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内容区块
:::
回首页

北势寮保安宫

北势寮保安宫
*
现存的保安宫旧庙建筑为砖石木混合构造,是日治时期昭和2-4年(公元1927-1929年)重修完成的形制,目前已移至新庙后方安置。
资产类别: 古迹-寺庙
所在地址: 屏东县枋寮乡中寮村保安路215号
公告日期: 2006年08月21日
创建/起源年代: 建庙于乾隆50年(公元1785年),历经多次迁徙重建,现今指定为文化资产的古迹本体为昭和2年(公元1927年)所建。
摄影者: 赵守彦
经 纬 度: 120.59633,22.36159
指定/登录机关: 屏东县 政府
公告文号: 屏府文资字第0950164329号
资产保存者: 财团法人北势寮保安宫

指定/登录理由

枋寮北势寮「保安宫」开基至今历经300余年岁月,其救世度人之神迹,不计其数,故其庙宇遇有毁损,莫不得到当地民众倾囊出资,完成修建,是当地重要之信仰中心。保安宫有黄龟理、杨秀兴、陈己堂之作品,艺术价值极高,墙体迭砌采地方性材料,呈现地方特色;木构架及雕刻、彩绘亦深具高度技术水平及艺术文化,并具备时代意义。

发展源流

北势寮保安宫位于枋寮乡中寮村,主祀保生大帝,是枋寮乡三大聚落北势寮之信仰中心。此地居民早在清乾隆50年(公元1785年)即建庙奉祀保生大帝,而现今所见的保安宫旧庙样貌则重建于日治时期昭和年间,并于民国95年(公元2006年)迁移到现址。

枋寮位于屏东平原南端,背山临海,早期是一片茂密的森林,据传原是现今春日乡原住民的居住地。清康熙年间,有漳州移民到此伐木为业,而官方兴建军船所用的木材也到此开采,以船运至大陆,匠人在此筑寮居住而逐渐形成聚落。据保安宫庙史记载,此地保生大帝的信仰来自北势寮的1位杨姓渔民夜间捕鱼时望见岸上灯火,循迹所发现悬挂在树上的白礁保生大帝香火;这有可能就是早期在此砍伐运送木材的匠人所携带的香火,在上岸时在偶然留下。渔民将香火带回自宅供奉,而后陆续发生显灵事迹,使信徒逐日增加,后于雍正5年(公元1727年)众人集资雕塑保生大帝金身,设立神坛奉祀。

当初居于此地的原住民迁往东部山地后,仍常常回到此地与平地人进行商业交易,故枋寮逐渐成为一商业集散地,到了乾隆年间已发展出街市。传说于乾隆24年(公元1759年)时,清官府加征田租而地方人民抗缴,凤山县官员前来压迫百姓、并辱骂神祇,却受保生大帝显灵之神威慑服,此后信徒更加虔诚,并奉献田地,由庄中仕绅12人组成大道公会,轮流耕作田地奉祀保生大帝。乾隆50年(公元1785年),北势寮庄民发起募捐,在现今中寮村第4邻的碾米厂旧址兴建2间房屋,作为保生大帝的宫坛,并由杨家把自家供奉的保生大帝神像献出,作为北势寮庄共同奉祀的神祇。

同治6年(公元1867年),奉祀保生大帝的宫庙迁建到后来的保安宫旧庙址(中寮村保安路215号),并自此命名为「保安宫」。至日治时期,因庙体较为简陋狭窄,庄中仕绅及信徒计议改建,于是在昭和2年(公元1927年)拆除重建,至昭和4年(公元1929年)竣工。此次重建聘请当时著名匠师以前后对场作方式施作,木雕装饰精美华丽,至今仍保存完整,极富艺术价值与时代意义。

民国62年(公元1973年),庙宇曾因屋顶漏水而进行整修。但到了民国84年(公元1995年)时仍有漏水潮湿的问题,使庙宇脊梁毁损、安全有虞,且当时庙地所在即将实施道路拓宽计划,经庙方董监事讨论并向保生大帝掷筊准许后,议决在庙宇后方购地重建。另一方面,旧庙由当时名匠师施作,其中包括雕刻家黄龟理(1903-1995)的作品,是现今少数保存较好对象,值得整体保留,因此新庙于民国94年(公元2005年)在新购土地上竣工后,庙方于民国95年(公元2006年)举办「千人移庙」活动,将旧庙体移至新庙后方安置,即现今保安宫所在地址。现在保生大帝的奉祀与宫庙活动移至新庙中进行,持续作为地方人群的信仰中心,旧庙一方面将作为文物馆或为信徒办事的场所,一方面也作为文化资产整体保存,继续见证此地保生大帝信仰与地方发展的悠久历史。

主要特色

现存的保安宫旧庙建筑为砖石木混合构造,是日治时期昭和2-4年(公元1927-1929年)重修完成的形制。当时庙宇的木结构与木雕装饰特别采用前后对场作(「对场」又称「拚场」,意指将待兴建的同1座建筑区分成左右或前后两部分,分别由2组匠师负责施作),庙宇前侧由漳州彬司派陈己堂(1880-1965)为大木匠师、本土匠师黄龟理为凿花匠师,后侧则由泉州溪底派郑振成(生卒年不详)与杨秀兴(生卒年不详)为大木匠师与凿花匠师。4人都是当时建庙名匠,对场施作使两位凿花匠师在木雕装饰上较量彼此的技艺与美感表现,展现各自风格特色,使庙宇更加精美华丽。对场作的建造需要充分财力聘请匠师,也需要有足够的优秀匠师与建造团队。台湾在清代中晚期以后,移民聚落已有较长久发展与财力累积,本土匠师也逐渐茁壮,功力可与原乡名师相抗衡,在匠师与经济条件皆充沛的情况下,对场作建筑在清末与日治时期达到高峰,北势寮保安宫即是至今仍保存完善的1个代表例子。

北势寮保安宫在近年又增建更加金碧辉煌的新庙,庙宇历次修建以及装饰上的讲究,既是人群信仰虔诚的反映,也反映地方人群经济能力的发展与提升。而保安宫旧庙因完整保存凿花名匠黄龟理及杨秀兴的木雕作品,因此更具艺术意义,也呈现出宗教建筑作为展现人群信仰的场域。人们因信仰而投注财富兴筑、致力修缮华美,使寺庙也成为艺术展现的空间。

北势寮保安宫除了每年固定于农历3月15日,举行保生大帝平安绕境仪式,也会在农历5月2日的保生大帝得道日举行全台唯一的「送白鹤」仪式。当天信众跟随保生大帝神轿与用纸扎成的白鹤,由保安宫步行至北势寮率芒溪附近海边,面向福建白礁慈济宫祖庙方向虔诚祭拜后,再引火焚烧白鹤。在道教文化中,白鹤具有长寿且遨游天空、悠然来去的意象,相传保生大帝得道后即是驾白鹤升天,「送白鹤」仪式表现出当地乡亲感念保生大帝的慈心护佑,祭拜时面向福建白礁祖庙,也有荣归故里、不忘本源的意义。
西施脊上以彩色玻璃剪黏为饰,庙宇的装饰讲究反映信众的经济能力。
西施脊上以彩色玻璃剪黏为饰,庙宇的装饰讲究反映信众的经济能力。
黄龟理匠师木雕作品,保安宫是黄大师少数硕果仅存的作品之一。
黄龟理匠师木雕作品,保安宫是黄大师少数硕果仅存的作品之一。
北势寮保安宫近年增建更加金碧辉煌的新庙,图为新建庙宇立面部分。庙方于民国95年(公元2006年)举办「千人移庙」活动,将旧庙体移至新庙后方保存。
北势寮保安宫近年增建更加金碧辉煌的新庙,图为新建庙宇立面部分。庙方于民国95年(公元2006年)举办「千人移庙」活动,将旧庙体移至新庙后方保存。

文献资料

条目参照

环景连结

    周边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