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内容区块
:::
回首页

大内头社太祖夜祭

大内头社太祖夜祭
*
头社仍然保有祀壶信仰,头社西拉雅人所祭祀的神灵没有具体的形象,大多存在于壶体或瓶体内,而这与汉人神明祭祀的金身或神像大相径庭。
资产类别: 民俗及有关文物-信仰
所在地址: 台南市大内区
公告日期: 2008年06月27日
创建/起源年代: 无公告信息
摄影者: 赵守彦
经 纬 度: 120.39893,23.14497
指定/登录机关: 台南市 政府
公告文号: 府文资字第0970141209号
资产保存者: 太上龙头忠义庙管理委员会

指定/登录理由

1.头社夜祭是西拉雅尚存少数的夜祭活动,是汉化最为鲜明聚落之一,值得加以保存。

2.「头社夜祭」为原臺南县现存四处夜祭中,较具场面亦为最具指标性者。每年如期举行,深富地方性与文化性。

3.祭典仪式虽有汉化,但仍具西拉雅族群特色,尤其点猪至拜猪仪式相当具特殊性。

发展源流

「头社」位于台南市大内区头社里,地理位置为曾文溪流域中游大内段丘群的头社段丘之上,介于海拔50公尺到130公尺之间,是台南平原进入玉井盆地的交通隘口。头社是西拉雅族的居住地,在族群分类上属于西拉雅族大武垄社群的一支,内部包括了大小10个聚落,现今的住民除了西拉雅族后裔之外,也有不少汉人移居至此。在口述传说中,头社居民的祖先来自于海外,据传在渡海来台时,在海上碰到大雾,船只迷失方向进退惟艰,在束手无策之际便向太祖(平埔西拉雅族祖灵信仰中的主要神祇,一般泛指西拉雅族先民的化身,但非特定家系的祖先,而是族人共同祭祀的对象)祈求,此时忽然看见天上有大白旗一旒,船只就顺此大旗航行,最后抵达了台湾。经过这次海上迷航的事件,为了感谢太祖的庇佑,在太祖的诞辰日,也就是每年的农历10月15日,头社人都会准备许多祭品,聚集在太祖身处的公廨(西拉雅族祭祀太祖的场所)之前,身穿大白衣,手牵着手,舞蹈歌唱酬神。久而久之,这样的酬神习俗便成为今日我们所俗称的太祖夜祭祭典。

自明清时期汉人大批渡台时,台湾西部平埔族群最先与汉人接触,大部分平埔族群在这个时期皆接受到汉人文化的同化,头社族人亦然,除了日常的服饰与语言受到汉化影响外,传统信仰也融入了汉人的祭祀习俗,例如头社族人开始将祭司称为「尪姨」,以及头社夜祭的祭祀方式融合了汉人祭祀的炉主制度。到了日治时期,总督府在台湾各地推行了同化计划与皇民化运动,希望能收编殖民地人民的认同与改造他们的日常生活习俗。在这个时期,头社村的宗教信仰活动都被禁止,公廨也被拆了,紧接着在太平洋战争时的饥荒与兵荒马乱,村落社会的发展遭遇严重打击,太祖信仰也随着沉寂了许久。在二次战后,头社居民开始重新复振太祖信仰,建造了新的公廨来迎回太祖,并且定期举行太祖夜祭。由于头社的文化复振运动较早开始进行,文化保存的成果与积累相当丰富可观,因此头社不仅吸引了许多研究者前往调查,也成为了其他平埔族群村庄在文化复振上学习与取经的对象。在近年来,在政府多元文化政策的鼓励之下,头社居民积极地推广「太祖夜祭」活动,并且多方结合地方产业与观光产业,今日头社的「太内产业文化节」即是「太祖夜祭」与「地方产业」的成功结合。

主要特色

头社太祖夜祭主要是为了庆祝太祖每年一度的圣诞千秋,其中亦包含了头社居民对太祖的感恩与祈福之意。一般来说,太祖夜祭可以分成广义与狭义两种,广义的太祖夜祭主要指从农历9月1日至11月1日的一系列岁时祭仪,而狭义的太祖夜祭则主要指在农历10月14、15日举行的仪式正典活动,主要的仪式过程有:(1)迎神(2)点献猪(3)拜天公(4)牵曲(5)翻猪礼(6)再牵曲(7)禁向。

在仪式正典当日,约在下午6时乩童便会带领着炉主与头人(地方的意见领袖)祭祀太祖,恭请老祖降临公廨接受族人的祝寿,接着开始进行点猪仪式,请求太祖点收各项祭品。接着便会稍作休息,直到晚间11时才会再次开始仪式,而这之间则是安插许多表演活动。到了11时,乩童便会开始拜天公、牵曲、翻猪、再牵曲(「牵曲」是一种由妇女担任,双手交叉牵围成圈,配合简单的二进一退舞步,边唱边跳的仪式歌谣,主要在于感念太祖的庇护),至此头一日的夜祭算是告一段落。隔天15日上午约8时,便会到村内各家进行牵曲祝贺,牵曲结束后便进行禁向与收向仪式(将神灵引回祭祀用的瓶体之中),等到中午时分,村内族人与来宾一起享用午餐后,约下午2时左右掷杯选出下届炉主及头家,至此整个太祖夜祭仪式便算是完成。

不同于一般我们所理解的平埔夜祭仪式,头社太祖夜祭仪式的一项特别之处在于其融合了许多汉人文化。如前所述,由于头社作为平原与山野地区的隘口,在地理位置上是平地汉人进入山区的必经之处,往往也成为了汉人移居的首选之处,因此头社不仅有着明显平埔族群与汉人混居的现象,双方之间也有着「文化合成」的现象,即地方文化与外来文化接触时,合成、形塑产生一种新的在地文化,头社西拉雅人的太祖夜祭亦融合了不少汉人文化的元素。在夜祭仪式中,我们可以看到汉人仪式中常见的线香与金纸等仪式物,以及三牲、五牲、油饭、粽子、面猪、红彩等仪式献礼,此外也还有怀旧电影、布袋戏以及汉人民间技艺的阵头活动,使得整个场面热闹非凡,甚至在近年来还结合了较为新潮的战鼓阵、电音三太子等活动,增加了仪式活动整体的丰富性与多元性,也让头社的太祖夜祭在酬神祭祀之余,更添加许多的热闹与欢庆氛围。

尽管头社的太祖夜祭看似受到了汉人文化的许多影响,但这并不代表头社的传统文化就面临消失,事实上夜祭仪式中仍然许多地方与汉人文化习俗是截然不同的。首先,头社仍然保有祀壶信仰,头社西拉雅人所祭祀的神灵没有具体的形象,大多存在于壶体或瓶体内,而这与汉人神明祭祀的金身或神像大相径庭。其次,西拉雅人称这些存在于壶体内的灵体为「向」,夜祭仪式中的「开向」顾名思义就是把瓶中的向魂释放出来,就字面上的解释与汉人「七月鬼门开」虽然类似,对于汉人来说「鬼门开」之后便诸事不宜,但西拉雅人却刚好相反,「开向」之后是各种禁忌解除的美好时光,大家可以尽情歌唱、打猎、结婚,反而是「禁向」之后很多事情都不能做。第三,头社西拉雅人的祭祀人员或是仪式主持者多半是女性担任,仪式的传承主要也是传女,具有神圣意涵的牵曲仪式也是由女性来开场,甚至也有耆老指出西拉雅人所祭祀的太祖乃是女性的说法,这些强调女性在仪式地位上的优先性,与传统汉人重男轻女的观念相当不同。由此来看,头社的太祖夜祭活动有其传统保守之处,也有其创新与创意之处,今日头社太祖夜祭仪式的保存与发展,不仅仅是为了延续稀少珍贵的传统习俗与宗教信仰,也可以让我们重新思考平埔与汉人之间文化交流的可能性与发展性。
头社西拉雅人的祭祀人员或是仪式主持者多半是女性担任,仪式的传承主要也是传女。
头社西拉雅人的祭祀人员或是仪式主持者多半是女性担任,仪式的传承主要也是传女。
在仪式正典当日,约在下午6时乩童便会带领着炉主与头人祭祀太祖,恭请老祖降临公廨接受族人的祝寿,接着开始进行点猪仪式,请求太祖点收各项祭品。
在仪式正典当日,约在下午6时乩童便会带领着炉主与头人祭祀太祖,恭请老祖降临公廨接受族人的祝寿,接着开始进行点猪仪式,请求太祖点收各项祭品。
祭品包含铁丁、硬币、绿豆、谷壳等祭品,取其添丁、发财、五谷丰收之寓意。
祭品包含铁丁、硬币、绿豆、谷壳等祭品,取其添丁、发财、五谷丰收之寓意。

文献资料

  • 1.石万寿(1981)。〈头社的阿日祖祭典〉。《民俗曲艺》8:1-7。 
  • 2.李国铭(1998)。〈头社夜祭与祀壶信仰初探〉。《台湾风物》48(1):63-136。 
  • 3.翁佳音(1984)。〈头社的阿立祖祭典〉。《台湾风物》34 (2):98-104。 
  • 4.潘英海(1994)。〈文化合成与合成文化:头社村太祖年度祭仪的文化意涵〉。《台湾与福建社会文化研究论文集》,页235-256。 
  • 5.潘英海(1994)。〈聚落、历史与意义:头社村的聚落发展与族群关系〉。《中央研究院民族学研究所集刊》77:89-123。 
  • 6.潘英海(1994)。〈祀壶释疑一从「祀壶之村」到「壶的信仰丛结」〉。《平埔族群硏究学术硏讨会会议论文集》,页1-30。 
  • 7.刘斌雄(1987)。〈台湾南部地区平埔的阿立祖信仰〉。《台湾风物》37(3):1-62。

条目参照

环景连结

    周边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