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忠庙供奉的主神是唐朝安史之乱在睢阳之战殉职的张巡(西元709-757年)与许远(西元709-757年),因而以「双忠」为庙名,或称为元帅庙、睢阳庙,双忠庙的历史依据《诸罗县志》的记载,创建年代为清朝康熙28年(西元1689年),历史悠久而被誉为「诸罗山首庙」。
今日所见的庙貌是民国34年(西元1945年)由地方仕绅发起重建,主体建筑格局为面宽三开间的单落建筑,室内明间神龛内张巡与许远神像并列,在庙中所有祀神之中,又以神马最具传奇色彩。该庙的建筑特色主要表现在装饰作法,步口的前檐柱是由匠师罗雹(生卒年不详)以磨石子工法所作的龙柱,前步口的对看墙分别委由林添木(西元1912-1987年)作交趾陶龙堵、陈专友(西元1912-1982年)作交趾陶虎堵。
双忠庙又称元帅庙、睢阳庙,供奉的是唐朝安史之乱在睢阳之战殉职的张巡(西元709-757年)与许远(西元709-757年),关於双忠庙的发展源流,清代以前的历史记载不全或佚失,因而清朝康熙56年(西元1717年)诸罗县知县周锺瑄(生卒年不详)编纂的《诸罗县志》成为重要的依据,使得要了解双忠庙必参考《诸罗县志》。
《诸罗县志》记载双忠庙创建於清朝康熙28年(西元1689年),这一年是台湾划入清朝版图的第六年,在嘉义市众多庙宇之中,双忠庙的创建年代久远而被誉为「诸罗山首庙」,《诸罗县志》同时也记载了双忠庙在清朝康熙48年(西元1709年)由北路参将张国(生卒年不详)、守备黄元骧(生卒年不详)重建,这次重建增祀张巡夫人、雷万春、南霁云、神马。
台湾成为日本殖民地後,明治42年(西元1909年)双忠庙被充作为日本佛教宗派曹洞宗的布教所长达15年,後来经信徒诉讼才得以将庙产讨回,昭和年间受到战争影响,台湾总督府进行寺庙整理运动,整并拆除台湾旧有民间信仰的寺庙,并将没入神像集中焚毁,昭和14年(西元1939年)双忠庙的神像被迫请入嘉义城隍庙内,直到民国34年(西元1945年)终战後,地方仕绅黄文陶医生(西元1893-1970年)等人发起重建双忠庙,重建工程於民国38年(西元1949年)竣工,民国47年(西元1958年)绘制彩绘,民国56年(西元1967年)增建拜亭,民国67年(西元1978年)再次重修。
现今所见的双忠庙为民国34年(西元1945年)所建,主体建筑格局为面宽三开间的单落建筑,建筑构造在次间为穿斗式,明间为叠斗式,主体建筑立面采用板门与隔扇的组合,前步口以一通叠狮座连接前檐柱,穿过前檐柱出挑承接前檐梁。
双忠庙的前檐柱为该庙的一大特色,是由匠师罗雹以磨石子工法所作的龙柱,柱身以铜线盘绕外框,框内填入鲜艳加入色料的砂石,图案包含蟠龙、八仙、鲤鱼、云、海等图样,作工细致且纹饰华丽。前步口的对看墙分别委由不同匠师施作交趾陶龙虎堵,左侧龙堵为林添木所作、右侧虎堵为陈专友所作。
正殿明间於後二柱之间设置隔扇,作为神龛安奉神像,神龛内的墙面彩绘团龙,张巡、许远的神像供奉於龛内,两旁分别供奉张巡夫人封氏、许远夫人李氏,龛前的供桌供奉数尊神像,其中装龛的是鸣玉社的魁星神像,鸣玉社是当时嘉义的南管社团。
双忠庙的祀神配置,在左次间供奉注生娘娘与婆姐,右次间供奉福德正神,供奉神像的台座一旁供奉两匹尺寸小尊的神马。最为传奇的是供奉在右侧墙前的神马,这匹神马尺寸较大,为糊纸制作,1950年代时当地相传神马会跑出庙外到田地吃农作物,农民循着蹄印而找到庙内,为避免神马再次跑出去,因而设置比神马高的栅栏,将神马圈栏内。神马的传奇故事,使得信徒不时准备蔬菜前来供奉。
供奉在右侧墙前的糊纸神马,传说曾盗吃农作,因而设置栅栏将神马圈围住。
日治昭和7年(公元1932年)的神桌,历经岁月洗礼更显珍贵。
双忠庙主祀张巡、许远,两尊神像并列供奉于神龛之中。
罗雹以磨石子工法所作的龙柱.展现匠师高超洗石子技法。
右侧的虎堵为陈专友所作,前步口的对看墙分别委由不同匠师施作交趾陶,为双忠庙特色。
左侧的龙堵为林添木所作,前步口的对看墙分别委由不同匠师施作交趾陶,为双忠庙特色。
双忠庙所奉祀的虎爷,与诸多祀神共构成双忠庙的祀神群组。