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内容区块
:::
回首页

通霄神社

通霄神社
*
拜殿是通霄神社保留最完整的建物,二战后改成通霄忠烈祠。
资产类别: 历史建筑-祠堂
所在地址: 苗栗县通霄镇通东里虎头山公园内
公告日期: 2002年11月26日
创建/起源年代: 日昭和12年(西元1937年)创建
经 纬 度: 120.68292,24.49244
指定/登录机关: 苗栗县
公告文号: 府文资字第9105000243号公告
资产保存者: 土地所有人(公有)︰通霄国民小学(通东段地号92、97)、财政部国有财产署(通东段地号139、144、145)、通霄镇公所(通东段地号93、146、147、148)管理人︰通霄镇公所

指定/登录理由

神社为日本时代(日治时期)之特有建筑,均择风景优美市郊兴建,战後因反日之官方意识型态,陆续将之改建为忠烈祠,本基地即完整呈现此历史意义,具丰富的教育及纪念题材与内涵,尤其位於虎头山公园内,与山顶「日露战争纪念碑」相连,值得登录为本县历史建筑。

主题导览

日昭和12年(西元1937年)通霄神社於虎头山镇座,主祀天照大神与北白川宫能久亲王。整体建筑沿山势而上,有第一鸟居、手洗舍,参道两侧有石灯笼、第二鸟居、拜殿、币殿、本殿等,另外还有神官宿舍与社务所等附属设施。

第二次世界大战後,通霄神社除了拜殿与社务所之外,几乎都被拆除改为通霄镇忠烈祠,除了供奉先烈之外,还奉祀郑成功,故当地亦称为郑成功庙。目前神社的神官宿舍与社务所处於倾危的状态,其余的建物例如手洗舍建物及位置已经佚失,币殿仅存地基遗迹,本殿仅存基座。

发展源流

日本人在统治台湾的初期并未积极介入台湾人的信仰,但在昭和6年(西元1931年)於中国发动九一八事件後,加上1930年代的经济恐慌,为引流内外紧张的压力,并加强台湾人对日本的向心力,想从精神层面积极延揽台湾民心,更进一步想达成「一街庄一社」的目标,在台湾各地方广设神社,想取代台湾人民固有的信仰。当时在苗栗郡就有苗栗街、苑里街、公馆庄、铜锣庄、三叉庄(今三义乡)、四湖庄(今西湖乡)、通霄庄等7座神社,但目前除了通霄神社之外,都已毁损弃置。

通霄街上致力於兴建通霄神社者为日本人飞鸟井忍(生卒年不详),他从台湾总督府地方理事官退休後,於日大正15年(西元1926年)到通霄,取得食盐的专卖权。在通霄神社兴建完成後,担任神社社掌,後来也主持通霄街之都市计画,并建立日露战争纪念碑。

根据《昭和12年新竹州要览》记载,昭和12年(西元1937年)1月22日通霄神社於虎头山举行镇座典礼,其为日本殖民政权发展国家神道,将通霄神社作为社会教化中心的产物。

二战後,国民政府普遍设置忠烈祠,在民国35年(西元1946年)台湾行政长官公署通令台湾岛上各县市,以接管的日本神社就地改为忠烈祠,当年改建忠烈祠时,是以通霄神社拜殿加以改装,屋顶加上燕尾,使其看起来像一般寺庙,在屋脊上也加上国徽,做为忠烈祠的象徵。

主要特色

通霄神社位於苗栗县通霄镇的苑山公园内,坐落在虎头山上,可以俯瞰通霄镇。根据昭和10年(西元1935年)〈神社创建相关要件〉内的神社相关的重要设置规范,神社选址有几个原则:远离旧的市街地,不用顾虑参拜不便,只需要留意可以成为公众参拜之地点;选定清静地,无论高地或平地,必须在周遭广植树木,使其未来可以成为庄严的地域。

虎头山在日本人的心目中有重要地位,日俄战争时日本政府宣称由虎头山上侦察到俄军舰队通过台湾海峡,尽速通知日军联合舰队,成为日军在对马海峡海战压倒性击溃俄军波罗的海舰队之关键,山顶上立有台湾唯一的日露战争纪念碑。所以通霄神社选址於此,有其象徵意义。

通霄神社整体建筑沿山势而上,有第一鸟居、手洗舍,参道两侧有石灯笼、第二鸟居、拜殿、币殿、本殿等,另外还有神官宿舍与社务所等附属设施。整体的架构还算完整,但是拜殿在国府迁台後被改成忠烈祠,而神官宿舍与社务所处於倾危的状态,其余的建物例如手洗舍建物及位置已经佚失,币殿仅存地基遗迹,本殿仅存基座。不过其整体格局依附於参道做中轴发展的线性排列样式依旧十分清楚。

在日本时代,通霄神社有四个例行的祭典日,包含国历4月29日天长节(天皇生日)、10月28日北白川宫能久亲王纪念日、11月3日明治节(明治天皇生日)以及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纪念日,也是日俄战争纪念日。早期规定学生每星期一必须到神社召开周会,服兵役前也要来神社参拜,另外新人也能到神社「神前结婚」。日本殖民统治时,试图藉由通霄神社的宗教象徵,将国家神道内化到住民社会里,走入当地人之生活。
经过拜殿后即是本殿,目前只余基座留存。
经过拜殿后即是本殿,目前只余基座留存。
拜殿屋脊上装有国徽,做为忠烈祠的象征。
拜殿屋脊上装有国徽,做为忠烈祠的象征。
拜殿的屋顶已被改建为闽南风格的燕尾屋脊
拜殿的屋顶已被改建为闽南风格的燕尾屋脊
拜殿前有第二鸟居,拜殿目前已做为忠烈祠使用,但是基座仍为日本时代的旧遗构。
拜殿前有第二鸟居,拜殿目前已做为忠烈祠使用,但是基座仍为日本时代的旧遗构。
从本殿的基座遗构往下眺望拜殿,其屋顶为四坡的三川脊样式。
从本殿的基座遗构往下眺望拜殿,其屋顶为四坡的三川脊样式。
拜殿前的参道左右两侧,有留存石灯笼。
拜殿前的参道左右两侧,有留存石灯笼。
社务所呈半废弃状态,社务所暂用钢棚保护,先前仍有住户居住,目前已搬迁。
社务所呈半废弃状态,社务所暂用钢棚保护,先前仍有住户居住,目前已搬迁。
通霄神社的第一鸟居,旁边即是社务所。
通霄神社的第一鸟居,旁边即是社务所。
鸟居的柱上刻有建立日期日昭和12年(公元1937年)4月22日,昭和12年之字样已经被抹去。
鸟居的柱上刻有建立日期日昭和12年(公元1937年)4月22日,昭和12年之字样已经被抹去。

文献资料

  • 1.蔡錦堂(1992)。日本據臺末期神社的建造──以一街庄一社政策為中心。淡江史學,第2期,頁211-224。
  • 2.神社殘跡(2007)。通霄神社(2006.3.11)。檢自︰ https://blog.xuite.net/richard.tw/twblog/108266913- %E9%80%9A%E9%9C%84%E7%A5%9E%E7%A4%BE%282006.3.11%29
  • 3.陳鸞鳳(2008)。日治時期「臺灣都市計畫令」實施前後各地神社空間規劃之分析。新竹教育大學人文社會學報,第1期(2),頁95-126。

条目参照

  • 员林神社遗迹
  • 新竹神社石灯笼(黄鼎三奉献)
  • 竹山神社鸟居及竹山神社附属设施
  • 桃园忠烈祠
  • 白沙屯妈祖进香

环景连结

    周边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