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内容区块
:::
回首页

东山吉贝耍西拉雅族夜祭

东山吉贝耍西拉雅族夜祭
*
东山吉贝耍夜祭「牵曲」仪式由舞者手交叉围成圈,配合简单进退的舞步边唱边跳,除了感念过往的保佑,也祈求祖先持续庇荫。
资产类别: 民俗及有关文物-信仰
所在地址: 台南市东山区
公告日期: 2013年10月04日
创建/起源年代: 无公告信息
摄影者: 赵守彦
经 纬 度: 120.44428,23.27833
指定/登录机关: 文化部
公告文号: 文资局传字第10220115721号
资产保存者: 东山吉贝耍大公廨管理委员会

指定/登录理由

1.吉贝耍夜祭保留西拉雅族传统的信仰特色、以及仪式蕴含的文化意涵,传承对祖灵「阿立母」的崇敬与西拉雅文化的延续发扬。符合传统艺术民俗及有关文物登录指定及废止审查办法第3条第2款第1目:「风俗习惯之历史传承与内容显现人民生活文化典型特色者」之指定基准。

2.夜祭仪式以「献猪还愿」和「牵曲敬神」为主要内容,祭仪保留完整,展现其稀有性与独特样貌。符合传统艺术民俗及有关文物登录指定及废止审查办法第3条第2款第2目:「人民岁时重要风俗、信仰、节庆等仪式,显示艺能特色者」之指定基准。

3.与汉人长期接触下,仍能保有传统夜祭形式,显见西拉雅族推动文化传承的高度认同感与凝聚力。符合传统艺术民俗及有关文物登录指定及废止审查办法第3条第2款第3目:「民俗艺能之发生与变迁,其构成上具有地方特色,且影响人民生活者」之指定基准。

发展源流

「吉贝耍」是东河村的古地名,隶属于今台南市东山区,位于枕头山脉西侧的平原上。吉贝耍居民多为平埔西拉雅族萧垄社群的后裔,「吉贝耍」在平埔语为「斑芝花」(亦即木棉花)的意思,亦有说是平埔语「好地方」的意思。根据学者研究,吉贝耍地原属于平埔洪雅族哆啰嘓社地盘,乾隆中叶西拉雅族萧垄社民因汉人移垦的压力,部份社民于是往内陆寻找新社地,经过龟重溪后于吉贝耍登陆,渐占领洪雅族人地盘,日后却成为萧垄社群中最大支社,且成为目前萧垄社群中保有最完整平埔信仰文化的部落,反而是原社群所在地的佳里地区,其平埔西拉雅的文化渐渐式微。

「东山吉贝耍西拉雅族夜祭」乃是吉贝耍西拉雅族人的传统信仰习俗,吉贝耍夜祭可以分为「夜祭正典」与「孝海祭」这两个部份,前者主要为祭祀吉贝耍聚落的守护神「阿立母」,后者则主要是祭祀渡海来台祖先与「海祖」。

「阿立母」是吉贝耍族人祖灵信仰中的主要神祇,一般认为「阿立母」泛指聚落居民先人的化身,并非指特定家系的祖先,阿立母是聚落居民共同祭祀的祖灵,亦是整个聚落的守护神。在吉贝耍族人的传统观念中,阿立母的法力高强,能使聚落居民消灾解厄、趋吉避凶。吉贝耍族人为了感谢阿立母的庇佑,每当秋季农作收成后,族人都会准备许多祭品,聚集在阿立母身处的公廨(闽南语音ㄍㄞˇ,类似汉人的庙)之前,手牵着手,舞蹈歌唱酬神,感谢阿立母一年来的庇佑,后来固定于农历9月4日夜间举行阿立母的祭祀仪式,隔日举办「孝海祭」。

关于「孝海祭」的由来,主要有2种说法:其一是说吉贝耍祖先来自于海外,当初渡海来台时,有许多先民死于海上,所以祖先经过「倒风内海」(清代台南西部舄湖之一,乾隆后日渐淤塞成内陆)登陆,于萧垄建立部落(今台南市佳里区)后,为缅怀当初渡海来台祖先,每年社民会至倒风内海海边「乞水」,并祭拜祖灵以示不忘本。后来部分社民因番屯政策东迁至哆啰嘓社地(今台南市东山区境内)龟重溪畔建立吉贝耍支社,每年农历9月5日无法再回到海边祭祖,于是在大公廨附近的农田,面向西南方大海的方向,遥拜祖灵;另一说法为当初祖先渡海来台,受当地1位渔民「阿海」接济,引导祖先从倒风内海到萧垄登陆,后来阿海在某年的农历9月5日于鱼塭遭雷殛身亡,萧垄社民感念其恩情,在番仔塭(今七股区大埕里)建小庙纪念他,尊称他为「海祖」,族人搬迁至吉贝耍后,依然怀念海祖恩惠,特地在海祖仙逝日子面向大海方向祭拜他,于是发展岀现今的「孝海」祭典。

主要特色

吉贝耍夜祭从农历9月4日夜晚开始举行,大约凌晨3至4时结束,仪式过程大致可以分为:(1)敬酒请神,(2)点献猪,(3)谢还愿,(4)过火,(5)覆布礼,(6)翻猪礼,(7)牵曲。接着,农历9月5日下午2时会开始举行孝海祭,仪式过程大致为:(1)三向礼,(2)牵曲,(3)点饭菜,(4)换青祈福,(5)采青走向。

在农历9月4日夜晚,吉贝耍族人便会将屠宰好的猪只载至阿立母所在的公廨前将祭品摆放好,猪只置于竹架上,内脏置于旁,猪头朝向公廨,前放5杯小酒杯,另外摆放1个插着1串槟榔及数支泽兰的酒瓮,旁放茅草1束、7尺2白布1条,还有盘子放糯米饭、粄、铁钉、硬币、绿豆、谷粒、碎牦片等祭品。猪只摆放完毕,由祭司进行「敬酒礼」并「请神」,呼请阿立母降临接受献礼祭拜。请神完毕,祭司点燃茅草以火拂拍猪体,以示「过火」净猪,过火完毕后再一一喷酒表示消毒。过火结束后,祭司便会将置于献猪旁的白布摊开覆盖于猪体上。接着,祭司倒米酒于酒杯中,且隔一段时间便斟酒1次,前后共5次,至此代表已将猪只献给了阿立祖。接着祭司拿起以槟榔切半作为占卜用的「筶」(或称「筊杯」,1种寻求神灵指示的占卜工具),来「掷筊请示」诸神是否点收完献猪。礼成后,祭司以刀背敲打猪头两下,并掀开白布翻仰猪身,进行「翻猪礼」,然后祭司以刀象征性划一下猪口、耳、身体,表示诸神点收完毕。等献猪礼结束后,献猪被抬出廨埕,廨埕净空出来进行「牵曲」。「牵曲」是1种舞者手交叉围成圈,配合简单进退的舞步,边唱边跳的仪式歌谣,其意义主要在于怀念祖先对子孙的庇佑,希望祖先不要遗忘子孙,继续庇荫子孙。至此,夜祭仪式中阿立母的祭祀算是告一段落,接下来便是孝海祭仪式的举行。

在农历9月5日的下午2时左右,吉贝耍族人陆续担着饭菜到公廨西南方农路上,一字排开,排列在农路两旁,以最好的祭品来祭祀祖先与海祖。首先,祭司会带领族人来到祭坛前举行「三向礼」,「三向」是平埔族人拜阿立母的特有仪式称呼,主要指「槟榔」、「米酒」和「粽子」,这些都是阿立母爱吃的食物,但相传阿立母的牙齿并不好,因此必须把槟榔咬碎后才能祭拜。三向礼结束后,祭司拿起法器口含米酒喷向空中,呼请祖先、海祖来看「海戏」,并且接受子民们的祭品。接着,族人们便会围绕着祭坛开始「牵曲」,吟唱出肃穆悲凉的歌声,表达对祖灵眷顾的感恩。牵曲的同时,祭司会两度检视村民祭品,第1次「点饭菜」是检视祖先与海祖是否欢喜点收子民心意,第2次拔去甘蔗叶「换青祈福」则代表祖先与海祖已经接受子孙的祭品。等到牵曲结束后,牵曲的族人便会进行「采青走向」,由东向西奔去,采取1片青草后再跑回祭坛,以示不忘来自西南方的先祖,有代代绵延的意思,至此孝海祭算是告一段落,整个吉贝耍夜祭也算是正式落幕。吉贝耍的「孝海祭」在平埔西拉族的夜祭中,算是相当独特的「祭海」仪式,不但突显了吉贝耍祖先曾经渡「倒风内海」的历史记忆,也隐藏着吉贝耍族人对祖先的缅怀、感念。
三向礼结束后,祭司拿起法器口含米酒喷向空中,呼请祖先、海祖来看「海戏」,并且接受子民们的祭品。接着,族人们便会围绕着祭坛开始「牵曲」,吟唱出肃穆悲凉的歌声,表达对祖灵眷顾的感恩。
三向礼结束后,祭司拿起法器口含米酒喷向空中,呼请祖先、海祖来看「海戏」,并且接受子民们的祭品。接着,族人们便会围绕着祭坛开始「牵曲」,吟唱出肃穆悲凉的歌声,表达对祖灵眷顾的感恩。
在农历9月4日夜晚,吉贝耍族人便会将屠宰好的猪只载至阿立母所在的公廨前将祭品摆放好,猪只置于竹架上,内脏置于旁,猪头朝向公廨。
在农历9月4日夜晚,吉贝耍族人便会将屠宰好的猪只载至阿立母所在的公廨前将祭品摆放好,猪只置于竹架上,内脏置于旁,猪头朝向公廨。
农历9月5日的下午2时左右,祭司会带领族人来到祭坛前举行「三向礼」,「三向」是平埔族人拜阿立母的特有仪式称呼,主要指「槟榔」、「米酒」和「粽子」。
农历9月5日的下午2时左右,祭司会带领族人来到祭坛前举行「三向礼」,「三向」是平埔族人拜阿立母的特有仪式称呼,主要指「槟榔」、「米酒」和「粽子」。

文献资料

  • 1.文化部文化资产局(不着年代)〈文化资产个案导览:东山吉贝耍夜祭〉。
  • 2.中央研究院民族学研究所数位典藏(不着年代)〈平埔文化专题〉。「吉贝耍」。
  • 3.〈吉贝耍夜祭中「牵曲」的文化意义〉。台湾音乐研究12:1-28。台北:台湾民族音乐学会。
  • 4.《东山乡吉贝耍聚落居民的生活方式》。台湾师范大学地理学系硕士论文。
  • 5.王彦龙(2009)。《生命的永续连结─吉贝耍聚落的神圣空间》。中原大学建筑研究所硕士论文。

条目参照

环景连结

    周边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