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内容区块
:::
回首页

珠山大道宫

珠山大道宫
*
大道宫的前殿正门,现貌为民国74年(公元1985年)整修时奠定。
资产类别: 历史建筑-寺庙
所在地址: 金门县金城镇珠山68号
公告日期: 2009年06月03日
创建/起源年代: 清代(确切年代待考)
摄影者: 赵守彦
经 纬 度: 118.32130,24.40247
指定/登录机关: 金门县 政府
公告文号: 府文资字第0980037123号
资产保存者: 财团法人金门县薛氏基金会

指定/登录理由

表现地域风貌或民间宗教信仰艺术特色者。

发展源流

大道宫是金门岛西南方珠山聚落的村庙,因座落于珠山聚落圭峰西方,在地方上又称作「西宫」。珠山昔称「山仔兜」,是薛氏家族聚居的单姓村。薛氏自元代从福建银安(即泉州同安)渡海到金门岛上定居形成聚落,约于清初东迁至现在珠山村所在的鸡奄山麓,大道宫即是薛氏家族在此地建立聚落稳定发展后所兴建的庙宇。

大道宫是薛氏在村中建立家族祖庙之后才兴建的,但创建的确切年代已不可考。传说大道宫奉祀的保生大帝来自其他地方,并且在珠山尚未建立宫庙时就已灵验,有年红毛海盗来袭,保生大帝显灵保护珠山,并指示乡民击退海盗,于是村人在聚落里设立宫庙奉祀保生大帝。依据薛氏族谱推测,庙宇约建于乾隆37年(公元1772年),宫内并存有1座刻于乾隆26年(公元1761年)的石金炉。大道宫在嘉庆12年(公元1807年)与同治12年(公元1873年)都曾由薛氏族人重新修缮,现在宫里也保存有嘉庆年间设立的「帝德广运」匾额1座,宫里壁画与「征信录」石刻也记录了同治年间的重修。

珠山居民于19世纪开始前往南洋旅居经商,外侨在南洋的经营尤其在清末达到巅峰,由侨民寄回的大量财富,使珠山成为金门岛最大与最富庶的侨乡。但中日战争期间金门曾受日本占领,侨汇断绝,大道宫也被日军占用。到了国民政府军队撤退到金门时,大道宫则遭戍守珠山之军队占用为师部办公室,使宫内许多神像遭到破坏,民国47年(公元1958年)的「八二三炮战」更使宫庙受损。直到民国57年(公元1968年),时局较为安定,在地与旅居菲律宾、新加坡、台湾的乡亲才捐款筹议整修宫庙,只是当时负责人经验不足,修复方式使宫庙失去原貌。于是在民国72年(公元1983年)时又再度重修,打掉前次修建工程,依原貌全部重新翻修,不仅更新木石结构,也重塑军将爷与竹杯爷,并装饰大道公金身。此次重修费时2年完成,并于民国74年(公元1985年)盛大举行落成奠安与开光庆典。后来因庙宇左侧护龙屋顶崩落及木构梁柱遭受蚁害,在民国87年(公元1998年)曾采用混凝土及砖造方式修建护龙空间。民国98年(公元2009年),珠山村民再度发起捐资整修,在地家户与境外信众皆踊跃捐款。此次重修仍采修旧如旧的原则,购置珍贵木材,并聘请传统匠师长驻施作,于民国102年(公元2013年)完工。

大道宫至今仍是珠山村民与旅居海外的薛氏侨民重要的信仰中心,历次庙宇修建以及重修时的讲究,充分展现了当地居民对大道公的虔诚信仰以及对地方认同的热诚。

主要特色

珠山大道宫为一传统闽南式宫庙建筑,采三开间二进格局,有右护龙。庙宇前后两进中间安置过水亭,两旁有龙虎井(又称日月井,即位于左右两侧回廊与乡房间的天井)的布局,龙虎井墙面并饰有龙、虎泥塑。大道宫后进正殿中央主祀保生大帝,左祀驻生娘娘,右祀福德正神,除此之外,也副祀有作为神祇随从的军将爷和竹杯爷(古时衙门里负责在公堂上执行刑罚的衙役称为排爷,因手持竹制杖板,又称竹杯爷)。而正殿神桌下供奉有一尊虎神像,并非一般庙宇所供奉的「虎爷」,相传保生大帝曾在山中采药时,医治了一条吞食妇人后被发簪哽住喉咙而垂死的老虎,人们认为这尊虎神即是这条被救助的老虎,后来成为守护保生大帝的「黑虎将军」。

大道宫屋顶山墙以内收翘脊,两边外收八字规山墙方式处里。金门建筑承继了中国大陆南方建筑的硬山墙构造传统,亦重视山墙之装饰。金门的硬山墙形式大约有五种之多,分别象征金木水火土五行,以「火」(燕尾形)及「金」(单弧形)最多,「土」(平顶八字规)及「水」(三弧)次之,「木」(高圆弧形)较少。这几种形式依据方位及五行相生之说而在民居或祠庙上有特殊的运用规则,目的在使其相生不相克,祈求家宅平安,人丁旺盛。而金门民间流传有风水冲煞信仰,若燕尾脊的尖端指向民居住屋的正前方,被认为有冲煞之害。因庙宇是神祇在阳间的住所,为防止对邻近的住家产生冲煞,大多数的庙宇屋顶便采取八字规的形式。不同于邻近的泉漳厦地区宫庙以燕尾翘脊居多,在金门普遍可见的八字规土形山墙可说是金门的特色。而大道宫庙宇侧面及背面外墙为花岗石块以人字形砌成墙体,也是金门常见的建筑特色。

大道宫在近年修建时都采用传统木造材料与工法施作,是金门县内木石构造庙宇保留较好的例子。民国72-74年(公元1983-1985年)重修时采用闽南式木栋建筑,尤其是神龛采用「内枝外叶」(又称「透雕法」,如枝干雕在里层、树叶雕在外层的形式,是以多层次镂空雕刻的技法)雕刻手法,充满古朴气息。最近1次民国98-102年(公元2009-2013年)的修建,除了保留原有石材构件外,也进口高级木料重新雕刻配祀的文武判官和军将爷,委托台南著名匠师陈惠德常驻当地以传统样式与技法施作,在当前新修庙宇时常采用「不见木」钢筋水泥工法之际,大道宫的传统木、石施作弥足珍贵。
建筑正面上堵为砖砌外抹灰墙体,下堵为花岗石石槛墙迭砌;山墙采八字规是金门祠庙的特色 。
建筑正面上堵为砖砌外抹灰墙体,下堵为花岗石石槛墙迭砌;山墙采八字规是金门祠庙的特色 。
大道宫前方有庙程及宫桥潭。
大道宫前方有庙程及宫桥潭。
建筑整体格局为三开间二进加右护龙传统闽南式宫庙建筑,山墙采八字规是金门祠庙的特色。
建筑整体格局为三开间二进加右护龙传统闽南式宫庙建筑,山墙采八字规是金门祠庙的特色。

文献资料

  • 1.李世伟(2008)。〈从原乡到台湾─保生大帝信仰的形成与发展〉。刊于《台湾佛教、儒教与民间信仰》。李世伟编,页339-362。台北:博扬文化。  
  • 2.李金生(1998)。《鸡奄山顶谈珠山历史》。台北市:金门县政府。  
  • 3.李金生(2013)。〈珠山大道公宫修旧如旧〉。中时电子报,2015年6月12日上线。  
  • 4.袁兴言(2011)。《由移民聚落到跨海宗族社会:一九四九年以前的金门珠山侨乡》。国立台湾大学建筑与城乡研究所博士论文。  
  • 5.《金门珠山薛姓血缘聚落时空间变迁的研究》。国立高雄师范大学地理学系硕士论文。  
  • 6.谢贵文(2011)。《保生大帝信仰研究》。高雄市:春晖。

环景连结

    周边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