。台北市:中华文化总会。页150-152。
  • 10.紫南宫网页〈关于紫南宫:吃丁酒由来〉。
  • 11.姜义镇(1995)。《台湾的乡土神明》。台北市:台原出版。

环景连结

    周边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