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内容区块
:::
回首页

关西太和宫

关西太和宫
*
关西太和宫又称为三界庙,主祀三官大帝(天官、地官与水官)。
资产类别: 古迹-寺庙
所在地址: 新竹县关西镇大同路30号
公告日期: 2006年07月23日
创建/起源年代: 清嘉庆17年(西元1812年)
经 纬 度: 121.17704,24.79089
指定/登录机关: 新竹县
公告文号: 府授文文字第0950095754号
资产保存者: 土地所有人(私有):太和宫管理委员会建筑所有人(私有):太和宫管理委员会 使用人、管理人:徐庆松

指定/登录理由

为关西人民精神生活中心,与关西垦拓史息息相关,其建筑本体之木雕、彩绘、泥塑精美,而其特色具文化艺术价值

主题导览

关西太和宫,又称为三界庙,主祀三官大帝(天官、地官与水官),大约於清嘉庆17年(西元1812年)创建,太和宫自创建以来,太和宫原址在复兴庄(即今关西镇,清乾隆时称美里庄)咸菜瓮街,自创建以来,曾数度更换庙址,日治昭和时期迁建到现址。

关西太和宫采二殿二廊二横格局,左右横屋上设钟鼓楼,三川殿明间做假四垂屋顶。特别是木作部分,太和宫是新竹县庙宇难得一见之佳作,从三川殿步口上方的寿梁补间斗拱、吊筒、藻井、通随等均具极高艺术价值,大殿的大木作部分,其通梁之间的计心、偷心造斗拱,层层上挑,更显庙宇的庄严与壮丽。

发展源流

关西的地方发展史可以追溯到清乾隆58年(西元1793年),先民陈自仁(生卒年不详)呈请福建总督批准开垦美里庄(即今日关西),然而因不断受到生番侵扰,地方人士为了祈求安宁,在清嘉庆年间向当地佃农募款,兴建一座可以做为防卫中心之坚固庙宇,即是太和宫的前身,百年来成为关西地区的重要信仰中心。

关西太和宫又称为三界庙,主祀三官大帝,大约於清嘉庆17年(西元1812年)创建,自创建以来曾数度更换庙址,一开始由当时的垦主卫阿贵(西元1750-1821年)所施捐,原址在复兴庄(即今关西镇,清乾隆时称美里庄)咸菜瓮街。

清同治年间由黄台三(生卒年不详)等人发起修建,位置迁移至今关西分驻所一带,日本时代(日治时期)被占为竹北二堡辨务署,後遭日人烧毁破坏。日昭和4年(西元1929年)迁建到现在的位址,於日昭和6年(西元1931年)正式完工。民国58年(西元1969年)庙宇进行修缮,两侧横屋改建成钢筋水泥建筑,但三川殿步口上方的寿梁补间斗栱、吊筒、藻井、通随及大殿的通梁间的计心、偷心造斗栱等木构架依然保留原貌,而成为今日所见到的庙貌。该庙,颇具历史价值。

主要特色

太和宫是关西地区最早也最重要的信仰中心,范围包括庙宇建物、庙前广场及做为酬神演戏场所的凤鸣台。太和宫主祀三官大帝,配祀五谷神农大帝、观音菩萨、天上圣母、关圣帝君、广泽尊王、文昌帝君、至圣先师、制字先师、魁斗星君、注生娘娘、朱衣星君、福德正神等神明,可以看到其在地方精神生活上所扮演之角色非常重要。每年共举办3次祭典,分别是农历1月15日祈神纳福、7月15日中元普度、10月15日叩答神恩,各种活动相当热闹。

太和宫整体为二殿二廊二横格局,左右横屋上设钟鼓楼。三川殿明间做假四垂屋顶,特别在木作部分是新竹县庙宇难得之佳作,常用的技法有浮雕、透雕、圆雕等风格内容多样,并且雕工技艺脱俗,颇具有研究及保存价值。

太和宫修建时,聘请大木匠师徐清(西元1876-1950年)主持,从三川殿步口上方的寿梁补间斗拱、吊筒、藻井、通随等,均具极高的艺术价值,大殿的大木作部分,其通梁之间的计心、偷心造斗拱,层层上挑,更显庙宇的庄严与壮丽。

太和宫的剪黏、泥塑、交趾陶为名匠姚自来(西元1911-2007年)作品,造型栩栩如生、纹饰清晰自然且釉色温润古雅。虽然太和宫的剪黏多位於屋顶等室外空间,容易风化且不易留存,但是工艺水准颇高,并反映当时时代风格,相当具有可看性及艺术性。此外,石雕部分也出自蒋梅水(生卒年不详)之手,例如从龙柱上的雕刻型态与气势可见构图严谨,将蟠龙首尾与身段虚实疏细的部分层层雕凿出来,呈现非凡的技艺造诣。
太和宫的泥塑装饰亦是极具艺术价值之文物
太和宫的泥塑装饰亦是极具艺术价值之文物
太和宫木雕精彩,是名匠徐清(公元1876-1950年)的作品。
太和宫木雕精彩,是名匠徐清(公元1876-1950年)的作品。
太和宫主祀三官大帝:天官、地官与水官。
太和宫主祀三官大帝:天官、地官与水官。
三川殿上的交趾陶,是姚自来(公元1911-2007年)匠师的作品,此幅作品名称为「天仙配」。
三川殿上的交趾陶,是姚自来(公元1911-2007年)匠师的作品,此幅作品名称为「天仙配」。
凤鸣台是演戏酬神用的戏台,戏台墙面绘有孔雀牡丹图,屋脊上方则有福禄寿三仙及色彩绚丽的花卉、神兽装饰作品。
凤鸣台是演戏酬神用的戏台,戏台墙面绘有孔雀牡丹图,屋脊上方则有福禄寿三仙及色彩绚丽的花卉、神兽装饰作品。
太和宫的层层斗栱,展现精致的木结构技艺特色。
太和宫的层层斗栱,展现精致的木结构技艺特色。
太和宫匾甚为气派,太和宫是关西地区最早也最重要的信仰中心。
太和宫匾甚为气派,太和宫是关西地区最早也最重要的信仰中心。
太和宫前殿屋脊的双龙抢珠剪黏装饰,并反映当时时代风格,相当具有可看性。
太和宫前殿屋脊的双龙抢珠剪黏装饰,并反映当时时代风格,相当具有可看性。
石雕部分出自蒋梅水(生卒年不详)之手,从龙柱上的雕刻型态与气势可见构图严谨,将蟠龙首尾与身段虚实疏细的部分层层雕凿出来,呈现非凡的技艺造诣。
石雕部分出自蒋梅水(生卒年不详)之手,从龙柱上的雕刻型态与气势可见构图严谨,将蟠龙首尾与身段虚实疏细的部分层层雕凿出来,呈现非凡的技艺造诣。

文献资料

  • 1.新竹縣文化局(2002)。新竹縣導覽手冊。新竹縣:新竹縣文化局。
  • 2.薛琴(2003)。新竹縣縣定古蹟關西太和宮調查研究暨修復計畫。新竹縣:新竹縣文化局。
  • 3.劉敏耀(2005)。新竹縣文化資產資料手冊。新竹縣:新竹縣文化局。
  • 4.關西太和宮(2006)。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國家文化資產網。檢自:https://nchdb.boch.gov.tw/assets/advanceSearch/monument/20060724000010
  • 5.關西太和宮(不著年代)。新竹縣政府文化局。檢自: https://www.hchcc.gov.tw/ch/06culture/cul_02_main.asp?bull_id=1069

环景连结

    周边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