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为内政部指定3级古迹,为符新文资法规定予以重新指定。
宜兰昭应宫建立于清嘉庆13年(公元1808年),由当时厅治南街(今新民里)居民集资而建,至今已超过200年历史,供奉主神为天后妈祖,因此有妈祖宫的别称,乃宜兰早期兴建妈祖庙之一。初建时,规模较小,为两殿式建筑,原方位座西朝东,保持着妈祖庙面海庇护海上生灵之意的传统。宜兰位处台湾东北部,清嘉庆7年(公元1802年)汉人已开垦至五围(今宜兰市),彼时交通建设不足,河运担负着重要的运输功能。早期宜兰河流域的村庄聚落,即凭借宜兰河水运联接乌石港,再转运至基隆、淡水、唐山等地。宜兰市西门就因位居舟船来往频繁的重要枢纽而逐渐发展出行郊(商业公会)林立、繁荣的西门商街(今鄂王小区,旧城西路一带)。因此当地居民选择于旧宜兰城中心位置(今宜兰市中山路),筹建昭应宫祀奉妈祖,祈求河运运输一切顺利。
清嘉庆15年(公元1810年),清朝将宜兰纳入版图,嘉庆皇帝命时任台湾知府杨廷理(1747-1813)拨款整修昭应宫,杨廷理同时赐木制古香炉1座于昭应宫,今古物仍存于庙中。昭应宫受皇帝敕令所建,成为了官祀代表的庙宇,清嘉庆17年(公元1812年)台湾知府杨廷理设置噶玛兰厅,派任首任噶玛兰厅通判(今县市首长)翟淦(?-1817)治理宜兰,因昭应宫座落于五围南北轴干道(今中山路)上,是当时居民重要的生活及信仰中心,官府在治理宜兰时,选择昭应宫为张贴谕旨告示的地点,借此告知当地居民官府的相关政令。
道光14年(公元1834年)宜兰发展日盛,居民原意扩建昭应宫,相传当时命理师言昭应宫地处宜兰市市中心,如易向座东朝西,兰阳子弟必定「科甲联登」,故将原址拆除改建为戏台,改建昭应宫于原址对面,现存庙址即是此时所建造位置。改建后兰阳地区杨士芳(1826-1903)、李望洋(1829-1901)等人相继进士,举人及第,兰阳文风誉满全台。
日治时期昭和7年(公元1932年),昭应宫因年久部分建筑体损坏再次整修,前殿至正殿之两侧山墙本为土埆墙(用土块迭砌而成的墙),改由红砖组砌,内墙贴30年代盛行的白瓷砖,铺换屋瓦,内殿内部之木雕、石柱、石雕或门窗等,大多是道光年间改建时的原始对象,是台湾少数保存完整之清代庙宇之一。昭和20年(公元1945年)美军空袭宜兰,不幸炸毁昭应宫后殿木造阁楼,导致部分文物与建筑因此损毁。因正值二次世界大战,百姓生活困苦,没有经费整修后殿,直至民国52年(公元1963年)年由地方仕绅发起集资才又重建后殿建筑。因时代变迁,原有的戏台在民国57年(公元1968年)被拆掉改建为商店,并用水泥改后殿建筑,此次整修破坏性极大,因此国家内政部审核古迹时,只有将保有道光年间的前殿与正殿列为古迹,并因内墙改贴白瓷砖而将昭应宫由原先判定的2级古迹改为国家3级古迹。
河运时期居民利用河运运送物资赚取财富,祈求妈祖庇佑建造,清领时期因是当地民众信仰与生活中心点,官府更以此为公告谕旨地点。日治时期蒋渭水(1891-1931)先生有感于台湾人长期处于日本政府专制统治,故而于昭应宫后殿设立「读报社」,陈列书籍散播革命思想以及新颖的知识。昭应宫建庙至今200余年,从清领、日治时期至民国时代,见证了在不同时期宜兰的发展。
昭应宫现址为道光年间所留下,因当时改建为座东朝西面向,使昭应宫成为全台唯一不面海的妈祖庙。改建后的昭应宫为三开间三殿式建筑,分前殿、正殿(主祀神像位置)及后殿,深达60多公尺,现存前殿与正殿,大多仍保存道光时期构造。庙内并保留历史遗迹,如先人建庙与整修时于梁柱上以古钱币造型巧妙记录了修缮年份;道光御赐「泽覃海宇」、光绪御赐「与天同功」、通判丁承禧(生卒年不详)「泽周海甸」,总兵张兆连(生卒年不详)「恩周赤子」的匾额等古物,皆为珍贵的历史轨迹。
昭应宫另供奉了开兰3大老:杨廷理、翟淦及陈蒸(生卒年不详)。杨廷理入兰后丈量土地、力裁大地主分配3籍耕地、议定田赋、清理户口丁数,奠定日后宜兰的民政发展,他并成立仰山书院,延聘当时儒士主讲,启迪兰阳文风,更善用当地寺庙作为宣讲官谕之所。随后的翟淦及陈蒸,延续杨廷理的建设方向,努力不懈。翟淦更因勤于公务积劳成疾,卒于任内。此3位非神非佛,却因开兰有功,兰阳子民感念其功、敬若神明,以木雕祀奉于昭应宫内,受居民香火供养。
宜兰市昭应宫早期每年妈祖圣诞时,都会举办宜兰市妈祖绕境活动,后在保有固有信仰文化与顾及环保概念的前提下,妈祖阵头绕境文化活动改为每4年盛大举办1次;近年来更与宜兰地区祀奉妈祖的庙宇,共同于每年妈祖圣诞前举办铁马绕境宜兰,「骑」求平安的活动。有别于一般妈祖以銮轿出巡绕境,此活动特色为骑士将妈祖背于身上,骑铁马走县内既有的自行车专用道与老街绕境宜兰县境内妈祖古庙,循罗东溪、冬山河、壮围东港、头城海滨自行车道,一路领略宜兰的海滨、河边、农田小径,领略农田、水路、河口与近山风貌,每抵达1间妈祖古庙便有导览解说,传递宗教文化之美。活动全程不点香祭拜,以双手合十替代,以掌声取代鞭炮声,没有台湾民间阵头,成为宜兰特有的妈祖绕境宗教文化,也反映出现代宗教信仰与绿能环保的美好结合。
先人建庙与整修时于梁柱上,以古钱币造型巧妙记录了修缮年份。
庙内保有道光御赐「泽覃海宇」及通判丁承禧「泽周海甸」匾额。
昭应宫的木雕「凿花」技巧及艺术风格极为少见,而斗栱技巧又出现「溜金斗」的「看架」,为目前台湾所见年代最早的作品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