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定/登录理由
1.结合西方宗教与在地民俗文化之活动,具历史性、传统性、地方性、文化艺术与典范性。2.为全台最大规模天主教活动,可见证在地族群历史发展。3.为多族群的表现。4.传统性:具有古昔生活传承,风俗形成与发展者。5.民俗其形成与发展具地方特色,或与其他地区有显著差异者。6.历史性:由历史事件形成,具有纪念性意义者。7.文化性:具有特殊生活文化价值者。8.典范性:民俗活动具有示范作用,可显示其特色者。
发展源流
万金天主教会位于屏东县万峦乡万金村,咸丰11年(公元1861年)由西班牙道明会士郭德刚(Rev. Fernando Sainz,1832-1895)神父所创立,同治2年(公元1863年) 万金天主教会建立第1座教堂,但由于皈依信徒者日渐增加,教堂空间渐不足以容纳众多信徒,同治8年(公元1869年)神父于万金另购1地兴建规模更大的教堂,教堂建筑型式仿西班牙古堡式建筑,并奉「圣母玛利亚」为教堂的主保圣人(意指教堂的保护者与指导者)。万金天主教堂共费时1年建成,于同治9年(公元1870年)12月8日举行开堂大典,自此开始每逢12月8日的堂庆纪念日,万金天主教皆会举行圣母绕境出巡的祈福活动,一方面希望藉此替信徒祈福,借助圣母的力量来净化人心;另一方面,则希望激发教友效法圣母的「信、望、爱」三德,增进信徒的品德与修行,此即现今的万金圣母游行之由来。
万金天主教堂最初成立时,由于教友人数较少,圣母游行仅在万金天主教堂周围抬着圣母轿绕行,但随着堂区规模与教友人数逐渐拓展增大,游行的规模也逐渐扩大,圣母游行的范围与路线从万金天主堂周围扩展到万金与赤山这两个村落。到了民国73年(公元1984年),万金天主教堂经过教宗若望保禄二世(Pope John Paul II,1920-2005)的敕封成为「万金圣母圣殿」之后,外地前来朝圣的信徒也越来越多,也为圣母游行带来一些改变。过去圣母游行时,信徒与教友们都会燃放大量鞭炮来迎接圣母,以增加隆重与热闹的气氛,但由于参与圣母游行的人数越来越多,为了避免鞭炮信徒或神职人员受到鞭炮的轰炸,在民国78年(公元1989年)万金天主教开始管制鞭炮的燃放,到了民国79年(公元1990年)开始规定只能在定点施放鞭炮。除此之外,为了方便外地信徒与教友前来朝圣,圣母游行的日期改为最接近12月8日堂庆纪念日的星期日举行,今日圣母游行除了替信徒与教友祈福之外,也扩大替国家与社会祈福,在民国80年(公元1991年)及民国97年(公元2008年)万金天主教会甚至举行全台湾的圣母游行之旅,希望借着参与全台各个教区的弥撒,让全台的信徒与人民皆能获得圣母的祝福。由此可知,万金天主教的「圣母游行」不仅是运作已逾百年的教会传统,也是十分有意义的祈福活动。
从民国100年(公元2011年)起,屏东县政府结合万金天主教会的圣母游行与圣诞庆典活动,将之扩大举办为「万金圣诞季」。为了替地方庆典导入观光元素,屏东县政府除了在12月初就会于万金村的街道上布置圣诞灯饰外,也会引入小型艺文活动、创意市集等,这使得万金村在一整个12月中都热闹非凡,也为万金圣母游行更增添热闹欢庆的气氛,使其成为屏东沿山一带的年度盛事。
主要特色
万金圣母圣殿以「圣母玛利亚」作为「主保圣人」,意即圣堂的守护者。在万金圣母圣殿的建堂周年庆祝日(一般简称「堂庆」)皆会举行圣母游行,这是礼敬主保圣人并献上感恩的特别庆典。在堂庆日的早晨约8点,神父会先带领着万金天主教教友作弥撒以及诵念教会经文,教堂里的弥撒仪式大约在10点结束。接着,会由枢机主教在教堂后方的露天祭台广场主持一场规模盛大的弥撒,主要的参与者是外来的天主教信徒,而此时万金天主教教友则成为接待人员,整个弥撒大约在12点钟结束。下午则会展开万金圣母游行,游行的人员组成有一定的顺序,游行队伍以十字架基督苦像作为前导,接着依序是台北、新竹、嘉义、台南、花莲、高雄等教区的教友团体,最后是万金天主教会的圣母轿、神职人员、万金教友等,整个游行队伍带动万金圣母轿一同绕境万金及赤山村落的主要道路,在大约1个半小时的游行过程中,教友与信徒们一边步行一边祷告或唱圣歌赞美诗。圣母游行时,家家户户的居民夹道迎接,「天主保佑」的喊声和鞭炮声不绝于耳,当游行队伍回到教堂大门,抬轿者要将圣母轿高举过头顶,行进至教堂后方的祭台广场,至此完成圣母游行仪式。
圣母游行与万金地区村落的运作与认同密切有关,最初的圣母游行主要以万金与赤山等地的教友所组成,透过游行祈福活动具体地标示出万金天主教会的人群范围与界线,使得圣母游行成为人群认同凝聚的主要来源。但从1980年代以来,万金圣母游行逐渐成为外地天主教朝圣对象、再加上慕名前来的观光客,往往使得圣母游行参杂了不同来源的人群团体。尽管外来人群的参与改变了圣母游行旧有的人群构成与规模,但万金天主教徒却也透过游行中不同层次的内外人群区隔,为地方认同的凝聚开启了另一个契机。在堂庆当日早晨的弥撒仪式上,在地教友与外地教友有着清楚的区别,前者参与较早的、位于教堂内的弥撒,后者参与较晚的、位于教堂外的弥撒。在游行过程中,在地教友与外地教友也有明显的区别,外地教友虽然以堂区为单位集体行进,但在实际的过程中常常有混杂、脱队的情况,但万金教友必定会围绕在万金圣母轿前后,而且只有万金的教友才能够为圣母抬轿。透过弥撒仪式与游行队伍的内外区隔,一方面将当地教友塑造成一个行动整体而与外地教友区隔开来,另一方面则突显了万金圣母与当地教友之间密不可分的连结,并以此延续了万金天主教教友之间的地方认同感。
图为游行队伍回程进入圣圣殿之场景,轿手们高举圣母神轿过头,往祭台广场迈进。
圣母游行当日早晨约8点至10点,神父于感恩祭会场先带领着万金天主教教友作弥撒以及诵念教会经文。
辅祭随同神父与主教(左)等主祭人员进入感恩祭会场,称为进堂。
文献资料
- 1.文化部文化资产局(不着年代)〈文化资产个案导览:天主教万金圣母游行〉,2015年4月8日上网。
- 2.陈怡君(2011)。《宗教经验的召唤与祖先记忆的重塑:屏东万金天主教徒的记忆、仪式与认同》。台湾大学人类学研究所博士论文。
- 3.陈怡君(2013)〈庆典、圣像与地方形成:以屏东万金的天主教社群为例〉。考古人类学刊78:79-105。台北:台湾大学人类学系。
- 4.黄子宁(2004)。《天主教在屏东万金的生根发展(1861-1962)》。台湾大学历史学研究所硕士论文。
- 5.欧阳婉甄(2013)。《节庆活动旅游意象之研究-以屏东万金圣诞季为例》。岭东科技大学观光与休闲管理研究所硕士论文。
- 6.刘益诚(2002)。《万金、赤山地区天主教众日常生活研究》。台南师范学院乡土文化研究所硕士论文。
条目参照
环景连结
周边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