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内容区块
:::
回首页

大目降十八娆

大目降十八娆
*
大目降十八娆的神明绕境仪式是由降内6座角头庙及1座公庙共7座庙宇联合举行,图为公庙朝天宫的神轿队伍。
资产类别: 民俗及有关文物-信仰
所在地址: 台南市新化区
公告日期: 2009年10月09日
创建/起源年代: 目前尚未发现关于此项风俗起源于何时的直接而充足的证据,依其绕境仪式对应的地理空间判断,应晚于大目降市街的形成,也应晚于7座庙宇皆兴建完成的道光7年(公元1827年)。
摄影者: 杨晴帆
经 纬 度: 120.33580,23.03404
指定/登录机关: 台南市 政府
公告文号: 府文资字第0980243789B号
资产保存者: 台南市新化区朝天宫

指定/登录理由

1.融合当地的传说与地理风水及在地庙宇习俗,成为新化的重要活动,具凝聚地方宗教文化向心力,值得保存。

2.以绕境为主体,与新化八保七庙的历史契合,係新化地区最具象徵性的民俗活动,具地方传说、风水及信仰等历史文化价值。

3.大目降十八娆产生的背景在臺湾并不多见,具历史性,于民国84年(1995年)始恢復举办,地方极具诚意,并可为观光发展之潜力。

发展源流

「大目降」即今日台南县新化区之旧称,又称「大穆降」。「十八娆」又称「十八嬲」,十八为农历18日,嬲指涉女性追求情欲的行为,后因民众认为嬲(音同鸟)字不雅,改称娆(音同饶)。早期台南县的麻豆与大目降(新化)在元宵节间皆有「十八娆」的习俗,关于此项风俗的起源时间、地点,目前尚未发现直接而充足的证据。根据民间传说,大目降于古代是风水师口中的「八卦蜘蛛穴」,此穴中轴在原三角涌仔农会前的十字路口处,即今日中正路与中山路交叉路口,向8方辐射出8条交通路线:往台南、关庙、玉井、新市等4条是主线,往大湾、唪(ㄈㄥˇ)口、虎头埤、礁坑等4条是副线,共8条线,构成一幅似八卦、蜘蛛状的图形,因而得名;除了「八卦蜘蛛穴」之外,又有「七星坠地」的传说,「七星坠地」的七星,指的是当地7座庙宇:朝天宫、武安宫、北极殿、天坛护安宫、太子宫、观音亭和清水寺,这7间庙宇的主神为包含妈祖的天上7位神尊,七神降临人间,共佑生灵。此地结合「八卦」、「七星」,为地灵人杰的风水宝地。

然而,相传「八卦蜘蛛穴」的蜘蛛精会定期作怪:蜘蛛精吐丝结网,因此产生秽气,造成地方上的不平安,尤其是每当农历新年过后,大目降的妇女如同中邪一般,不操持家务,放荡形骇、浪漫不羁,或者行为怪异、不受控制。社会大众束手无策,只好求助于天上圣母,经妈祖显灵指点,要破解此问题,必须请七星众神游街巡庄,再配合善男信女手持火把、随神轿队伍助阵,齐心扫除蜘蛛精,才能有效化解。

大目降居民因此在农历正月18日,利用夜晚时间游夜景,出巡的人则点燃俗称担仔火的煤油灯,随各庙宇的队伍,集结至朝天宫(妈祖庙)。之后由青壮年人手持火把,绕街游行,锣鼓喧天,藉由众神明的神威及火把的火势,清除蜘蛛丝,断除蜘蛛精的妖法。

据耆老表示,此法果然使地方妇女恢复正常,一切作息如旧,后来新化街内居民都会依循此例,于是成为地方上农历新年元宵节后的大事。后来每年农历正月15日即会聘请戏班酬神、高僧诵经、阵头表演、布施饮食、普渡、虎头埤放水灯等,直到农历正月18日,人们于夜晚提着点燃的煤油灯,在朝天宫集合,利用晚上迎神游街后才结束。甚至之后演变成抽签决定游街巡庄路线,让传统的农业社会,更增添人与人共同参与地方事务的机会,也令新化地区热闹不已。

现有文献中并无法确定大目降十八娆发源于何时,然而,其绕境仪式的地理空间提供了起源年代的间接证据:十八娆绕境仪式之区域范围,在今日新化市街平地的中心位置,其市街约于清朝乾隆、嘉庆之际形成;而传说中「七星坠地」的7座庙宇,观音亭建于乾隆年间(公元1736-1795年)、朝天宫建于嘉庆12年(公元1807年)、北极殿建于嘉庆22年(公元1817年)、武安宫建于嘉庆年间(公元1819年前)、清水寺建于道光5年(公元1825年)、天坛护安宫建于道光6年(公元1826年)、太子宫建于道光7年(公元1827年)。据上述综合判断,倘若将传说中「七星坠地」与「十八娆」合而为一的说法正确,则「十八娆」的举行时间,应晚于大目降市街形成后与7座庙宇皆兴建完成的道光7年(公元1827年)以后。

然而在日治时期,因为中日战争爆发(公元1937年),皇民化运动开展,传统汉人宗教信仰与民俗活动遭禁,大目降十八娆亦然;终战、国民政府来台后,也未再举行。直到民国84年(公元1995年),因地方文化逐渐受到重视,才恢复办理,并将活动改为白昼举行;民国89年(公元2000年)又再举办1次。这2次都因文化建设委员会(文化部的前身)的重视与经费挹注,活动内容变得多元化,除传统绕境之外,普渡诵经、蒙山施食、虎头埤放水灯、花车游行等等,历时3天,十分精采。除了这两次扩大举办之外,之后虽没有年年各庙联合举行,公庙朝天宫还是会自行以妈祖神驾(指神明的座车)绕境一番。民国98年(公元2009年)再度联合盛大举办后,固定每3年举办1次,民国101年(公元2012年)与民国104年(公元2015年)的大目降十八娆,皆是由白天热闹至夜晚的盛事。

主要特色

新化地区的大目降十八娆,不同于别处的十八娆仅止于「迓(ㄚˋ)妈祖」(即「迎妈祖」)之妈祖绕境活动,同时还结合「八卦蜘蛛穴」与「七星坠地」的民间传说、风水观念、神明绕境仪式,以及相关习俗等部分,为全台独有。大目降十八娆演变至今,历年的活动期间虽略有所不同,不过多半为期3天,从农历正月15日便开始演酬神戏,但重头戏皆在农历正月18日晚间的出巡绕境。

台湾庙宇依公众性多寡大致上可分为:祖庙、公庙、角头庙、私人神坛。相较于解决私人问题的私人神坛,公庙旨在保护地方,此外,公庙具有历史与民意基础,固定的辖境与信众,是富有公认权威之公众场所。而『角头』,指具有相同祖籍、血缘、职业属性或生活方式的居民所形成的聚落。角头中所祭祀之主神,多为聚落居民之祖先由大陆原乡带来之神祇,居民以该庙为精神上的中心,称之为「角头庙」。大目降十八娆的绕境仪式,就是由降内6座角头庙及1座公庙共7座庙宇联合举行。新化区「(大目)降内七庙」的各庙阵头及信众会先集合于公庙朝天宫(妈祖庙),抽签决定游街巡境路线,然后出发,由太子宫的太子爷当开路先锋,朝天宫的妈祖押后,所有参加人员手持火把参与绕境,沿途居民多会摆香案迎接神驾,有的信众则沿途加入绕境的行列。参拜祈祷、万炮齐鸣,阵头随家操演、文武神轿入民家受供降福,街坊邻居围堵,场面十分热闹。以民国101年(公元2012年)的「新化大目降十八娆祈福夜祭」为例,除了原有的火把之外,更添加了鞭炮、蜂炮与烟火。由于全市街民众一起参与,凝聚地方意识,是十分有意义的民俗活动。

同时,大目降十八娆的神明绕境仪式,与大目降市街形成有关,是多元祖籍汉移民联合建构街区内共同意识的社会整合行为,同时也促进及维持妈祖成为公庙信仰的运作习俗之一;仪式中的女性角色、汉人与平埔族群互动脉络,亦值得留意。

此项汉人的民俗活动,乃藉由神灵信仰去除、压抑象征女性追求情欲的行为与性自主的蜘蛛精,对比于同一时期平埔部落如楠梓仙溪与荖浓溪上游甲仙、六龟等地平埔族群「元宵暝去走生」(走生在此有夜游之意)、「元宵暝是查某暝」等女性能任意自主地向部落男性要酒喝、夜游、性戏谑的景况,两者相当不同。依西拉雅迁徙以及平埔汉族群历史互动推断,大目降十八娆可能是汉人社会形成过程中,对于平埔族群残存的两性遗俗的压抑与转化;它是透过宗教信仰的社会整合力量,集体压制女性性自主权,营造男尊女卑的汉人社会型态。

当地流传的「大目降,十八娆,娆甲攀篱笆爬猪稠(即猪圈),感谢妈祖佛光普照,咱做伙持火把除妖」俚语,前半描述妇女行为失控的景况,后半则阐述了公庙朝天宫身为信仰中心的重要性。

公庙朝天宫主祀妈祖。妈祖的信徒虽广及街内,但以居住于太平里的林氏宗族为最多。妈祖与信徒之间有着类似于祖先与子孙之间的亲密关系,许多闽台林氏家族以妈祖为家族神,与一般女神信仰不同。经过这样具有同性别又具有类似于亲属关系的神明的指示,配合隆重的、公众的绕境仪式,以此摘除、解决女性在农历新年后「嬲」的行为,重塑汉人社会秩序。

此外,十八娆绕境仪式亦与朝天宫的维持与运作密切相关。朝天宫信徒虽遍及大目降街区,但因为是公庙,不似各角头庙与地方聚落直接连结能收取丁口钱(男人为丁、女人为口,缴交的费用作为负担平时祭祀费用及庙宇维修费);再加上早期透过举行联合仪式,如中元普渡,收得各角头庙之捐献,随着联合仪式次数减少而变低。目前朝天宫透过安太岁、设置功德箱,以及接受信徒香客捐献之外,朝天宫负责大目降十八娆绕境仪式的押后烧除蜘蛛精而得的捐献经费,亦成为维持庙务运作的收入来源之一。因此大目降十八娆绕境仪式,除可促进朝天宫公庙性质的确立,另一方面也有着维持朝天宫庙务经费充足的功能。
大目降境内7座庙宇于农历1月18日依序派出阵头随家操演、文武神轿入民家受供降福,街坊邻居围睹,场面十分热闹。
大目降境内7座庙宇于农历1月18日依序派出阵头随家操演、文武神轿入民家受供降福,街坊邻居围睹,场面十分热闹。
大目降十八娆起源为平定致使当地不安之八卦蜘蛛精,高挂的蜘蛛穴将会在农历1月18日晚间接受绕境队伍的炮炸,以象征蜘蛛精被境内神力镇压。
大目降十八娆起源为平定致使当地不安之八卦蜘蛛精,高挂的蜘蛛穴将会在农历1月18日晚间接受绕境队伍的炮炸,以象征蜘蛛精被境内神力镇压。
大目降十八娆演历年的活动期间虽略有所不同,不过多半为期3天,从农历正月15日开始演酬神戏、聘请阵头出巡遶境,直到农历正月18日晚间结束。
大目降十八娆演历年的活动期间虽略有所不同,不过多半为期3天,从农历正月15日开始演酬神戏、聘请阵头出巡遶境,直到农历正月18日晚间结束。

文献资料

环景连结

    周边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