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内容区块
:::
回首页

Mangayaw大猎祭(含猴祭、除丧)

Mangayaw大猎祭(含猴祭、除丧)
*
图中央青年头戴绿色花圈,在会所内等待晋升,并在入夜后戴上成年男子才能配戴的彩色花环。
资产类别: 民俗及有关文物-风俗
所在地址: 台东县卑南乡 
公告日期: 2009年02月20日
创建/起源年代: 无公告信息
摄影者: 赵守彦
经 纬 度: 121.00148,22.76497
指定/登录机关: 台东县 政府
公告文号: 府文资字第0983005199号
资产保存者: 台东县卑南乡公所

指定/登录理由

具备传统性、地方性、历史性、文化性、典范性及保存团体适任本项民俗及有关文物保护工作。

发展源流

大猎祭Mangayaw(含猴祭、除丧)是卑南族最重要的祭仪之一,源自于古代的狩猎祭仪、团体合击训练、以及部落复仇战争的行动。Mangayaw原意为「猎取」或「猎鹿」,在阿美族也同样有以此为名的猎祭;在卑南族,Mangayaw同时指涉狩猎和复仇猎首的祭仪。

虽然大猎祭同时指涉狩猎和复仇猎首,但两者的祭仪性质完全不同。前者是在岁末固定举行的时节祭仪,每年经由部落会议安排;后者则是当家人遭外族猎首,家族中年轻男性进行复仇的祭仪,没有一定的时间。不过两者皆有猎鹿的活动和 Pubiyaw(祝福打猎收获的仪式)。随着猎首被政府禁止,Mangayaw逐渐专指狩猎的祭仪。但也有学者认为,Mangayaw是「(主动)告知」的意思,意味着大猎祭的主要目的是透过集体巡猎,宣示部落领域。

在传统卑南社会之中,大猎祭可说是秋祭(收获祭)的延续。秋祭在秋天举行,由部落头目梦占决定,隔日即是猴祭,后面紧接着大猎祭,最后是象征新旧年交替的除丧。由于是在农事结束后举行,这些仪式反映的是农忙季节之后的部落生活型态。猴祭Mangayangayaw以少年会所(卑南族男性主要分为两阶段。未成年时必须住在少年会所,接受军事训练;成年后则进入男子会所,成为部落战力与公共事务的其中一员)为主的缩小版大猎祭(字根迭合意味着只是Mangayaw的模仿),少年会所模仿卑南竹生传说的祖先建立少年会所的方式,以杀猴(现在以草扎猴子取代)来驱除恶疾,以及整理打扫部落迎接些下来的大猎祭举行,并藉此锻炼少年胆识与服从性;大猎祭是最盛大的部落祭仪,藉由集体狩猎动员部落青年,进行军事演练和巡视部落领域,以猎物祭祀祖灵、太阳与山神,最后全族举行宴会;除丧则是由巫师主持,男性族人慰问部落孤寡遗孀,驱除哀怨与霉气,前一年丧偶的寡妇鲰夫也解除丧家的禁忌。

这一系列的祭仪反映出卑南族的社会文化特质:公共巫术Penalisi在公共事务的启动上扮演关键角色、男性完全主导公共事务,女性完全主导家庭事务的性别分工、强调男子服膺于年龄阶级和地位行动的集体社会组织,及农耕与打猎的生业周期。

20世纪开始后,卑南族的传统文化特质开始发生改变,各部落逐渐被纳入殖民政府的国家体制与现代社会,巫术信仰的崇高地位遭到基督教与汉人民间信仰挑战而走下坡;部落内的性别分工因与外界接触机会增加,变成父系家长制度为主;会所制度与部落自主性受到大社会影响而没落、农耕打猎的季节生计被现代工作形式取代。因此现在的大猎祭与相关祭仪逐渐失去传统部落生活的脉络,具有更多维护部落传统的意义,而且形式上有所调整。像是原来祭仪举行的时间、目的与行动计划,完全根据部落会议决定,并经由祭司祝祷告知祖灵后实施,猴祭与大猎祭由部落内的少年会所与男子会所各自独立举行。但现在各部落举行Mangayaw的时间已不一致,而且通常由部落协会来主导。

主要特色

大獵祭的内容可就狭义和广义来看。狭义的大猎祭指Mangayaw仪式本身和除丧,传统上约举行15天,略可以划分为「出发」、「行獵」和「凯归」这3大阶段。出发之前,祭师们会先到野外进行鸟占,聆听鸟鸣声,以占卜出獵的方向与吉凶。出发前另一件重要的事情是部落女性会送禮给即将出獵的亲人和友人,使彼此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密。在打猎的过程中,只许带少量的米和姜,且将打喷嚏视为禁忌。

当队伍出发,到了離开部落不远的途中,祭师们会以甜根子草横置于路上,象征划分圣界与凡界的门坎,再以去蒂槟榔为祭禮,阻谢该年过世的族人亡靈跟随。所有參加大獵祭的族人都要跨越这道界线,以求避邪、平安。到了獵场以后,祭师举行祭山仪式,众人随即分工建置营地,营地照例分做2处,其中1处是为当年丧家亲人所搭建。在营区行猎时,各阶级须严守各自的任务:会所最低阶的Miaputan(刚脱离少年会所,加入男子会所的阶级)要负责杂务及侍奉长老,其他青壮年阶级负责巡逻狩獵和营地安全,长老则是留守营区,闲时制作各种器具以赠送族人,和指导Miaputan各种生活技艺。

打獵结束狩猎队伍回到部落,部落妇女们会以竹子搭建凯旋门候迎归來的男子们,男子们则将打到的猎物送给亲人或情人,抵达此处后即由妇人为其更换禮服,并举行除丧祭仪,然后开始酒宴欢唱。在此,从行猎到除丧可说是整个部落经历通过仪式(指一般具有宗教内涵的仪式过程,仪式参与者在隔离的状态下暂时脱离现实,随着仪式进入宗教精神的世界而超越日常生活的规范,直到仪式结束后才回到日常生活,重新迎接下一个人生阶段)的过程:在行猎时,男女严守着隔离的禁忌,而部落男性则接受严格的阶级规范执行狩猎,但狩猎回来后进行除丧后,所有的禁忌与不快结束,男女可以彼此互动会合,严肃的氛围也转变欢乐的场面。

广义的大猎祭包含了在狩猎之前举行的猴祭Mangayangayaw。猴祭由少年会所自行举办,主要是为少年为进入成年的军事生活做准备,同时迎接大猎祭的到来。传统的猴祭举行由头目决定,时间约在11月中至12月底之间,现在则固定在12月中举行。以南王部落为例,传统上会先抓1只猴子饲养1个多月以培养感情,并在祭仪前严禁讨论猴子,祭仪执行时Malatawan(少年会所的最低阶)会先向天射3只箭,其余阶级的成员用竹枪合力刺杀猴子。之后Malatawan要清理猴尸,给3年级以下的人每人打一屁股和进行驱邪,会所团长则会给Malatawan每人饼吃,然后Malatawan将猴尸拿到番社北边丢弃。隔日则会举行庆典与角力比赛,并且打扫、整理部落环境以迎接大猎祭。整个祭仪刻意培养猴子然后刺杀猴子,主要是锻炼他们出草猎杀的能力。

大约从1930年代开始,因杀戮行为政府并不鼓励,猴祭逐渐以草扎的假猴取代真猴,而少年会所随着学校教育引入,逐渐由独立举行改为由部落长老带领,并侧重在部落传统教育面向。
少年会所模仿卑南竹生传说的祖先建立少年会所的方式,以杀猴(现在以草扎猴子取代)来驱除恶疾,并举行大猎祭,藉此锻炼少年胆识与服从性。
少年会所模仿卑南竹生传说的祖先建立少年会所的方式,以杀猴(现在以草扎猴子取代)来驱除恶疾,并举行大猎祭,藉此锻炼少年胆识与服从性。
社内的会所制度有成年和少年的分别,Parakoang是成年会所的称名,俗称巴拉冠。
社内的会所制度有成年和少年的分别,Parakoang是成年会所的称名,俗称巴拉冠。
除丧仪式后,代表重新迎接下一个人生阶段;翌日新年庆祝新年歌舞,由长老领头,大家再开始跳舞。
除丧仪式后,代表重新迎接下一个人生阶段;翌日新年庆祝新年歌舞,由长老领头,大家再开始跳舞。

文献资料

  • 1.台湾总督府临时台湾旧惯调查会原著(1913) 《番族调查报告书 第一册:阿美族南势番 阿美族马兰社 卑南族卑南社》。中央研究院民族学研究所编译。 
  • 2.宋龙生(1998) 《台湾原住民史:卑南族史篇》。南投:台湾省文献委员会。

环景连结

    周边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