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内容区块
:::
回首页

楠梓天后宫

楠梓天后宫
*
楠梓天后宫主体建筑的平面布局属于两落带护龙之建筑格局
资产类别: 古迹-寺庙
所在地址: 高雄市楠梓区楠梓路1号
公告日期: 2007年05月31日
创建/起源年代: 清康熙52年(西元1713年)
经 纬 度: 120.32999,22.72820
指定/登录机关: 高雄市
公告文号: 高市府文二字第0960028276号
资产保存者: 楠梓天后宫

指定/登录理由

楠梓天后宫於清乾隆年间即有正式历史文献记载,符合具历史文化价值,为楠梓地区信仰中心及历史发展之见证。建筑本体材料、工法及艺术美学具特色,且位於凤山县要冲位置,见证「三山归一坑」发展地位。

主题导览

楠梓天后宫名为楠和宫,俗称天后宫,为高雄市着名妈祖庙宇。楠梓旧称「楠仔坑」,清代楠仔坑街是凤山县境内几处繁荣富庶的商业聚落,也是府城与县城间的通衢要津,因此地方居民从台南大天后宫分灵天上圣母香火於此建庙奉祀。

楠梓天后宫於清咸丰5年(西元1855年)修建奠定今日的建筑格局,平面布局属两落带护龙之建筑格局,正殿与三川殿相连,後殿、护龙独立於正殿之外,後殿、护龙与正殿之间无设置廊、亭作联系,三座建筑各自独立,仅护龙与三川门之间以过水门相连。

发展源流

楠梓天后宫旧名楠和宫,地方俗称天后宫,庙址所在的高雄市楠梓区旧地名为「楠仔坑」或「南马坑」,这地名至今仍被地方居民所使用,清代楠仔坑街是凤山县境内繁荣富庶的商业聚落,也是台南府城与凤山县城之间的通衢要津,因此地方居民从台南大天后宫分灵天上圣母香火在楠梓坑街建庙奉祀。

清乾隆29年(西元1764年)王瑛曾编纂的《重修凤山县志》提到在南仔坑街(楠梓的旧称)有天后宫,可知楠梓天后宫最晚在清乾隆年间就已经存在,而且庙中悬挂清乾隆55年(西元1790年)的「神昭海表」匾额,显示清乾隆年间的庙宇建筑已经具有一定规模。

依据清光绪20年(西元1894年)卢德嘉(生卒年不详)编纂的《凤山县采访册》,楠梓天后宫在清咸丰5年(西元1855年)有过整修,这次的整修奠定今日楠梓天后宫为两落带护龙之建筑格局,布局为正殿与三川殿相连,後殿独立於正殿之後,护龙位於正殿与三川门旁,三川门与护龙之间设置过水门。清末至日治时期楠梓天后宫都未再有修建记录,因而楠梓天后宫的建筑保留清代台湾南部庙宇的建筑格局与作法而显得珍贵。

战後楠梓天后宫有过几次重修,民国99年(西元2010年)进行古蹟修复工程,这次工程在对看堵的整修中,经由去漆发现清代的交趾陶与砖雕,民国102年(西元2013年)古蹟修复竣工,这些交趾陶与砖雕再次展现於世人面前。

主要特色

楠梓天后宫的结构墙体采砖石造,三川门与正殿的建筑构造为硬山搁檩承重墙系统,後殿与护龙的建筑构造为抬梁式构造及硬山搁檩承重墙系统混合,屋顶前後坡铺设素烧砖红筒板瓦,屋顶型式采双坡水硬山单檐翘脊式,三川门的屋脊为三川脊,正殿的屋脊为单脊,後殿的屋脊为马背脊。

三川门面宽一开间,部口的对看墙在对看堵的部分作交趾陶,立面采用板门与隔扇的组合,开一门,左侧板门彩绘昇龙、右侧板门彩绘降龙,不同於其他庙宇彩绘人物门神,楠梓天后宫门神绘画双龙以寓意妈祖的神格崇高。

正殿与三川门相连成二间式纵深,室内形成连贯性的空间,使得山墙成为双连式,正殿设置木隔屏作为神龛,明间神龛主祀天上圣母,神龛前供奉千里眼与顺风耳神将,次间神龛分别供奉福德正神与注生娘娘。

後殿面宽三开间,明间装设门扇,次间为斗子砌墙身,墙面开圆窗,窗棂作竹节。室内前後共二柱形成进深三间,前点金柱与前檐墙之间砌对看墙,後点金柱与後檐墙之间作为供奉神像的空间,明间供奉释迦牟尼佛、观世音菩萨、弥勒佛,左次间供奉至圣先师神位,右次间供妈祖的父母奉积庆衍泽公与夫人神位、宣讲牌,两侧墙前排列供奉十八罗汉。

护龙面宽三开间,明间装设门扇,次间为斗子砌墙身,并各开方窗。室内进深一间,左护龙供奉太岁星君,室内摆放光明灯座,右护龙作为楠梓天后宫办公室。

楠梓天后宫三川门对看堵的交趾陶主题为童子,童子手中的持物分别寓意祈求平安,後殿对看堵的交趾陶主题为寿星与麻姑,两位仙人寓意长寿,对看堵的交趾陶皆为清代保存至今,作工细腻,历史与工艺价值重要。
后殿明间供奉释迦牟尼佛、观世音菩萨、弥勒佛。
后殿明间供奉释迦牟尼佛、观世音菩萨、弥勒佛。
正殿后檐施作「桃园明圣经」经文,为清咸丰 8 年(公元1858年)之交趾陶。
正殿后檐施作「桃园明圣经」经文,为清咸丰 8 年(公元1858年)之交趾陶。
屋顶采双坡水硬山单檐翘脊式屋顶,屋脊形式为单脊,屋顶前后坡铺设素烧砖红筒板瓦,以天沟的排水孔施作成龙头。
屋顶采双坡水硬山单檐翘脊式屋顶,屋脊形式为单脊,屋顶前后坡铺设素烧砖红筒板瓦,以天沟的排水孔施作成龙头。
三川门的后屋坡与正殿的前屋坡之间设置天沟。天沟是指建筑物两个胯间的下凹部分,也就是屋面排水的沟槽。
三川门的后屋坡与正殿的前屋坡之间设置天沟。天沟是指建筑物两个胯间的下凹部分,也就是屋面排水的沟槽。
楠梓天后宫正殿主祀天上圣母,清代楠仔坑街是凤山县境内几处繁荣富庶的商业聚落,因此地方居民从台南大天后宫分灵天上圣母香火于此建庙奉祀。
楠梓天后宫正殿主祀天上圣母,清代楠仔坑街是凤山县境内几处繁荣富庶的商业聚落,因此地方居民从台南大天后宫分灵天上圣母香火于此建庙奉祀。
护龙供奉太岁星君,建筑构造为抬梁式构造及硬山搁檩承重墙系统混合。
护龙供奉太岁星君,建筑构造为抬梁式构造及硬山搁檩承重墙系统混合。
中门门扇左侧板门彩绘升龙、右侧板门彩绘降龙,寓意妈祖的神格崇高。
中门门扇左侧板门彩绘升龙、右侧板门彩绘降龙,寓意妈祖的神格崇高。
护龙的结构墙体均采砖石造,建筑构造为抬梁式构造及硬山搁檩承重墙系统混合,在护龙的廊墙施作砖雕。
护龙的结构墙体均采砖石造,建筑构造为抬梁式构造及硬山搁檩承重墙系统混合,在护龙的廊墙施作砖雕。
后殿廊墙保存清代交趾陶,装饰题材为寿星与麻姑。
后殿廊墙保存清代交趾陶,装饰题材为寿星与麻姑。

文献资料

  • 1.吳依君(2011)。楠梓天后宮之建築研究。樹德科技大學建築與環境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
  • 2.李淑芳、林勝童(2015)。解讀楠梓天后宮時空膠囊。高雄市:楠梓天后宮代天府管委會。
  • 3.陳文達(1993)。鳳山縣志。臺北市: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 4.王瑛曾編纂、臺灣史料集成編輯委員會編輯(2006)。重修鳳山縣志。臺北市: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 5.盧德嘉纂輯、臺灣史料集成編輯委員會編(2007)。鳳山縣采訪冊。臺北市: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环景连结

    周边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