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内容区块
:::
回首页

苗栗文昌祠

苗栗文昌祠
*
苗栗文昌祠是1座三开间两进两廊的合院式祠宇。昭和10年(公元1935年)台湾中部大地震导致正殿屋顶破损,所幸梁柱木石结构受损轻微,得以原貌修复。
资产类别: 古迹-寺庙
所在地址: 苗栗縣苗栗市绿苗里中正路756号
公告日期: 1985年08月19日
创建/起源年代: 清光绪8年(公元1882年)开始建造,于光绪11年(1885年)完工
摄影者: 卢逸峰
经 纬 度: 120.81826,24.55392
指定/登录机关: 内政部
公告文号: 台民字第338095号公告
资产保存者: 苗栗文昌祠管理委员会

指定/登录理由

倡设英才书院于此祠仓颉厅,以教化莘莘学子,设县之初、知县亦曾在此办公,故此祠为苗栗县治初期行政、文教中心。

发展源流

苗栗原是平埔族猫里社之地,清乾隆初叶,广东籍移民人士相继到此开垦,成为广东籍垦民聚集的城镇,生活形态也渐渐由耕垦社会转为士子书香社会。鉴于文风渐盛,当地仕绅林际春(生卒年不详)、陈万青(生卒年不详)、黄文龙(生卒年不详)、邱蕴常(生卒年不详)、范炳辉(生卒年不详)等人于清光绪8年(公元1882年)倡建文昌祠,当时并延请地理师王东海(生卒年不详)建造,座西北朝东南,呈矩形纵深而建,全部工程于光绪11年(公元1885年)完成,林际春并自新竹背负文昌帝君泥塑神像入祠安座。

文昌祠主祀文昌帝君,左次间配祀仓颉圣人、右次间配祀韩文公(韩愈)。因设有书院,正殿案桌设有神位牌,中间是「至圣孔子神位」,左书「文昌帝君」,右书「仓颉圣人」,与魁星爷神像一并供学子朝夕膜拜。

光绪15年(公元1889年)设立苗栗县,苗栗知县林桂芬(生卒年不详)到任时由于县衙尚未建造,暂以文昌祠为县衙办公之处,使供奉文昌帝君的祠宇兼具临时衙署之功能,也成为苗栗设县后的行政发源地。同年为教化学子,在地方官绅谢维岳(生卒年不详)等人的倡议下,创设英才书院,由于院舍未建,暂以县署礼房为办公处所,光绪18年(公元1892年)改设于文昌祠仓颉厅。清领时期虽在台湾设有推行教育单位,办理地方教育广推「儒学」,但受政治、经济、社会等因素的影响,官府系统无法有效推动教育,致使「儒学」无法彰显,在清廷鼓励下,由地方仕绅兴办的「书院」,反而成为台湾文运的主流。

公元1895年日本治台,禁止汉人学习汉文,推动新式教育,英才书院营运6年后因而废止,然而地方诗文爱好者仍透过吟诗创作延续传统汉学文化,至日治时期昭和2年(公元1927年),苗栗、竹南、大湖地区文人雅士成立苗栗诗社(简称栗社),在文昌祠及热心人士的支应下,每月开课或举办吟诗大会,每月集会诗稿油印诗集专刊,每年春、秋择日举办诗人大会,成为当时台湾中北部最负盛名的吟诗大会,盛况空前。

昭和10年(公元1935年)台湾中部大地震,文昌祠正殿屋顶破损、泥塑神像塌毁,所幸主要的梁柱木石结构受损轻微,得以原貌修复,文昌帝君神像因此改成陶土塑像。日治时期,文昌祠当过宪兵屯驻所、公学校分教场、支厅宿舍用途,二次大战期间,前埕施作3处防空壕,文昌祠也因而遭到严重的破坏。

文昌祠建筑物因为岁月自然侵蚀、环境变迁等因素,致使毁损严重,民国74年(公元1985年)内政部公告指定为3级古迹后,民国86年(公元1997年)开始修复工程,以保存原色彩、形貌为主要目标,采用原物或相近材料以传统技法进行修复,经有关单位的努力,终于民国91年(公元2002年)完工,重现原有风貌。

主要特色

苗栗文昌祠为三开间、二进二廊式庙宇,主要有照墙、左山门、右山门、前埕、前殿、及正殿等空间配置,前埕左侧并设有一圆塔状的敬字亭。照墙墀头有琴、棋、书、画等泥塑作为装饰象征文人雅士;由左、右两座山门进出文昌祠。

在传统的封建观念里,士为四民之首,读书人在社会中的地位极受尊崇,苗栗地区多为广东潮州客家垦民,唐朝大文豪韩文公(韩愈,768-824),曾被贬谪潮州刺史,因此地缘关系,客籍供奉的文昌祠多会配祀韩文昌。文昌祠前殿的门神彩绘,并非一般人所熟悉的秦淑宝、尉迟恭或哼哈二将,其中门以文昌帝君的两侍童「天聋」、「地哑」为门神,意思是:能知者不能言,能言者不能知。文昌帝君掌管文章科举,关系富贵贫贱,需严格保密以免天机泄漏,更有喻示信众应谦冲为怀、口不出恶言、耳不进乱言、远离是非亦不做是非之人的意涵。中门前1抱鼓石据说为台湾现存最完整、最大的1对,此石除了有稳固门面的作用之外,民间信仰相传有坏人要进入庙殿,门鼓即会嘎嘎作响,达到警示作用。

文昌祠内悬有古匾3块,分别是右侧的「始制文字」、中央的「下观而化」;以及左侧的「群瞻山斗」,虽未见年款,但可能是建庙时所置,系该庙重要的历史文物。

文昌祠与孔庙相同,除每年春、秋2祭(农历2月3日与8月3日)之外,平常时节皆不开中门,但凡参加国家级考试及格或取得博士学位者,可准备3献礼,开中门祭圣,以表光宗耀祖之意。早年多是及第士子自行举办,因需劳师动众,现今在个人执行上有所困难,因此苗栗县政府自民国96年(公元2007年)起举办集体开中门祭圣活动,每年都由不少的及第士子参加,也成为文昌祠特有文化信仰活动。

文昌祠祀奉的神明与一般民间信仰不同,除了读书人与希望子女科考及第的父母于考期前来参拜外,平日香火不如其它寺庙鼎盛,幸庙方有祀田(以田租收入供祭祀用的田)2处,得以有经费经营至今。随着时代的变迁与教育的普及,学院已不存在于此,虽没了莘莘学子朗诵读经的声响,但从清领时期的县辖与学院,日治时期的苗栗诗社,都证明了文昌祠对苗栗文风的深远影响,文昌祠朴实无华,典雅高贵的建筑风格,更有别于其他庙宇,展现了文庙特有的风格。
文昌祠前殿的门神彩绘以文昌帝君的两侍童「天聋」、「地哑」为门神,意思是:能知者不能言,能言者不能知。
文昌祠前殿的门神彩绘以文昌帝君的两侍童「天聋」、「地哑」为门神,意思是:能知者不能言,能言者不能知。
中门前1抱鼓石据说为台湾现存最完整、最大的1对,除了有稳固门面的作用之外,民间信仰相传有坏人要进入庙殿,门鼓即会嘎嘎作响,达到警示作用。
中门前1抱鼓石据说为台湾现存最完整、最大的1对,除了有稳固门面的作用之外,民间信仰相传有坏人要进入庙殿,门鼓即会嘎嘎作响,达到警示作用。
文昌祠内悬有古匾3块,分别为右侧的「始制文字」、中央的「下观而化」以及左侧的「群瞻山斗」,系该庙重要的历史文物。
文昌祠内悬有古匾3块,分别为右侧的「始制文字」、中央的「下观而化」以及左侧的「群瞻山斗」,系该庙重要的历史文物。

文献资料

  • 1.文化部文化资产局。文化资产个案导览<苗栗文昌祠。
  • 2.《苗栗文昌祠之研究》硕士论文--玄奘大学宗教学系佛教组。
  • 3.李阿成、陈运栋、彭富钦主编(1988),《苗栗县寺庙文化之研究》,苗栗市:苗栗县政府、文复会苗栗县总支会。
  • 4.黄鼎松(1998)。《苗栗文昌祠》 苖栗县 : 苖栗县立文化中心。

环景连结

    周边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