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内容区块
:::
回首页

二林仁和宫

二林仁和宫
*
仁和宫正面照,传统闽南的建筑风格,属狭长型平面,为县定县定古迹。
资产类别: 古迹-寺庙
所在地址: 彰化县二林镇中正路58号
公告日期: 1985年11月27日
创建/起源年代: 清嘉庆20年(西元1815年)
经 纬 度: 120.36808,23.89906
指定/登录机关: 内政部
公告文号: 台内民字第357272号
资产保存者: 二林仁和宫管理委员会

指定/登录理由

1.仁和宫所在的二林镇,因早期商业鼎盛,空间有限,人和宫主体建筑两侧亦受到空间限制,所以采纵深发展,整体格局较为狭长,属於街屋式庙宇。
2.仁和宫虽经历数度重修,但仍保存着传统闽南的建筑风格,整体空间组织简单而明确,架构清晰,比例匀称、朴拙而典雅,具有保存价值。
3.仁和宫现存的古物,有清嘉庆20年(西元1815年)的对联及重修之石碑二方,对其他地名沿革及风俗民情皆能从碑文了解,极具历史参考价值。

主题导览

仁和宫为早期彰化二林地区信仰中心,初建年代不明,最早的改建纪录为清嘉庆20年(西元1815年),因建筑老旧,经过在地方仕绅、耆老商议後集资修建。日本时代二林蔗农在李应章(西元1897-1954)医师的倡导下组成「二林蔗农组合」,於庙埕举行「农民大会」,仁和宫成为蔗农聚集争权益的场所,见证台湾农民抗争血泪史。

经过多次改建的仁和宫,仍然完整保留传统闽南建筑特色,建筑外观为因应市街热闹的商业活动,呈狭长型街屋平面,深达35公尺,庙格局为三殿二院,以正殿为主要祭祀区域,强调庄严肃穆,高度为三进中最高、纵向长度最深。屋顶建筑部分三川殿采单檐歇山式建筑,正殿与後殿则为硬山式建筑。回廊、天井在狭长型的建筑群中呈现对称作用,使建筑整体产生比例和谐的美感。

发展源流

仁和宫起源於漳、泉二州来台开垦定居的二林先民,沿袭祖籍地的信仰习惯,在二林兴建妈祖庙,供奉天上圣母,成为二林地区的信仰中心。建筑本身最早可考记载为清嘉庆20年(西元1815年)的第一次重修碑文,因年岁已久宫庙外貌剥落,地方耆老士绅倡议扩建,重修工作历经8年,清嘉庆20年(西元1815年)完工。

仁和宫由於二林妈祖灵验,深得四方居民爱戴,常年香火鼎盛。日本时代信众有感於距离前次改建已有百年,长久风霜岁月侵袭,檐桷剥落,而且拜亭在街肆繁盛下,显得狭隘老旧,於是地方人士向当局请愿重修获准,进而与地方信徒劝募修建经费,日大正13年(西元1923年)仲秋兴工,次年6月竣工。重修碑文上记载,此次的重修仁和宫仍然维持清朝修建的原貌,因庙宇匹邻街道而将之退後,并新购毗连土地2段,正殿增建耳门,天井展长,庙外左右各留余地4尺做通巷,因而庙貌於聿新且较以前宽敞。

修建完後的仁和宫见证「二林事件」始末,因位於闹区及信信仰中心,仁和宫前的庙埕成为二林地区蔗农集会争权益的场所。由李应章医师、刘崧甫(西元1898-1971年)等地方士绅结合医师、知识分子与蔗农们成立「二林蔗农组合」是台湾农民组织的先声。台湾农民至此有组织性地对有日本殖民政府撑腰的糖厂展开剥削反抗,於於日大正14年(西元1925年)9月,二林蔗农组合再度举行农民大会,同年10月22日,糖厂在日本警察保护下,强行贱价收割甘蔗,爆发蔗农与警察、糖厂收割员等上百人的冲突,有愤怒的蔗农夺下警察佩刀并在混乱中将7名日本警察殴伤,蔗农组合领导人李应章医师等干部及蔗农近百人因此被捕且多人遭到判刑。

仁和宫前後总共经历4次修建,於民国74年(西元1985年)由内政部指定为第三级古蹟,但921大地震时造成毁损,隔年由政府主持修复至民国91年(西元2002年)完工成为今貌。

主要特色

仁和宫自兴建以来就位於二林的热闹市街中,原为坐北朝南的木造结构,清嘉庆年间的第一次重修,将原本只有二进式的仁和宫,增扩後殿成为日字形的三进建筑。建物外观保存着传统闽南式建筑,其三川殿屋檐是以单檐歇山式,正殿与後殿则为硬山式,因此从侧面观看山墙,可发现两种不同的建筑差别与屋檐的栉比鳞次,三殿外墙均有闽南建筑常见的「悬鱼惹草」为墙面带来点缀效果;又因处商业繁盛中心,建筑整体为街屋式的狭长型平面,三川殿面宽三开间,殿前有一对龙柱及狮座,为日本时代重修时的作品。两旁龙虎堵石雕,仍保存日大正13年(西元1924年)的作品;殿门正面皆采木板门屏,正门两边为少见的木雕隔扇,上头有一对木雕对联,其上书「春游芳草地、夏赏绿荷池」的篆字雕刻。

三川殿左右两廊有数块古碑,其中又以清嘉庆20年(西元1815年)「重修仁和宫碑记」、日大正14年(西元1925年)「重修仁和宫碑记」最为重要,是仁和宫早期修建的历史文献资料。正殿金炉前方设有一头财牛,象徵「牛转钱坤」,而信众们相信财牛肚里有财,认为「有摸有进财」因此将财牛摸得黑亮。正殿空间庄严肃穆,神龛两旁有一对木制对联,系以仁和宫的庙名为冠首的联句,其上书「仁同坤元资生舍宏光大、和本乾道变化保合利贞」,为清嘉庆20年(西元1815年)重修时的文物。

正殿供奉天上圣母,其身是为少见的藤编软身神像,两旁矗立千里眼及顺风耳左右而侍,後殿主祀观音,两旁供奉注生娘娘及福德正神,院子前有一石制公斗,为早期买卖度量衡的公正的量器,放置庙中请天上圣母做为公证。

仁和宫除了建筑本体外,多处可见楹联、匾额,也可看到不少名人雅士题字,如于右任(西元1879-1964年)、黄朝琴(西元1897-1972年)的墨迹,为庙宇增添些许宗教与艺术相容之氛围。仁和宫每逢节庆及每月农历初一、十五,仁和宫的诵经团都会诵持经文为民众消灾祈福;此外,庙方持续提供奖助学金给予优秀与清寒学生,并提供急难救助多年,多次蝉联全国绩优宗教团体多次。
院子前有一石制公斗,为早期买卖度量衡公正的量器。
院子前有一石制公斗,为早期买卖度量衡公正的量器。
两旁龙虎堵石雕,为日大正13年(公元1924年)的作品。
两旁龙虎堵石雕,为日大正13年(公元1924年)的作品。
三川殿木雕隔扇篆文,殿门正面皆采木板门屏,正门两边为少见的木雕隔扇。
三川殿木雕隔扇篆文,殿门正面皆采木板门屏,正门两边为少见的木雕隔扇。
仁和宫正门上,有红底金字11言联,为时任监察院长于右任所题「仁可颂圣寿无穷祥兴福建;和为贵母仪永久德沾儒林」。
仁和宫正门上,有红底金字11言联,为时任监察院长于右任所题「仁可颂圣寿无穷祥兴福建;和为贵母仪永久德沾儒林」。
三川殿前有一对狮座,为日本时代重修时的作品。
三川殿前有一对狮座,为日本时代重修时的作品。
日大正14年(公元1925年)「兆民永赖」匾额
日大正14年(公元1925年)「兆民永赖」匾额
清嘉庆20年(公元1815年)重修仁和宫碑记,记载仁和宫修建的历史文献资料。
清嘉庆20年(公元1815年)重修仁和宫碑记,记载仁和宫修建的历史文献资料。
正殿前摆设一头牛,象征「牛转钱坤」。
正殿前摆设一头牛,象征「牛转钱坤」。
位于正殿清嘉庆年间的对联,上联仁同坤元资生含宏光大,下联和本干道变化保合利贞,足以见证仁和宫历史。
位于正殿清嘉庆年间的对联,上联仁同坤元资生含宏光大,下联和本干道变化保合利贞,足以见证仁和宫历史。

文献资料

  • 1.彰化縣第三級古蹟二林仁和宮修護工程工作報告書暨施工紀錄(2006)。國家圖書館臺灣記憶資料庫。摘自:https://tm.ncl.edu.tw/article?u=022_005_00004669
  • 2.李奕興(1995)。古來的天地:彰化縣古蹟導覽手冊。國家圖書館臺灣記憶資料庫―臺灣鄉土文獻影像。摘自:https://tm.ncl.edu.tw/article?u=022_002_00001625
  • 3.陳仕賢(2006)。彰化縣古蹟與歷史建築導覽手冊。國家圖書館臺灣記憶資料庫―臺灣鄉土文獻影像。摘自:https://tm.ncl.edu.tw/article?u=022_004_00003541
  • 4.黃奕鎮等(1995)。彰化縣古蹟圖說。國家圖書館臺灣記憶資料庫―臺灣鄉土文獻影像。摘自:https://tm.ncl.edu.tw/article?u=022_002_00001578
  • 5.二林仁和宮(1985)。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國家文化資產網。摘自:https://nchdb.boch.gov.tw/assets/overview/monument/19851127000029
  • 6.江健男(2009)二林仁和宮媽祖,見證蔗農的苦難。摘自:http://blog.udn.com/500changhua/2693512
  • 7.林敬家(2018)。景氣差點燈趨保守 二林仁和宮:光明、太歲燈仍舊旺。聯合報。摘自:https://udn.com/news/story/7325/3565842

环景连结

    周边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