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内容区块
:::
回首页

大溪莲座山观音寺

大溪莲座山观音寺
*
莲座山观音寺的建筑受限于丘陵地形、腹地狭小等因素,无法作纵向发展,因此在建筑形制上发展出「一进式庙宇三川殿前筑轩」的特殊格局。
资产类别: 古迹-寺庙
所在地址: 桃园市大溪区康安里瑞安路2段48巷28号
公告日期: 1985年08月19日
创建/起源年代: 清嘉庆2年(公元1797年)
摄影者: 赵守彦、邱俊铭
经 纬 度: 121.28082,24.87211
指定/登录机关: 内政部
公告文号: 台内民字第0740335694号
资产保存者: 大溪莲座山观音寺

指定/登录理由

为地方信仰代表中心,建筑形式精美,木作彩绘及雕工细致,具有保存价值。

发展源流

莲座山位于大溪区市郊,独峙于大汉溪畔,其形势犹如莲花出水,因而得名。莲座山观音寺创建有2种说法,其一为清嘉庆2年(公元1797年)由当时开垦民众钟尚仪(生卒年不详)等人筹资创建;另一说法为清嘉庆6年(公元1801年)广东来的垦民钟房绪(生卒年不详)考察山水地形后,在此地集资兴建庙宇,祀奉观音佛祖。两者说法因时代久远难以考据,再加上两者间相差4年,信众多数认为嘉庆2年(公元1796年)时已在此供奉观音菩萨,后于嘉庆6年(公元1801年)集资进行扩建。

道光13年(公元1833年),广东籍移民信众有感神恩庇佑,捐献田地作为寺产,以田地每年收益作为该寺日常费用,寺方得以妥善经营,因此香火大盛、信徒大增。咸丰5年(公元1855年),有感观音寺年久失修,地方信众募资整修,现今仍留有当时重修遗迹,包括山墙、窗棂(汉式传统木制窗格)、护龙等,成为了莲座山观音寺发展过程中重要的时代证明。明治37年(公元1904年),因庙宇破损严重,时大溪街总理吕建邦(1856-1948)会同地方人士钟会云(生卒年不详)、邱玉来(生卒年不详)等人发起大溪当地信众募款整建活动,进行大规模整修,除重修正殿以外,并增筑四角拜亭及左右附属家屋,整修工程直到明治40年(公元1907年)完成竣工。

大正14年(公元1925年),吕建邦、邱汉莲(生卒年不详)、简水龙(生卒年不详)等人又再募款彻底修缮,使寺院益见宏丽,倍增庄严,并于正殿山墙墀头下刻有「一品名山」、「万年福地」之对联。昭和9年(公元1934年),再次修建拜亭、正殿等,原为四角拜亭,改建为八卦式重檐拜亭,形成现今之寺貌。

莲座山观音寺内大殿祀奉观音佛祖及十八罗汉金尊,配祀三官大帝,寺方右侧约5公尺圣堂中供奉土地公,上山入口供奉山神。因该寺位处腹地狭小的丘陵在线,仅能做横向扩建,故为1座五门单殿式庙宇,入寺前须爬百余座阶梯,被信众称为「百步云梯」。云梯中有1座咸丰年间的石狮子与山神庙,山腰山壁上雕有12生肖石雕,象征守护着莲座山与当地居民的安全。观音寺建庙以来,一直以来都是当地居民信仰中心,尤其是桃园、新竹、苗栗3县市客籍人士的信仰中心,除因所祀神明为客家族群所祭祀之神明外,相传咸丰3年(公元1853年),泉、漳(大陆移民台湾两族群)械斗波及大科崁(今大溪)地区,当地客籍移民人士,为避难躲至观音寺,幸得观音菩萨庇佑躲过1劫,尔后客籍人士感念,将观音寺视为信仰中心。

莲座山观音寺虽经数次修建,但每次修建对文物的保存都相当谨慎,故而清领时期的建筑主体大抵保存,是1座具历史、文化、艺术价值的寺庙。内政部于民国74年(公元1985年)指定为3级古迹,使其得以在相关单位的妥善维护下,长长久久流传下去,让民众可以藉此了解到当地文化信仰的发源之一。

主要特色

莲座山观音寺的建筑受限于丘陵地形、腹地狭小等因素,无法作纵向发展,因此在建筑形制上发展出「一进式庙宇三川殿前筑轩」的特殊格局,原本仅有3门,但在昭和9年(公元1934年)年重修时改成5门单殿式,屋顶的形式为三川脊,正殿的前方的八柱式重檐拜亭是该庙宇建筑上的最大特色,拜亭内设有八卦藻井,屋顶上的剪黏、泥塑有神龙盘柱及凤凰展态等各类传说故事,寺内木雕、石刻、彩绘等皆古朴雅致。寺庙的右侧10余公尺林荫处设有敬圣亭(惜字亭),该亭亦为重要的古建筑,名为「奎星楼」,内奉文曲星君。其由红砖砌成3段式亭子,上、中2层题有对联,亭身的龙吟虎啸石刻栩栩如生,剪黏、雕塑精美细致。

莲座山观音寺一直是桃园、新竹、苗栗3县市85%以上的客籍家庭的信仰中心,每个家庭都会到观音寺恭迎观音菩萨的「香旗」(庙方以香火制旗)回家供奉,祈求赐福家中老小一切平安。每年观音圣诞农历2月19日,寺方都会举办大型祭祀活动,此时许多乡镇村里都会组团来寺进香,信众亦会带着香旗回到寺中「谒祖」,寺庙人潮络绎不绝,形成1个春游迎神的浩大场面。

1年当中,从上元(元宵)、中元到下元的3个节庆时序来看,是客家人在农业社会对于自然及大地的1套从祈求到回馈的机制,也可以说是客家人利用大自然的时序变化,以「春祈、夏耘、秋收、冬藏」的观念,来调整1整年的作息与生息的生活方式。观音寺会于每年秋收时程举办「谢平安」活动,「谢平安」在过去农业社会的客家庄,是每个庄中一年一度的大事。除了所有信众必须准备三牲到所属的主神庙祭拜之外,更需演出「平安戏」,一方面是以戏来酬谢神明1年来的眷顾与恩赐平安,同时也让辛苦1整年的村民们犒赏自己,以戏同乐。时至今日,观音寺依然保有此传统活动,让信众除了谢神外,另含有感谢土地的精神存在其中。

寺方长年经营发展,信众与日俱增,于私下组成民间宗教信仰的社团「观音会」,此社团除了俱备凝聚社会力量功能外,更能让信众于其中相互关心关怀,互助有需要之人,成了藉由宗教信仰结合社会力量的特有现象,也让莲座山观音寺除了在中教信仰庇佑人民外,增添了整合社会力量功能。
观音寺右侧设有敬圣亭「奎星楼」,内奉文曲星君,是由红砖砌成3段式亭子,上、中2层题有对联,亭身的龙吟虎啸石刻栩栩如生,剪黏、雕塑精美细致。
观音寺右侧设有敬圣亭「奎星楼」,内奉文曲星君,是由红砖砌成3段式亭子,上、中2层题有对联,亭身的龙吟虎啸石刻栩栩如生,剪黏、雕塑精美细致。
拜亭内设有八卦藻井。
拜亭内设有八卦藻井。
正殿的前方的八柱式重檐拜亭,是莲座山观音寺建筑上的最大特色,屋顶上的剪黏、泥塑有神龙盘柱及凤凰展态等各类传说故事。
正殿的前方的八柱式重檐拜亭,是莲座山观音寺建筑上的最大特色,屋顶上的剪黏、泥塑有神龙盘柱及凤凰展态等各类传说故事。

文献资料

环景连结

    周边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